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岳晨宇
[导读] 在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中,语文是学生获取综合性知识、拓展多元能力的关键学科。
        岳晨宇
        江苏省淮安生态文旅区实验小学 223299
        摘要:在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中,语文是学生获取综合性知识、拓展多元能力的关键学科。因小学生的天性活泼好动,更容易对新生事物产生兴趣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灵活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丰富阅读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局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自主获取信息、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化的结合,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更好凸显新课程改革的生本理念,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有效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构建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融合优势创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优势,优化教学流程。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又能从多个角度提高小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主动创新和感悟,优化教学模式,避免形式化教学活动的形成,以此来打造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
        1充分发挥出微课在阅读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处于互联网+环境当中,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微课在阅读教学当中的指导作用,有利于达到对阅读课堂教学的弥补。受到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影响,基于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教师需要合理运用微课教学方式,借助网络当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教师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观潮》相关课程内容的过程当中,教师便利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们细致讲解罩、屹、鼎、沸等生字,使其熟练进行利用。当学生们掌握相关知识以后,便把作者生平、创作的背景等融入微课教学内容当中,加深学生的理解。此篇课文当中以描写观潮状况为主,包含了潮来之前、潮来时以及潮头过后等不同的景象,为读者营造出一种江潮从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然后最终又归于平静的过程,学生经过阅读学习之后,可以感受到大潮的壮观与奇特景象。通过引导学生们详细阅读课文的内容,可以获知作者采用了比喻和衬托等不同的修辞方式,旨在体现出潮水的汹涌澎湃景象。显而易见,借助此种微课教学方式,不但让学生们体会到钱塘潮的奇特,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且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出其想象力,以便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增强微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成效。
        2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设视听情境
        想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认识到相比于以往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知识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对于同一篇文章,教师既可以让其以图片变换的形式具体呈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合适的音乐让学生感悟其中作者的复杂情感。这相较于以往的教学就要生动形象得多。尤其是对于思维发展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鲜明的图片和动听的音乐要比枯燥的文字更能够带给他们信息,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好很多。比如,在《琥珀》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形态各异的琥珀图片,从视觉上刺激学生,使学生在观看斑斓的琥珀的过程中,对其形成直观的印象,激发学生对琥珀的喜爱,并且调动学生阅读本节课文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观看琥珀图片时,尝试描绘琥珀的样子,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教学内容的初步感知。此外,琥珀是一种十分稀少的现象,尤其是包裹着生物的琥珀更是称得上是奇迹。而单纯靠着对课文的阅读,学生可能意识不到这种现象的珍贵性。这时,教师就可以将琥珀的形成过程做成动画,让学生直观地观看一下远古时代中琥珀的形成过程,感受这种“任时光流逝我自不变”的震撼。如此一来,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收获也就更加可观。

所以,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在课堂中营造了丰富的视听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且有效促进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了高效完成阅读任务及目标,一味地采用“灌输式”的阅读知识讲解,使得学生容易对反复无趣的阅读产生抵触心理,无法有效进行自主阅读。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灵活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语文阅读内容形象化和生动化。让直观的视觉与听觉体验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赋予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崭新的活力与生命力。通过信息化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探究意识,拓宽学生的阅读思路,优化学生的阅读技能,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不急于让学生阅读文本,可以利用充分的课前准备,运用信息化的多媒体手段将“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出示在学生的面前。再结合影像资料对鲁迅先生的人物性格、处事方式与态度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阐述。学生在聆听人物介绍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印象与记忆,更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与掌握文章中心思想。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内容与学生的情感认知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阅读,这样既可以扩大语文阅读教学的知识面与覆盖面,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实现小学生的语文文化内涵提升。
        4利用信息化实现“翻转课堂”,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倡导,通过转变语文阅读课堂“教”与“学”的本质关系,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阅读课堂的主导者,使教师充分发挥阅读教学引导者作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过去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被大多数的教师忽略。但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发展,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推崇,积极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实际教学当中。学生站上讲台,以新视角、新维度与同学们之间展开有效阅读与分析,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知在语文知识传授传授中所获得的自豪感与幸福感。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了起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独立阅读与思考能力,更发散了学生的阅读思维,更加深入地理解与掌握阅读素材中的知识要点与关键内容,从而突破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创设视听情境、扩展学生认知,而且能够有效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促进自己和学生不断反思进步。总之,教师想要切实提升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效果,就要充分发掘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这一技术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李小苗,寇大波.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J].小学教学研究,2017(29):20—21.
        [2]李娅波.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35):102—103.
        [3]刘小军.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8(9):109.
        [4]汪姗.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8(24):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