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宁宁
山东省济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马集镇中学 272414
摘要:语文学科的学习技巧性不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比较重要的,这是因为阅读是语文学科学习的关键点,因此很有必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形成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反应能力与思维方式,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品质,又能规范学生语言表达的要求,最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基于此,接下来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探讨初中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最后重点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策略,以期能为其他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起到助力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策略
引言
教师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点。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存在多种能力,主要有情感审美能力、知识掌握能力等。在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味地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并未重视他们的综合能力培养,如此一来违背了阅读教学能力培养目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探寻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师阅读观念落后
目前,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是以教师教学为主,很少开展阅读活动,这是学生语言沉淀不足的主要原因,且学生没有牢固的语文功底。学生在语文课上很少进行自主阅读,大多数时间都是教师灌输知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作用,在课堂上仍然自顾自地讲课。学生在课堂上很少阅读,因而在发表对阅读的看法时也很难得出独到见解。实际上,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学生自主练习与领悟,仅依靠他人很难得到提高。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还扼杀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热情,并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制约
一节课本就40分钟,如果教师深刻讲解阅读,容易使其他内容讲解不完。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实践,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但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要尊重教师,这使得学生害怕教师,不敢和教师进行阅读上的交流,教师询问学生有什么不懂的,学生也不敢问,这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到了制约。教学目标的设定过于泛化。教师就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所以说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中,主要包含了初级语文知识、初级语文能力以及对于祖国文字的喜爱。其中语文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过于宏观,并且还贯穿着整个初中语文阅读中,所以教师就根据实际进行调整,不愿意再花大量的时间去进行专门的整理,这就使得教学目标不太明确。
(三)过于重视讲解考点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仅重视讲解考点,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参考书找到这部分内容的考试重点,之后以阅读的方式强化学生记忆。比如,要求学生反复记忆文章中的生词与生字,使学生了解与文章有关的生词生字,强化学生对文章有关常识的了解,如名言等等。而阅读文章的表达意识与情感不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能直接将其忽略。还有部分教师重考试结果,在课堂上将文章改编成考试题,使学生在题目的引导下进行阅读学习,整个过程中学生半蒙半猜,并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情感,也无法满足学生对阅读的期待,因此更不能达到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目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策略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学习的关键点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发自内心地喜欢阅读,有了兴趣的驱动,学生在学习中才会主动阅读,才会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提高其认知能力与思维方式。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初中生发展的特点,抓住其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满足学生求知欲望,使其在阅读中体会阅读乐趣,如此才能在学习中持之以恒地阅读,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做好学生阅读的引导工作,在学生初级阅读时,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通过不同的内容激发学生深层阅读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应用一些阅读方面的名言激励学生,比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名人名言,让学生体会阅读的积极意义。此外,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课外书籍,使学生从书中找到阅读乐趣。
(二)探索维度,建立阅读释难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深挖阅读资源,明确阅读可以达到的层次。初中阶段的学生较为缺乏认知基础,而且初中语文教师的追求往往脱离现实。第一步应该实现知识积累,初中语文教师给予学生合理引导,逐步深入阅读,总结整合课文中的知识。然后,完成个性感受与领悟,课文内在含义丰富,随着教师引导,必定可以让学生有所感悟,尤其是可以大体上掌握部分共性认知。接下来,应该独立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意识,虽然思考层次相对较低,但是仍旧能够通过思考得到相应收获。当实际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以学生年龄特征为依据,并结合教材内容,科学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探索阅读维度的同时,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释难途径。举例而言,在《桃花源记》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进行首遍阅读与感知,而且有效处理相关文言现象,积累一些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感悟课文内在涵义,由教师大体上整合课文内容,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探析课文描写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阅读障碍,对此教师帮助他们及时处理,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感受与认知。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围绕课文主题进行探讨,大部分学生对桃花源是当时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和理想有共性认知,但是也有学生提出个人的独特见解。有的学生说,桃花源的真实性值得考究,在那个时代是完全有存在条件的。还有的学生说,陶渊明以桃花源寄托理想合乎情理,但他为何要借用真实人物扰乱人们的视线呢?该问题值得我们探究。
(三)提升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视
存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障碍化问题有很多,需要多方面人员展开进一步的优化,以下我们首先从教师的层面出发,提升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教师对该教学内容的重视在潜移默化下也会影响到学生对该教学工作的学习观念以及学习热情,带领学生共同认识到开展阅读教学工作的重要积极意义。然而,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工作的重视又将从哪几个方面展开呢?第一,从学校领导人的层面出发,整个教学领导人引导学生重视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例如,可以多组织几次校内作文比赛或者课外阅读知多少的比拼活动,借助奖品的激励作用来引导更多的初中教师以及学生对该教学工作的重视。第二,初中语文教师要优化自身对课外阅读教学工作的认知,自身加强对其的探究学习,深入了解课外阅读工作的重要措施,初中语文教师们观念意识的及时更正会增大阅读教学在语文课程中的所占比值,进而更进一步优化学生对该教学工作的学习,在学生以后的学习铺垫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通过阅读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在阅读书籍中逐步理解深刻的人生哲理。从初中语文教师的角度来说,其面临重大的任务,即在教学中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结合多种阅读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理解表达能力与感悟能力,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皖萍.浅谈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10):78.
[2]罗靖.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9(7):99.
[3]朱小红.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策略[J].明日,201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