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曹培芬
[导读] 幼儿园时期属于幼儿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启蒙时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幼儿来讲,其自身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都进入到了一个萌芽阶段
        曹培芬
        深圳市光明区光明碧湖幼儿园 广东深圳 518106
        摘要:幼儿园时期属于幼儿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启蒙时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幼儿来讲,其自身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都进入到了一个萌芽阶段,所以教师以及家长都必须要对其开展正确的引导,努力帮助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其良好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习惯。这对于幼儿接下的学习和成长都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便针对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做出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能力发展;认知能力;幼儿数学;幼小衔接
        前言: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教师的数学教学方式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超出幼儿认知导致难度过大,而想要切实有效地把握好这个“尺度”,促使幼儿能够顺利地过渡到小学,便要求教师能够对自身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良,科学有效地培养幼儿自身的数学认知能力,进而为幼儿即将开展的小学数学知识学习打下一个较为良好的基础。
一、分析培养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作用
(1)能够有效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对于数学知识来讲,其属于一种思维工具,所以学习数学知识便是在形成以及发展幼儿自身的思维能力[1]。在实际开展数学知识学习的时候,幼儿最开始学习以及掌握的属于最为基本的数学逻辑以及数学语言,借助这些知识其能够更好地认知周围的世界,同时还能够尝试着利用这些知识来有效解决一些生活当中的问题。对于这个过程来讲,属于对幼儿思维开展加工、整理以及训练的一个过程。结合相关研究来看,幼儿的数学知识学习与幼儿自身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以及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而有效培养出幼儿数学认知能力,则能够显著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以及灵活性,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对其未来学习和成长大有益处。
(2)能够促进幼小顺利衔接
        在进入小学之前,幼儿一般都会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较强的欲望,所以这个阶段属于培养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一个最佳时期。除此之外,幼儿所学的数学知识一般都相对较为简单,同时又和生活实际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所以在此时期幼儿能够掌握的数学知识以及自身的数学认知能力能够为其今后的数学知识学习打下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曾有调查研究表明,如果幼儿在5岁左右便具备一个较为良好的数学认知能力,那么其进入到小学时期之后一般都能够取得相对较高的数学成绩,同时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相对较为浓厚。所以这一点充分表明,在幼儿时期开展数学认知能力的幼小培养能够显著促进幼小顺利衔接。
二、分析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
(1)合理制定衔接目标
        对于幼小衔接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该注重符合幼儿目前的实际认知水平[2]。对于幼儿来讲,其在幼小衔接时期,正处于一种前运算到具体运算这个过渡时期。对于这个时期,尽管幼儿已经初步建立了最为基本的符号功能,不过幼儿运算仍然没有真正地达到脱离具体实物的高度,所以幼儿此时的思维反映仍然属于实物整体结构,其对于事物认知的仍然正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数学教学,教师应该在对衔接课程目标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必须要切实参考《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来科学合理地制定一个最为较为适宜的学习目标,并且注重培养幼儿数学兴趣。

要让幼儿能够在实际学习一些较为简单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切实借助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当中以及游戏过程中自身遇到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如此才能够幼小培养以及发展幼儿数学认知能力。
        例如:在一年级数学当中涉及到了“1-5的认知”的学习内容,幼儿园教师可以在对衔接课程目标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将充分认知1-5作为本次教学目标,借助幼儿园当中的各种游戏活动,贴合幼儿生活实际地开展数学认知能力培养工作。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数动物”的益智游戏,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几种动物的卡片各15张,如“小鸭子”、“小狗”、“小猫”以及“小兔子”,然后在游戏开始时,教师为幼儿展示“1-5”这5各数字,分别在数字的下面粘贴对应数量的“小鸭子”,并交给幼儿数字和图片数量对应的关系,当幼儿学习完毕之后,教师组织开展“数动物”游戏,让幼儿分别在不同的数字下方粘贴对应数量的小动物,或者将不同的数字与不同数量的小动物进行对应,借助这种游戏形式,能够显著提高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快速地掌握“1-5的认知”这部分知识内容。
(2)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在《指南》当中曾明确强调,幼儿教育活动的选择应该切实遵循以下三个重要原则:一是不但要能够符合幼儿目前的实际知识水平,并且还应该对幼儿产生一定程度的挑战性。二是不但要符合幼儿目前的发展需求,并且还要能够对幼儿今后的成长以及长远发展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三是不但要能够与幼儿目前的生活实际相贴合,并且还要能够对幼儿经验以及视野的丰富与拓展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想要切实做到这些原则要求,幼儿园教师在选取幼小衔接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科学性,同时尽量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对活动形式做出丰富以及创新。在实际开展主题活动的时候,不但应该注重与其他领域之间实现有机结合,并且还应该尽量避免数学知识学习的枯燥性。除此之外,在实际开展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带有一定的挑战性。结合现状来看,很多幼儿园大班的数学课程都和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或者是相似性,都涉及到了数字、数量以及图形等相关知识,所以对于幼小衔接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可以合理设置一定的难度,并且结合具体事物来帮助幼儿发展自身的抽象思维[3]。
        例如:教师可以将小学一年级的“加减法”作为幼小衔接的教学内容,然后配合具体实物开展数学认知能力发展活动。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超市购物”游戏活动,借助这一活动当中的购物环节,幼儿不但有效认识了人民币,同时还能够初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又贴合生活实际且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对幼儿抽象思维以及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还能够积累生活经验,也有助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积极主动地开展幼儿数学认知能力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能够有效帮助幼儿更好地去面对小学时期的数学知识学习,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时期的数学知识教学节奏。对此,教师应合理制定衔接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并利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来将教学计划进行落实,以此来推动幼儿数学认知能力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黄志萍. “幼小衔接”之幼儿数学基础能力教学问题与对策[J]. 读与写,2019,16(15):229.
[2]裴艳丽. 如何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提高幼儿数学素养[J]. 读与写,2019,16(7):243.
[3]汪辰. 浅析学前儿童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研究[J]. 中外交流,2019,26(15):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