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燕
长泰县第三实验幼儿园 363900
摘要:反思传统教育方式后采取从孩子们的需要出发,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采用随机教育、问题情景、鼓励肯定等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引导,逐渐建立起适合孩子们的班级常规,让孩子们自觉遵守而不是在老师权威下被动遵守。
关键词:小班、孩子们、班级常规、分享、讨论、自觉、遵守。
无规矩不成方圆,每个集体都需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班级也不例外,面对小班这群3、4岁的稚嫩的孩子们需要形成哪些班级常规呢?在看完《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本书后,在感叹那些孩子的优秀同时暗暗下决心,让这届小班幼儿真正让良好的班级常规内化到自己的行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受益终生,像芭学园的孩子们那样优秀。于是在班级我一开学就开始进行常规养成行动。接下来我分享一下我们班的班规建立过程:
一、随机教育,形成排队常规
在开学的第四周迎来了静雯小朋友的生日,在表达祝福时有个小朋友过来拥抱了静雯接着2个、3个一会儿几乎全班都抱成了一团,看到这个情景我叫停了之后一个个分开,我就抓住这次机会好好引导孩子们形成有序排队的习惯。于是我就马上请孩子们谈谈自己被抱的感受,在分享中孩子们有的说“我被抱得摔倒了,压到腿疼”,有的说“这样抱不舒服”,有的说“这样抱有危险要一个一个抱”,听了孩子们的分享我非常的开心,因为孩子们能表达出真实的感受并懂得要一个一个抱,我马上组织孩子们尝试运用一个一个轮流和寿星拥抱的方法,再次和寿星进行拥抱,之后再分享感受孩子们有的说“这样很舒服”有的说“很开心”有的说“这样不会摔倒”------。趁机我拿出了平时孩子们喝水的视频,视频中不管是拿口杯还是接水、喝水他们都挤成一团,镜头中还出现了哭声和打架,于是我就问:“小朋友你们挤在一起接水、喝水发生了什么事?”佳乐说“我在装水项楷把我衣服弄湿了”,廖然说“我要拿口杯小朋友撞到我这里”,雨萱说“人太多了”。“是啊人太多了都挤在一起了,有的小朋友衣服被水淋湿了,有的小朋友头被口杯撞到了。那我们接水、喝水时可以怎么做更好呢?”雨萱说“一个一个来”,“多好的办法啊我们来试试看。”于是我就随机引导孩子们练习一个一个排队拿口杯和装水,但是部分游离活动的孩子还是我行我素,于是我运用游戏的形式把排队当成开火车,把喝水玩成给火车加水,把洗手擦手玩成洗火车、擦火车等游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积极尝试“一个一个来的”规则。然后和小朋友们把排队规则梳理出来,共同建立的第一条“排队——喝水、取放口杯等等人多的时候要排队”的班规,并用图示的形式表现出排队规则展示在墙上来让孩子们继续遵守排队常规。
根据儿童心理学中提到“3、4岁孩子相同一个行为让他们重复3次后就会形成定势的特点”,我在地上粘贴线条进行暗示,给小朋友们创设主动学习规则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暗示和重复引导中,孩子们渐渐有了排队的习惯。
二、讨论问题情景,形成常规
集中活动时部分孩子对于老师的提问很积极主动有的甚至为了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忍不住跑到老师身边,有的七嘴八舌急于表达等情况,为了形成倾听和有序表达,经常利用谈话时间围绕“问题情景”展开自由讨论,由于“问题情景”没有涉及出具体孩子名字,因此孩子们积极关注行为问题本身,不必担心被批评因此能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
案例1:围绕孩子们上课无序的情况,我们精心将孩子们出现的问题模拟成手偶表演,直观的向小朋友们展示他们上课的样子。然后针对手偶表演进行提问:“你们觉得这样回答问题怎么样”,孩子们有的说:“这样听不见”,有的说:“太吵了”有的说:“要一个一个说”。在孩子们用稚嫩的语言积极发表看法之后我也及时作出总结:“是的,上课要回答问题要举手,老师请到的小朋友一个一个大声回答,没请到的小朋友要学会安静倾听别人的回答。”在观赏和讨论中孩子们了解到了上课需要倾听和有序发言。
案例2:就餐时孩子们有挑食、食物洒满桌子、用手抓食物的情况,通过“问题情景”孩子们在分享中知道了“吃饭时要一口一口的吃,认真的咀嚼,不能讲话,不能用手抓食物,不浪费粮食要保持桌子干净-----”。
案例3:有一天孩子们排队去散步,项楷小朋友故意停住了堵住他后面所有小朋友,然后看到前面小朋友走远了,就开始往前冲结果自己撞上了前面小朋友,自己的嘴唇磕出血就开始哭闹起来。通过分享项楷知道了嘴唇出血是自己不遵守排队散步常规造成的,小朋友们也知道了开火车散步时要一个跟紧一个。
可喜的是我们的班级常规逐条形成了,并展示在常规墙上,孩子们也逐渐将常规内化在自己的行动中。
三、鼓励肯定,巩固、完善常规
小班幼儿自律能力较差,班级常规的形成还需要老师“鼓励表扬”不断加以提醒完善。比如餐点每次餐点前我都会对餐点进行介绍,让孩子们了解食物营养价值的同时还会介绍食物的生长、制作过程,让孩子们感受食物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爱惜粮食,单纯可爱的孩子们努力让自己不挑食,努力让自己吃完自己的那份点心,孩子们的努力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理,鼓励肯定在当下。事情总是像着积极的一面在发展,孩子们的餐点活动越来越自觉有序。美好的表现也时有发生,如有一天午睡起床后我看到雨萱小朋友蹲在地上默默无闻的帮着子恩穿袜子、鞋子和衣服,辛玲小朋友也在帮助紫涵扣纽扣。
看到有的孩子不断进步,有的孩子还沉浸在自我为中心里,于是我结合主题将我是最棒的主题墙融入班规,布置成不仅展示“最棒的我”同时制作成奖励墙推进孩子积极主动遵守班规,如:廖然小朋友他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由于大人宠爱有加找出各种理由每天中午都来接他回家午睡;于波小朋友在家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在幼儿园只要没喂他,他就一口也不会自己吃,没帮他,满头大汗时他也不会脱衣服;翔凯小朋友连小便都不会------。通过奖励墙廖然在回家午睡和留园午睡的选择中逐渐过渡到了留在幼儿园午睡了,于波为了能证明自己最棒的渐渐的也自己动起手吃饭了,翔凯也终于不再尿裤子了------。班级常规跟随着孩子们问题的出现和解决而逐渐形成了。
孩子们的表现值得我骄傲,我将带着满满的骄傲继续努力,继续根据孩子们的需要完善班级常规。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3
[2]李跃儿《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