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7期   作者:潘婉华
[导读] 观察时幼儿园教师是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可以有效地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状态和对学习重视程度。
        潘婉华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河口镇第二幼儿园   334500
        摘要:观察时幼儿园教师是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可以有效地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状态和对学习重视程度。具备优秀观察能力的幼儿园教师,甚至可以看出幼儿的潜在能力,有效地帮助幼儿完成启蒙教育培养。本文将根据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几点可能性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
        
        前言:幼儿园教师除了日常教学工作以外,更多地就是要理解幼儿的行为和表达。面对语言表达能力尚弱的幼儿,观察,无疑是理解幼儿行为举止的重要形式。通过观察幼儿,教师可以获取幼儿的动向,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的开展。对教学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幼儿园教师观察幼儿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对幼儿身体状况的观察。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行为和状态的观察,判断幼儿的身体状况。例如,幼儿出现食欲不振、情绪低落或双手按压腹部的情况,可以及时判断幼儿的身体是否出现状况,以便随时就医,避免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第二,对幼儿情绪状态的观察。如果教师通过观察,看到幼儿出现情绪低迷或持续亢奋的情况,可以通过沟通和简单交流对幼儿的心理状况做出及时的引导,以防幼儿思维进入误区,影响人格健全。
        第三,对幼儿优缺点的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学习状态和言谈举止,可以了解幼儿在一些领域的不足,以及在一些领域上突出的才能。这些潜在的东西,通常不会浮在表面。比如,一名幼儿在平日唱歌的时候总是面露胆怯,五音不全,却偏偏在课间操的时候活力万丈,动作标准,富有律动。通过这些细小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该名幼儿在音乐上的弱势,和在舞蹈上的天赋。教师就可以根据观察结果,将该幼儿朝着舞蹈领队的方向培养。同时针对唱歌上的不足及时指正,让幼儿更具自信,找到人生的闪光点,也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第四,对幼儿之间矛盾的观察。通过观察,判断双方的过失,对于错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给予批评和正确的家孩子引导。对于受害的一方即使安抚,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1]。
        二、幼儿园教师观察幼儿时所忽视的问题
        (一)教师缺少观察意识
        部分幼儿教师缺少观察的主动性,容易忽视幼儿的外在表现。往往只有在家长提醒幼儿近期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会给予更多的关注。教师们更注重对幼儿的教育这种更容易体现教学成果的部分,对幼儿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都归咎到家长的责任。
        (二)观察的方向过于片面
        幼儿教师在教学之余更多的关注幼儿的健康问题,这主要是受到幼儿园和家长的影响。除此之外,对幼儿的其他方面并不关注,也不会主动观察。一般要等到出现问题才开始寻找源头。观察的方向过于片面,很难关注到幼儿的闪光点和不足[2]。
        (三)存在主观判断的现象,缺少有效性
        幼儿教师通常对观察的结果存在主观判断,这种观察通常会具有偏向性。例如当一名教师观察到一个体型宽胖的幼儿和一名身材瘦小的幼儿发生推搡争执,部分教师会直接判断时体型宽胖的幼儿是事件的施暴者,从而影响判断结果。这种主观判断,那将会对幼儿的心里留下很深的阴影,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四)经过第三方的视角观察
        幼儿教师的观察总会存在死角,这时,大部分教师会选择通过第三方问询还原事情的真相。但很难去判定第三方所观察到的事件的真伪,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尚不发达的幼儿,在消息传播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主观干扰。如果描述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那教师的判断势必也会受到影响。
        (五)不注重观察结果
        即使观察到了幼儿的反常行为表现,也并没有及时作出相应的举措。例如,五岁男童在幼儿园因食道堵塞,堵塞气管最终致死一事。幼儿教师观察发现了幼儿食欲不振、难以入睡的问题,却并没有重视。只是按照习惯教导幼儿不能浪费粮食,尽快入睡,最终导致幼儿进食过量,未经消化入睡,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三、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增强个观察意识,培养观察能力
        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观察能力,保持耐心和细心。幼儿园也应当重视对教师观察能力的培养。例如举办教师观察能力的竞赛,对教师的观察力进行考核和培训,关于刚刚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教师给予提醒和帮助。
        (二)注重对细节的观察和把控
        在教育教学之外,也要多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课外兴趣和心理状态等,判断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必要时,也要向幼儿的家长询问幼儿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并根据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表现的差异予以调整。
        (三)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问题
        成年人和幼儿之间的思维模式差异明显,这也就代表着幼儿教师应当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问题。例如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景色却发现幼儿兴致不高。其实教师只需要俯下身子,就能看到幼儿受到身高的限制,看到的不是美丽的风景,只有被汽车和行人遮挡得并不美好的画面。所以,教师要学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观察幼儿的所思所想,形成更好的良性沟通[3]。
        (四)亲身观察,对第三方的观察结果保有适当的怀疑态度
        当教师没有及时和观察到事情发生的经过时,不要立即向周边的人询问那人口中的真相,应该对第三方的所言保持是担当的怀疑态度。面对幼儿的“打小报告”等,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耐心地找到事情的经过,通过多方询问或查看监控等手段,避免做到误判。
        (五)注重观察结果,及时作出引导和调整
           当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所处情况后,应即时做到上报和调整。面对幼儿的身心状况,教师要将观察所得及时告知父母,加强家庭敢于,发现幼儿的不足和闪光点,也要及时指正,并向家长提出适当的建议。
        结论: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观察都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观察不仅代表了你对幼儿的重视,也是对责任的一种升华。在幼儿园里,幼儿每一个小细节都值得被关注,每一个观察都是对幼儿的负责。
        
        
        参考文献:
        [1]樊玉竹. 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2]申涵子.幼师专业学生儿童行为观察能力的培养研究[J].职业技术,2019,18(04):78-81.
        [3]罗翔.在游戏活动中提升教师观察能力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