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珍嘎
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索多西乡第一小学 西藏昌都市 854000
摘要: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重心放到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上,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更加科学恰当地编排教学内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为目的,不断探索培养方法,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扎实有效。文章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达到较好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教学方式
前言
在当前的环境下,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竞争力的高低,而思维是能力的前提。在目前的小学教学中,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需要教师探讨的问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然难以满足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需要,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合适的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
对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是较为困难的,从长远来看,他们若是对数学失去了兴趣,数学学习能力自然不会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用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保持对数学的高度热情。教学时,针对问题介绍教学内容,不要太直接,而是慢慢介绍,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情境等方式进行提问【1】。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加减法”一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运算法则,能够在练习时准确计算出相关数据。在上课之初,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如下情境:小明现在一共有5朵小红花,他回答对一个问题可以获得两朵小红花,回答错误会失去一朵小红花。现在我们知道他一共回答了2个问题,那他还有几朵小红花呢?情境类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参与到课堂学习的热情就会极为高涨,特别是在教师提出的问题同自己身边的人和物有关时,他们的表现会更为积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针对问题分情况讨论,以此分析计算小明都回答对、都回答错、一个对一个错,三种情况下都拥有几朵小红花。另外,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分类整理,鼓励学生将各个板块的知识内容联系在一起来学习,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思考,进而帮助学生构建数学逻辑体系。利用数学思维,思考以往学过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自身的能力。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数学体系,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数学思维能力。
二、打牢知识基础,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践表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一方面,知识型思维需要一些基础知识作为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使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上才能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2】。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只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就不能真正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更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圆”一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圆,明晰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在上课之初,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常见圆形物体着手,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圆形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说盘子是圆形的,有的学生说球面是圆形的,也有学生说蛋糕是圆形的。在学生讨论完毕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析提到的所有物体的共同点。
通过分析讨论,学生能够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轴对称。在这一环节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圆,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实践来体会圆的特点。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借助教具在黑板上画圆,并根据图画向学生分别介绍圆心、半径、直径。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学生能够对圆的基础知识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并在思考、讨论、实践的过程中锻炼了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以问题为引导,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能力较差的学生不善于思考,不能组织自己的思想,不能从自己看到的东西去思考事物的内在本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指导和引导,通过这些指导,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一些思维方法【3】。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位置”一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等信息来,来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设计一些座位号、电影票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通过这些物品来学习位置的相关知识内容。在上课之初,教师可以提出塑造以下情境:马上要开家长会了,需要邀请大家的家长来教室讨论大家学习情况,你应该怎样向家长描述你的位置呢?在说完问题以后,有学生回答到:“我坐在第三排底四列的位置上”。在学生说完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幅电影院的位置图,图中有一些位置上已经填好的姓名,有的位置还在空着,教师需要以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为空位寻找主人。问题如下:
1.已知小明的位置在第三排第五列,小丽就坐在他的旁边,请问小丽的位置号应该是多少?
2.已知小王的右边是小红,而小红坐在第二排第六列,请问小红的位置号是多少?
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探究的兴趣会被激发出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注重说理,增强思维能力
加强学生在数学课堂表达自己思维的语言表达训练,尤其是文字推理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极好方法。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小数”一部分内容时,涉及到了很多综合性的知识内容,而学生在这些地方容易出错,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反复强调,反复记忆”来加强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应为学生多提供一些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如何表示小数。通过语言形式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思维,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思维方式的记忆,反过来,学生利用这一思维方法反复练习,就可以利用思维方法解决知识上的问题。
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小学教师应发挥好数学教学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培养学生思维的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应多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于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J].读写算,2020(11).
【2】邓文艳.基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浅析[J].新课程(教研版),2020,000(004):186-187.
【3】曾祥杰.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南北桥,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