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作业批改的艺术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郑潭
[导读]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课堂的延续,也是检查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和对学习情况的巩固与复习,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对待作业的批改工作。
        郑潭
        温岭市箬横镇中心小学
        摘要:课后作业的布置是课堂的延续,也是检查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和对学习情况的巩固与复习,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对待作业的批改工作。作业批改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反馈。作业批改的质量决定了学生能否明白自己对知识理解的错误以及如何如何有针对性的改进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可是现如今的语文作业批改情况却不容乐观。许多教师面对学生的作业,只是机械的判断对错,对作业情况的评价麻木呆板,评语缺少感情或者没有,甚至有部分教师只是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作业,却没有对具体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极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所以,小学生的语文作业批改是一门艺术,教师们在面对学生语文作业批改时要转变观念,正确了解并运用这门艺术,能够使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使教育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语文作业、批改、艺术
        对于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来说,作业的批改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与意义。作业的布置是学生巩固和检查的过程,作业的批改更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和反馈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中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科学的语文作业批改方式可以从侧面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同时,与此相对的,消极的作业批改方式与态度,容易让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并且会形成不认真的学习态度,进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更甚者会是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语文教学的进行。所以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需要转变观念,注意语文作业的批改方式,在实践中寻求并完善小学生语文作业批改的艺术,从而实现学生和教师的能力的提高。
        一、设计科学灵活的语文作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真正改变目前的语文作业批改方式,我们第一步要先改变的就是对语文作业的布置。传统的语文作业布置大多数围绕着抄写生字词、写语文课堂作业本、背诵课文、积累好词好句和作文撰写等等布置展开,使得小学生们对待作业的态度就是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就仅仅当成是任务,对作业抱着应付的心态,没有达到老师要求的作业应该实现的效果。比如之前,我每天都会布置学生读书笔记的作业。我的本意是让学生们每天抽一部分时间用在阅读上,然后在自己的阅读过程中有遇到好词好句,把它抄写下来并积累化为己用。可是,大部分学生却只是把这个当成一项人物,完全忘记了老师的初衷。有些学生为了抄写好词好句而去阅读,更甚者就是连书都不看,直接拿出好词好句本直接抄写,舍本逐末。因此,我们教师需要重视这一情况,并思考加以改进自己的语文作业布置情况。
        首先,教师要布置的作业内容和数量要适中。过多的作业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学习负担,挤压学生的休息时间,并且会激起学生的厌恶和反抗情绪,更甚者会出现抄袭作业或者干脆不做等消极现象。同时,作业的布置要少而精。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教师要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作业,从而达到作业布置的效果。其次,教师需要布置开放性较强的作业,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内容,布置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语文作业。比如要写观察记录,可以让学生们回家自己买一点绿豆芽种子并且自己动手种植,然后每天观察种植。像这样将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一起,既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二、及时批改作业,并反馈给学生
        教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工作量比较繁重,既要备课上课,还要管理班级各种事务,这使得教师无法及时批改学生作业。这种做法虽然可以理解,但是却不可取。如果学生交上去的作业若是无法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得不到反馈,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会对作业采取轻视的态度。同时会导致教师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因此,教师对作业的批改一定要及时。在作业批改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并能够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及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也可以统筹学生的整体表现,了解大部分学生都做错的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作业情况,对表现好的进行表扬,对其表现欠佳的进行鼓励,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寻求作业批改方式的创新和高效
        传统的语文作业批改方式比较单一。在现今新课改的形式下,我们要寻求多样化和科学化的作业批改方式,运用作业批改的艺术。
        (一)教师主导,互动批改
        1.同桌互批互改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同桌互相批改作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改作业的积极性。首先让同桌相互交换作业本,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判断对错,并要求学生在错误之处批上记号,然后还给本人。然后再让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错误的原因,理解后并及时改正,由此加深学生们的学习印象,提高语文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此同时,教师在同桌批改后,也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批”和“改”的情况,针对学生们易错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强学生们对作业批改的责任心,而且能提升学生们的作业的平价水平。
        2.小组合批合改
        众人拾柴火焰高。小组合作批改作业。先由教师指导小组长如何批改和订正错误,然后让组员与其对每一道题目进行讨论交流,开展集体批改。批改好后,小组内可以展开讨论错题。在小组合批合改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之间批改作业的热情,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间关系更加融洽,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3.学生自批自改
        首先在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批改,认真检查,发现错误立即作上记号并及时改正,然后交给老师检查。老师检查并统筹学生自批自改情况,针对不同学生,再给出不同的反馈。学生自批自改,给学生们起到监督作用,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学生对这种批改方式也较有兴趣,作业的质量也会大大提升了。
        4.教师面批面改
        教师当面批改学生的作业,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能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错误让其自身寻找原因,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要启发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在面批面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交流进行提问、反问等,启发诱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从中发现不足,再通过辅导加以补充。这种批改方式,不仅能起到及时补差的作业,还能增强后进生的信心,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三个巧用
        1.巧用符号
        小学生的心理较为脆弱。在作业上一个大大红色的“×”,不仅会打击其信心,还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我们可以巧用其他符号代替“×”。比如学生写了错别字,可以把这个字圈起来标明。学生作业比较粗心大意,少写或者漏写,可以在未写处写一个“?”加以表明。
        2.巧用等次
        每次批改完作业,可以在作业的最后给其打上等次ABCD。对于作业完成情况较好的学生,可以打上A。对于作业表现欠佳的可以打上D。同时在学生进行二次批改后,可以再在等次上加★,对其进行鼓励。这样,对作业质量完成好的学生来说,让学生充分享受自己辛勤完成作业后受到肯定的喜悦,对作业质量完成不高的学生,能够勉励其下次做好。
        3.巧用评语
        评语其实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无声的交流。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老师可以在作业本上写上有针对性的评语。对其作业上的不足之处,可以用委婉的评语指出来,能使学生很快地加以改正。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热情的语言代替生硬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寻求新型高效的作业批改方式,形成自己特有的作业批改的艺术,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