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背景下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教学策略浅谈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李万敏 张相文 张立萍 黄国峰
[导读] 中学物理课程难学、难教是个存在已久的问题。
        李万敏 张相文 张立萍 黄国峰
        赤峰学院物理与智能制造工程学院  内蒙古赤峰市  024300
        【摘要】:中学物理课程难学、难教是个存在已久的问题。高中物理课程本身较为抽象、概括,对数学的运用和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要求较高,再加上一些学生的意志力不是足够坚强;一部分初中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感觉到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比较吃力,对物理课程感到恐惧与迷茫。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以备课视角,结合当下的教育背景,对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困难原因、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物理;衔接;策略
        党中央国务院[2019]29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意见》指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新的考试大纲,继续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9年11月高考评价体系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全面进入核心素养时代,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情境承载考查内容,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考查要求。高中物理课程是初中物理课程的延续与深化,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阶段性和差异性,因此进行新背景下下的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策略的研究既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也是教师教研与备课的需要,更是国家的要求。
        中学物理课程一门集抽象性、科学性、概括性于一体,重视物理知识与物理素养培养的课程,中学物理的课程性质决定了中学物理的教学理念。中学物理教学贯彻始终的的核心指导理念是: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1]。义务教育课程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2];高中物理由运动学、力学、能量、相对论、电学、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多个模块组成。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将初高中物理知识在衔接阶段高效整合,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素质,以期顺利完成中学段物理学习的过程。洪晓霞认为,教师在高中阶段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注意与初中进行教学方法的衔接,指导学生快速掌握高中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3]。胡孝栋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初高中物理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4]。经过查阅文献与中学一线物理教师交流,发现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教学困难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1)学生所处的心理认知发展阶段不同。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以理性思维为主。
        (2)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差异性。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与初中阶段相比,更加抽象、概括;高中阶段的物理能力要求与初中阶段相比,对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三方面的标准更为严格。
        (3)数学工具的运用。初中阶段物理解题用到基本的四则混合运算、一次方程求解而二次方程求解用到的情况极少;高中阶段,物理求解不仅要用到基本初等函数,甚至还需要用到微分、积分、导数等较为高等的数学模型[5]。
        (4)意志力的个体差异性。中学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学生不畏挫折、勇于实验、追求真理的坚强意志。
        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以下策略解决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教学困难的问题。
        (1)中学物理教师应建立这样的信念:我一定可以教会学生的。这一贯彻从教生涯始终的信念是对学生的认可:由于学生群体与个体的发展均存在阶段性与差异性,教师应承认并正视这种差异性,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一个个不断发展的个体,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进步,以“赏识”的视角看待中学物理教育;也是中学物理教师对教育理论与专业教学实践业务能力的自我肯定,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中学物理教学工作。
        (2)树立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观念,深度挖掘培训、教研活动中先进的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技能,向名师、同行请教经验,交流教学心得。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材分析与研究、教学设计与实施、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等理论是中学物理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基础与参考依据。

例如,我国中学物理教学观念与教学内容、任务认识经历了从双基、素养教育、三维目标再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6]。中学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叙写时也要与时俱进,而不是一直停留在三维教学目标阶段。分析教情与学情、制作教学设计、编制试题、评阅习题等中学物理教学实践活动,在落实教育理论的同时,也对教育理论进行检验,并对教育理论的指导效果进行反馈,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
        (3)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教学可以从以下两个视角进行实施。以初中教学的角度进行过渡教学;在高中教学的角度来确保初中知识的有效提取和利用。笔者认为,第一种视角更具有实践意义,中学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教学应符合学生认知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心理规律。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建立,通常有概念建立、概念同化、概念顺应三种方法,而定义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有操作定义法、人为规定法、比值定义法三种方法[7]。例如,在八年级上学期学习运动的描述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大量举例,通过初级的辨别、抽象、分析,构成假设、进行验证和概括等思维活动过程,建立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是相对的,与参照物选取有关的物理概念。
        (4)数学工具的熟练运用,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巩固。例如,教师在讲授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时,有计划地补充相应的高中数学知识,使学生深度理解这两个法则和数学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力的合成这一物理方法;学生在初二下学期学习二力平衡的物理规律后,能够结合简单的数学知识对同一直线上的力进行计算。
        本文从中学物理教师树立坚定从教信念、终身学习观念、结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运用数学工具等方面对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教学策略进行了阐释。对于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教学困难的问题解决策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将努力学习相关理论,提升物理教学理论素质与教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玉英.中学物理教学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0.
[3]洪晓霞.关于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4]胡孝栋.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J].福建教育学院报,2006(03):23-25.
[5]吴斯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以“电和磁”模块为例[D].重庆: 西南大学,2020.
[6]张恩德.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的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8(12).
[7]魏华,王运淼,杨清源.中学物理教材分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9.
作者姓名:李万敏  性别:女 出生年月: 1988年3月6月  籍贯:内蒙古赤峰市
单位名称:赤峰学院  邮编:024300  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 讲师  研究方向:机械 电工电子 物理 光学
基金项目:
1.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MS05064,内蒙古自治区高压相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2.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一般项目编号NJZY18207 智能型LED植物生长灯关键技术研究
3.张立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一般项目编号NJZY18207 智能型LED植物生长灯关键技术研究 )                                                                        
4.黄国峰(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MS05064 内蒙古自治区高压相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0240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