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何丽菊
[导读] 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当下,语文作为一门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学科,在弘扬我国历史文明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何丽菊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福龙瑶族乡中心小学  546327
        摘要: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当下,语文作为一门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学科,在弘扬我国历史文明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典名著之所以能在时代更迭的洪流中被无限地传承下去,是因为它汇聚了作者的智慧,创造了新的文化精神标杆,体现了当时的民族文化,具有很高的民族文化、思想的阅读研究价值。通过对于经典名著的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继而运用到后续的语文学习中去。
关键词:基于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名著阅读教学 探究
引言
        经典名著是在历史长河中沉淀的文化载体,是经历岁月打磨、时间考验的文学典籍。名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传递的思想情感,倡导的思想观念,都是学生成长必需的“养分”。同时,我们也深知名著阅读的难度,尤其对小学生而言,浅层的名著阅读价值不大,教师只有带着学生走进名著,深度解剖名著内核,才可能真正发挥名著的育人价值。也正因如此,研究名著导读就成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一、经典名著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活跃课堂气氛
        一般情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气氛相对比较枯燥无趣,教师对于学生开展的各种阅读练习都是常规训练。但是通过将经典名著引入到教学中,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开展各项学习活动,从而有效活跃课堂气氛。首先,从经典名著的情节上来看,它与平时的阅读资料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其不仅带有一些神话色彩,还能创建出合理的梦幻气氛,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因此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其次,从小学生心理发育情况看,其一般具有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等阶段特点,而经典名著具有的故事情节紧张连贯、描写语言生动具体等特点,都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育情况,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升审美内涵
        正常来说文学类的作品对于读者来说是一种用于交流的载体,因此学生在对经典名著进行阅读的时候,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作品故事情节、优美语句,更多的是作者表达的情感,以及其在创作时使用的技巧。也就是说,正是由于这些技巧和手法的支撑,才能够为读者呈现出一部具有美感的作品,读者才能感受到作品中美的信息,这是一种帮助学生沉淀美、提升美的方式。虽然信息化的到来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美,但是文学作品中的美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这样的内容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个非常大的欣赏空间,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入著作中,从文章中欣赏美、感受美。
二、小学语文名著阅读现状
        (一)学生的阅读面比较狭窄
        就目前而言,部分小学生的名著阅读面狭窄的,学生阅读最多的是家长认为的课外阅读最佳选择——“作文书”。除此之外,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类的比较多一点,而其他的经典名著阅读寥寥无几。有的学生阅读名著也只是片段性的,一些经典名著的节选部分。小学生的阅读面太窄,思维不灵活,知识储备不丰富,则会导致学生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不高,表述自己的思想不准确或者不完全。
        (二)教学目标存在差异
        由于名著一般具有明显的经典性特征,其包含各种优美语句、具有超强逻辑性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强烈的情感。但是由于一些教师过于追求教学效率,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会忽视经典名著中存在的这些深层次内容,导致经典名著引入到实际教学中,失去了原有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一些教师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会将比较少的课时数利用在经典名著学习中,导致本来就缺少正确教学方法的经典名著引入教学工作效率变得更低。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对于经典名著的学习效果,也耽误了教师的正常教学进度,可谓是得不偿失的一种做法。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一)明确学生的名著阅读目的
        要想让名著导读发挥出更大的教学价值,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名著阅读内容进行深入地思考与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通过名著阅读获得切实性的阅读学习收获。为了避免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出现囫囵吞枣的阅读现象,教师在日常教学开展过程中就可以依据名著阅读内容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阅读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阅读任务进行名著阅读,以此来明确学生的阅读学习目的,帮助学生快速地抓住名著作品中的重点内容,促使学生的名著阅读质量能够达到理想的标准。例如在“走进鲁迅”专题教学中,由于这一个单元是以“走进鲁迅”为专题而编排的教学内容,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伟大文学家的成就与高尚的人格力量,在完成这单元教学以后为了让学生能够对鲁迅先生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下阅读《朝花夕拾》,并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阅读。《朝花夕拾》这本书籍完整地记录了鲁迅的生活道路与心路历程,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概述每篇散文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总结自己的读书感悟等阅读任务,来明确学生的阅读目的。通过让学生带着阅读任务进行名著作品的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快速地抓住阅读重点,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运转自己的思维进行阅读内容的深度分析,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思维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加快小学语文阅读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读之有效
        首先,做好准备工作,教授阅读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名著导读中,语文教师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即充分了解所要教授或者推荐的名著,提前为学生定制导读计划和导读要求,并且告诉学生如何正确有效地阅读。例如,如何实现快速浏览以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针对不同篇章,选择泛读、精读、略读、细读、品读等阅读方式。又如,在教授完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缩写故事,训练学生对阅读方法的应用能力。教师只有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才能让学生有章可循。其次,学会取精弃粕,做到有所取舍。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发展。不可对名著的价值弃之不顾,但也不能过于“迂腐”地读名著。无论是中国传统名著,还是外国经典名著,其既蕴含文化价值,也存在一些落后思想。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名著时应当有所取舍,教会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解读名著传递的思想和价值观;要结合名著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辩证地解读名著,对名著内容和内核做出合理的解释,避免学生被名著中一些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糟粕”误导,引导学生吸纳书中的精华部分。
        (二)教学形式,创新改革
        对于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对于一些文章的理解能力相对薄弱。而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弊端,也逐一露出水面。老旧刻板的理论阐述,定性的中心思想解释等等,都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对于课本上的内容,大多学生都处于死记硬背,为了考试而学习。对此,语文教学教师应该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发阅读、自主思考,不再一味地灌输书本知识。也可利用媒体教学,将文章相关的故事背景、人物背景以生动的媒体演示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的心境和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
结束语
        高效地利用名著导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拓宽学生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锻炼学生清晰坚定的是非观,从而树立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忠民.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指导[J].家长,2020(28):131+133.
[2]王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58.
[3]韩静静.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254.
[4]成秀丽.名著阅读——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J].当代家庭教育,2020(01):142.
[5]郭小文.名著阅读——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J].学周刊,2019(22):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