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李美灵
[导读] 在高中物理学科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很多物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因此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都存在困难。
        李美灵
        长乐高级中学  福建长乐 350200
        摘要:在高中物理学科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很多物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因此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都存在困难。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被引进课堂,教师灵活地通过设立问题情境,依据学生感兴趣或者熟悉的事物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问题是线索,通过实验探究和思维导图的构建使得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所学内容,逐渐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信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最后达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问题导向;高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引言:高中学习阶段,物理学科主要引导学生探索自然,观察万物,通过科学的实验探究,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但是由于物理知识很多内容例如速度、力的相互作用等较难体现,常常使得学生在学习时难以理解,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很多先进的教学模式逐渐取代了传统教学方式,现今大部分学校课堂中引入了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此种方式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以引起学生兴趣为目的,在讲授新课前提出问题,然后依据实际条件选择通过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及实际体验等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打消学生心中物理太难,学不会的疑虑。
1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学科素养是一种价值观念,集中体现了学科育人价值,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形成科学思维是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逐渐掌握了此学科学习的必备能力,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是重要组成部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借助问题的提出作为线索,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达到新知识的掌握这对于学生而言有重要意义。
1.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抵抗性极大的降低,在学习物理内容时,会更加认真。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自主进行交流探究,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例如教师在讲授《动量和动量定理》这一课时,可以先提出问题,鸡蛋掉到地上是否会碎裂?此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会碎裂,教师继续发问,将鸡蛋掉在海绵上,鸡蛋是否会碎裂?此时学生们出现了不同答案,一部分人认为会碎裂,另一部分则认为海绵过于柔软可以保护鸡蛋,因此鸡蛋不会碎裂。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教师设计了探究实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若干枚鸡蛋、一块合适大小便于清理的海绵、一片合适大小的塑料(便于清洁作用)。先请几位同学上前拿起鸡蛋到一定的高度,然后松手让鸡蛋向铺了塑料的地面落去,此时无一例外鸡蛋全部碎裂了。然后在另外请几位同学上前,拿起鸡蛋到同一高度,然后松手让鸡蛋落向海绵,结果是鸡蛋完好无损。为了使学生更加相信结果,可以多重复几次。然后和学生共同分析,为什么相同高度落到地面鸡蛋碎裂,落到海绵上就保持完好?带着对问题的疑惑,学生会集中注意力紧跟教师的思路,认真倾听讲解内容,对于问题的答案探究心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有效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融入到物理学习中[1]。
1.2促进了学生思考能力提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例如促进学生提高独自思考问题能力、独立发现问题能力、独立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等,教师如何巧妙有效的将要讲内容和实际结合,依照学生的兴趣和熟悉程度提出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需要考虑的重点[2]。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通常教师都会依照以下的问题导向模式如图1,进行教学设计。依照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进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
图1 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示例图
 
        例如教师在讲授《电荷 摩擦起电》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们播放动画“怒发冲冠”,然后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头发立起来的现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交流,由于学生们在课前进行了预习,有的同学回答由于摩擦力的存在,教师对这位学生进行鼓励,然后继续提问,大家知道摩擦力是如何形成的吗?同学们没有回答,教师组织学生一起通过接下来的实验研究得出结论。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道具,一块动物皮毛、橡胶棒、玻璃棒、一块丝绸、些许细碎的纸屑,教师用没有被摩擦过的橡胶棒和玻璃棒移向纸屑,观察发现没有纸屑被移动,然后在继续实验,先用皮毛摩擦一会橡胶棒,然后将其移向纸屑,发现纸屑被吸引沾到橡胶棒上,再将使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移向纸屑,仍然被沾起来。
        教师在开展实验时,边进行相关的新课内容讲授,等试验完成后,请学生们根据刚才所讲内容总结摩擦力是如何形成的,学生们踊跃发言,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纠正,得出摩擦起电的定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知识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然后教师可以联系实际,请学生们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与摩擦起电相关的应用或者现象,学生举出木梳梳头时头发被带起、冬天脱衣服时会出现响声和火花等,在这个问答过程中,以问题为基础,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3]。
2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多方面的提升物理探索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全方位的构建学生物理学科心素养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闫鑫.通过科学地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究[J].教师,2020(16):92-93.
[2]黄伟明.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以“认识多用电表”的难点突破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10):22-23.
[3]闫鑫.基于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探究[J].教育观察,2019,8(33):21-24.
作者简介:李美灵(1982.03-),女,汉族,福建长乐人,学士学位,长乐高级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物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