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白淑芳
[导读] 应用题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因此当前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做好应用题教学工作,切实提升教学效率。
        白淑芳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蔚汾镇中心校东关小学  033600
        摘要:应用题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因此当前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做好应用题教学工作,切实提升教学效率。文章分析了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应用题教学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又是重难点。它在小学数学教学和试卷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应用题解题策略的掌握程度来了解其数学水平,如何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
        一、创设应用题的问题情境
        以教师教授为主的应用题教学展开应该创设情境,首先就把学生拉回到生活环境中,利用应用题教学内容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激趣,因此丰富教法,提高教学效率,无限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具体到教学操作中,就要结合实际安排来明确各种教学情境,保证教学情境服务于教学内容和学生本身,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数学学习过程,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例如,在《平均数》这一重要知识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组织他们展开体育活动,强调平均数在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具体来说,教师就可为学生在课外组织一场拍球比赛,分两组比拼拍球数量,看哪一组学生拍的多。比赛完毕后,教师就结合每组分组人数与拍球总数引出“平均数”这一教学概念,计算两组学生每人的平均排球数量,即用总拍球数量除去人数可获得平均每人的拍球数。同理,也可根据拍球数与比赛时间来计算每一组平均每分钟的拍球数。该应用题目中就充分运用到了“平均数”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形成非常生活化的应用题目,实现了对学生边游戏、边计算的思维灵活化。同理,该教学案例也可引入到学生的更多生活层面中,例如学生每天从家到学校上学的时间和交通工具的速度,计算出交通工具的平均时速,包括路程的长短和速度对比计算获得上学过程中的移动速度等等。在教师的教学方案指导牵引下,小学生就明白了平均数居然如此神奇,同时它也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二、提升应用题审题能力
        想要解答应用题,学生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读懂题意。不少学生在应用题上有较大的困难,而且经常会出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题目审清楚。建议教师们在平时的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仔细的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所求问题以及解答方式。老师们还要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去自己阅读和思考题目,这对学生的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能够让学生在之后解题的时候更有思维性和逻辑性。
        举一个例子:图书室有图画书420册,故事书是图画书的6/5,故事书有多少册?学生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首先要想的就是,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是,图画书有420册,而故事书是图画书的6/5,所求问题是,故事书有多少册?弄清楚了这些条件之后,该如何去解答问题就非常清楚了。

当然这个题目也比较简单,再举一个相对复杂的例子:修一条长2400米的路,第1天修了全长的1/3,第2天比第1天多修1/4,两天共修了多少米?这个题目中含有两个分数,学生在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也要先去分析,我们已知的条件是,这条路全长2400米,第1天,修了全长的1/3,那么第1天修的长度是2400×1/3,第2天比第1天多修1/4,那么第2天,所修的长度应该是,2400×1/3×(1+1/4)。其实学生只要想清楚了题目,他们在解答问题的时候就会比较容易了。此外,分数应用题审题的关键在于找到题中含有几分之几的句子,这个学生一定要注意。
        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所谓“数形结合”思想,指的是学生在做题的时候,需要在认识题目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数学模型构建,然后借助于这个数学模型对题目进行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将此数学思想渗透进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使他们可以更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以《圆柱的体积》这个小节的内容教学为例。在这个小节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已知一个塑料瓶的内直径为8厘米,其中水的高度为7厘米,现在将这个塑料瓶的瓶盖拧紧,将其倒置,此时出现的无水部分是圆柱形,且高度为18厘米,请求出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学生在解题时,会因为题目之中出现的数据较多,导致思维混乱。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点梳理清楚。此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结合题目之中的信息,画出正放的塑料瓶以及倒放的塑料瓶,并在上面标注上各种数据,然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使他们发现,无论是在倒置前,还是倒置后,塑料瓶中的水的体积是不变的,而且其中空气的体积也是不变的。经过这样的启发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图形上的数据,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应用题计算。这样一来,便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时更为轻松。
        四、引导进行题型分类
        应用题的题型千变万化,但很多题型却都可以归结为一类,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时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归类,让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能够先对其进行分类总结。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将一切都总结好,再将总结归纳出来的规律向学生进行讲述,学生只是被动地在学习,这并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其亲自对应用题题型进行思考、归类、总结等,这样他们对重要的知识点才会有更深的领悟与理解。
        比方说,学生解答应用题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对等量关系的认识与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重点就是学生对等量关系的理解,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可以给学生多种类型的应用题题型,如列方程、分数百分数等应用题类型,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分类,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等量关系,体会到每种类型间的区别与联系。
        总之,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应用题的题型特点,理解掌握解题思路,教给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方法,使新旧知识联系紧密,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解题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向课堂要质量,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玉兰.提高低年级聋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J].小学生(中旬刊),2021(03):22.
[2]孙健芝.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2021(06):26.
[3]闵振英.应用题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江西教育,2021(06):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