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淑珍
温岭市箬横镇中心小学镇北校区 317507
摘 要:语文是进行学习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与心理健康教育最为贴近的学科。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下,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然而由于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导致一些老师无法创新教学模式,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所以本文主要讨论语文教学与健康教育结合的现状及策略,希望为一些教育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引言: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其渗透到教学中。心理健康是学习的基础,只有拥有健康的心态才能有效缓解学习中的压力,充满学习的热情。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现状分析
1.1 忽略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其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发展阶段,但是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知识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从而使得如今许多同学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很多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都非常侧重于提高学生的某种技能或者是认知能力,却很少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或者是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很多小学学校在针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当中会出现非常多无法抵挡的外在因素和阻碍。相关的老师和管理人员从思想上并不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他们的理解当中,很多小学生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是因为这些学生原本的性格都比较沉闷或者比较内向,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事情,所以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也落实不到位。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值得教育家重视起来,心理问题不应该因为学生的年龄和性格而有所轻视。大部分的小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对于整个世界的感官能力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相对而言都比较弱,所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当中,不仅仅是需要特定的去对心理问题的同学进行辅导,而是要针对全体的学生做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一个同学都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够保证他们整体上的心理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1.2 教学方式落后
学生的心理健康通常会与学习压力相联系,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过大的学习压力会导致学生心情沉闷,压抑,从而产生心理问题。而学习压力过大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落后,从而使其无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所以要想将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进行结合,相关授课教师必须注重创新自我的教学模式,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有效策略及建议
2.1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
在上文提到落后的教学方式是造成同学们学习压力的重要原因,而要想改变教学方式需要从根本上着手,即需要改变教学理念。要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不仅仅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教育观念需要创新,教师不能一味的回顾历史,更多应该是通过历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可以从历史中总结教训,从而更好的进行发展。而在改变教学方式上,应该不再使用传统的、单一的“输入式”教学,而是根据教材设计,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实际教学内容中。
拉近老师与同学的距离,可以使用互联网等多项技术进行教学,改变语文课堂的沉闷和严肃,通过视频,画面等形式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语文知识,使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学生可以更加愉快的进行学习,并且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2.2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2.2.1 提倡快乐教育
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心情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因此想要更好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倡快乐教育,为同学们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首先快乐教育提倡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一氛围中,让学生产生向上的态度和正确的观念。所以这也就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氛围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可以利用氛围,把想要的教学效果融入进去。这也同时表明,在小学语文教育时,老师可以把想利用的资源都融入进去,利用各种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让学生能够拥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以及一个健康的心态。
2.2.2 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每一本教材的编排都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有一定的目标性和规则性。在小学教材中,更多的重点是培养小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劳动,所以教材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相吻合。比如,在《落花生》一文中,通过对花生的描写以及对一家人生活的叙述,使小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生活中的细节,从而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期待,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教材,将教材里面的内容融会贯通,结合生活中的现象为学生授课,从而更好的使心理素质培养贯穿到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这是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只有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同学们更好的进行发展,并且在心理健康功能发挥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学到知识,爱上学习,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3组织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进行组织与总结,才能保证同学们可以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而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相同,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的疑难,如果此时仅靠学生自己进行解决,可能会给其造成一定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进行辅导和帮忙,鼓励和安抚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对学习有兴趣,并着重表扬和肯定他们表现优异的地方。这样,学生在得到教师的鼓舞和引导,能让他们对学习更有自信,拥有健康的心理活动。
结束语
小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老师必须要充分的意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强而有力的教育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培养一个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学生老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下也需要多去留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当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时候,老师需要用正确的方法一点一点的去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杨万里.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的康教育[J].小学时代(教师),2018,21(5):178-180.
[2]陈能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J]学周刊,2019,12(9):167-168,170-171.
[3]卞真永.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8(2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