杜爽
四川省遂宁市第一中学校 629000
摘要:在高中阶段音乐教学中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这个教材中其中《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课程中必须让学生掌握的部分,体现了《音乐鉴赏》所具备的普遍性的特征。在音乐教学中进行运用音乐要素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够培养和发展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文章就运用音乐要素提高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展开分析。
关键词:音乐要素;高中生;音乐鉴赏
前言:音乐鉴赏主要是通过进行聆听、体验、探究及评价等方式从而对音乐作品进行品味鉴别以及自我欣赏,能够使人们通过音乐鉴赏对音乐的所具有的艺术性、思想性进行反思及辨别,使人们可以在享受精神美感的同时进而产生艺术想象。因此,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从感受、感知、体验、辨识、辨析及理解等音乐表现要素,使其根据所具备的独特特征以及表现作用是能够促进提升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地对音乐要素加以利用使其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从而为实现学生可以终身学习音乐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综合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掌握音乐要素的概念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音乐鉴赏》这本教材的第一节课程音乐知识点就安排了音乐要素,帮助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始了解“音乐要素中的基础内容知识以及其中的艺术价值”。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科学有效地利用音乐要素制定高中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划,并将其设立成高中音乐第一节课程的知识内容,在之后的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地将“通过音乐要素鉴赏音乐”设计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去,从而有利于完善高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使其能更加全面、更加有深度、更加系统化,从而帮助学生可以掌握住欣赏音乐的有效方法以及帮助学生一定程度上可以初步形成系统的音乐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去学习音乐鉴赏,也有利于学生能够养成终身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也更加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音乐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1]。
二、感受音乐要素欣赏音乐
音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因此,在任何时候进行音乐欣赏时首先就是要进行聆听音乐,在《课标》中明确地指出“应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所以怎样进行聆听音乐就变成了音乐教学重要所在,为此,教师在实际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要一环就是要进行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因此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例如:在聆听音乐时带着相应的问题进行聆听,一个好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怎样设计问题应该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成为教师应该研究的方向,从而以此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
(一)设置问题要涉及音乐要素
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常常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就是设置问题。在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课堂上也应该对学生设置音乐相关的问题,例如:作品体现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从而使学生说明当时自身对作品产生的一些个人观点以及当时的情感反响,但是这并不能代表该作品被作者所赋予的真实感情。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高中生是可以进行辨别情感的,对此教师不需要对学生进行特别的教育来培养,但是要想高中生实现自身能够掌握住音乐情感的联觉体验这就必须教师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了,然而要想能够好好学习联觉体验就要看学生对音乐要素是否能产生敏锐地感知,因此,在高中阶段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想深入涉及音乐要素可以运用设立问题的方式践行音乐教学。例如:在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教师就可以对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中的主题旋律的第三次呈现时设置相应的音乐问题,如:应用哪些乐器进行演奏出主题旋律的第三次呈现?并且在力度上、音色上等方面相较于前面两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而最后一次的音色又使你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觉?通过这样设置问题让学生能够了解涉及不同的音乐要素,产生的联觉体验的感觉也会变得不同[2]。
(二)音乐要素在问题中要具体
在音乐教学中所涉及的音乐要素包括节奏(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曲调(也称旋律)、和声(包括和弦及和声进行)、力度(音乐中的强弱程度)、速度(音乐进行得快慢)、调式(音乐中使用的音按一定关系连接起来)、曲式(音乐的横向组织结构)、织体(包括纵向结合和横向结合关系)、音色(有人声音色和乐器音色之分)等,因此,在音乐教学时教师不应该将全部的音乐要素都包含在一起提问,如:这首曲子的节奏、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音色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体会?要具体指出一项音乐要素来进行提问,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从俄国作曲家格林卡的《卡马林斯亚幻想曲》中的第一主题《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进行提问:“这一主题旋律是怎样进行的?”从而具体说明了“旋律”这一音乐要素。从而使学生对音乐要素了解得更加深入,有助于学生运用音乐要素提升音乐鉴赏的能力,有利于提升教师音乐教学水平及质量[3]。
三、深入音乐体验音乐要素
高中学校音乐教学的特点所在就是大众化教学,现实意义是在音乐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踊跃参加相关活动。在实际生活中也会有很多种音乐活动的形式,而音乐欣赏是最普遍存在的,为此学生应从动到静的这一过程中来取得音乐欣赏的主观能动性。如:“动”的方式是演唱主题旋律、肢体律动等,更深层次地体验音乐,而其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进行体验音乐及积累音乐经验的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演唱主题旋律。而且音乐鉴赏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使音乐作品能够通过学生自己的方式来理解音乐,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总结: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要强调音乐要素的现实意义,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向学生介绍音乐作品,来具体说明其音乐要素,并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及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有利于帮助学生运用音乐要素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提升教师的音乐教学效率,从而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促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宏刚.品味音乐之美——提高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教学思考[J].北方音乐,2019,39(13):146-147.
[2]杨萌.由以启智意象鉴美——关于提高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意象式教学[J].黄河之声,2017(08):48.
[3]陈灿灿.如何提高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