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梅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淮纺路中学
摘要:语文承载着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传承着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因此,初中教师必须关注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提起对写作的重视,构建读写一体化的语文教学新模式,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阅读教学中 开展写作教学 渗透策略
引言
阅读对于写作来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可以促进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阅读教学对促进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在阅读时融入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在写作时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写作的时候,学生要将头脑中阅读时存的内容释放出来,总结成文字的形式展现在一张纸上。这也就说明了阅读的质量决定了写作水平的高低。有合理的阅读才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时才能如鱼得水,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成绩。
一、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与写作作为其关键部分,二者始终处于不可分割的整体。尤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与写作发挥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换言之,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阅读则注重学生的积累,而写作则是知识的传递和表达。根据相关实践调查研究表明,很多学生虽然内心有着强烈的表达情感,但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却无法将内心真实的想法完美地表达出来,之所以出现当前这一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疏忽于阅读所致。由此可见,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不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主动学习名家文章创作手法,以及情感表达技巧,并且能够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写作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将内心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而写作对于阅读来讲,同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创作的过程实质上也是阅读成果得到体现的过程,而且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体会阅读的真谛,把握文章的创作精髓,对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极其重要。总而言之,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保证二者之间的关系相互协调,才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授课手段刻板,偏离学生需要
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渗透写作的重要性,积极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写作练习,但由于经验不足和思维过于传统,他们经常会选择刻板的授课手段,如让学生抄录优美语句并仿写,要求他们背诵名言警句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在这一模式下,学生虽然看上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好词好句,但他们并未产生独立的思考,其仿写出来的语句中缺乏主观的情感表达。同样,初中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他们更加渴望通过独立的思考和书写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不是一味地走在他人身后,这种教学手段显然无法满足他们对于展示自我的需要,极易使学生出现不愿参与的心理和逃避阅读与写作的行为。
(二)读写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发展不易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普遍开始寻找创新型授课模式,阅读和写作作为初中语文中重要的两部分,融合和渗透就显得至关重要。但是,在现阶段的语文课堂上,由于教师素质存在差异,且教学目标存在失衡问题,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开展的写作练习活动都流于形式,学生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书写,很少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表达,课堂时间和师生精力被大大浪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得不到发展。
三、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开展写作教学的渗透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学生写作动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路人,也是教学工作的把控者,教师的思想观念是否前卫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创新性,只有有新意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始终对语文学习活动持有新鲜感。但是,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一些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仍旧比较刻板,他们直接将教材文本背后的练习任务或单元的作文目标视为写作教学素材,围绕既定的题目或形式组织学生写作。在统一的模式中,学生的思维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其写作动力也无法被完全激发出来。对此,教师应正视自身在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积极寻找更合适的方法,利用现代教学体系和多媒体、互联网等工具搜集并展示更加丰富的阅读素材,以阅读素材的多元开发让写作教学在阅读课堂中的渗透更有生机和创造性[3]。在丰富的素材支持下,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对语言的加工也有了更多机会,其写作潜力能在最大限度上被开发出来,这无论对他们的个人发展还是对读写教学工作的落实都是大有帮助的。
(二)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从根本上保证阅读与写作实现结合,而不是纸上谈兵,需要学生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基础上,注重为学生创造更好实践的机会,使得学生有着较为广阔的阅读空间,这样才能够保证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文章哪个创作技巧角度着手,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同时将其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并且根据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写作情境。通过当前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背影》这篇文章时,从文章的整体写作角度来讲,看似语言较为平淡,文章轻描淡写,但是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主要描绘了浓厚的父爱之情。这篇文章最为令人为之动容之处便是情感的真挚,在平淡的描绘中将创作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出无穷的意味。除此之外,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作者在描写父亲爬月台时的动作,由此可以说明父亲目前已经行动不便,生动形象地将父亲这个角色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父亲的爱。因此,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朱自清先生的这种写作手法,并且要充分掌握细节描写,将其运用到后续的写作当中,将会增添文章的色彩,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质量至关重要。
(三)随课文训练
随课文训练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完成后,教师马上布置一篇写作练习,让学生采用仿写、续写、改写等方式完成写作练习。续写是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对文章的内容加一个结尾,很多文章最后没有给出结尾,留给读者想象空间,采用续写的方式,教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同的学生可以编创不同的结局,锻炼学生的续写能力。续写要以阅读理解能力为前提,学生要充分理解阅读内容后,整体地把握文章的脉络,才能写出符合逻辑的文章结尾。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写作技巧与风格,教师也可融入改写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的表达方式进行变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大量的改写,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多彩,语言运用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作文的质量也会进一步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读写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有机结合阅读和写作来有效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促进初中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青.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策略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2):109-110.
[2]刘建.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9):79-80.
[3]王雨晴.依托文本勤点拨,以读促写妙渗透——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29+34.
[4]王伟.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5):104.
[5]周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渗透[J].课外语文,2018(3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