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公共检验检测中心 湖北恩施 445000
摘要:实验仪器主要用于直接检测或辅助检测样品,对样品的测量结果至关重要。实验室仪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加强实验仪器的管理水平,提高实验仪器管理人员的能力,在整个实验室运行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实验仪器管理流程及规章制度,确保仪器的有效性,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措施
引言
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仪器,小到温湿度表,大到液相色谱仪等精密仪器。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实验仪器的管理对于实验室尤其重要。检验检测实验室应从仪器设备采购、安装与验收、档案建立、量值溯源、期间核查、使用、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着手,加强测量仪器的管理工作,以保证测量仪器满足检验检测要求,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执行,才能确实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进而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1 实验室仪器设备及管理现状分析
1.1实验室安全意识不强。
一是在实验过程中,只重视实验的进程,不注重安全问题。二是实验室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模式落后。三是对危化物品的管理不严格,缺乏防护措施。四是对仪器设施设备缺乏日常的维护。五是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记录不完整。六是仪器管理员专业知识缺乏,不能及时定期进行检查,影响实验的操作和使用。
1.2实验室管理员专业技能欠缺。
由于实验室管理员不被重视,白身也不重视,再加上实验室管理员参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又不多,所以他们的管理技能非常有限,即使有的实验药品保质期都过了,或者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不能白主维修,这样往往会耽误实验教学开展,这也是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随着50后和60后大批教师退体,受教师招聘政策、编制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实验室专职管理员队伍人员不足,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1.3缺乏必要的管理体制,管理效率低下。
实验室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执行力度比较低,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实验室管理员仅凭经验来处理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使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跟不上教育教学的改革,导致实验室管理员和实验教师工作两张皮,不能协调统一。
2 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对策
2.1设备采购。
实验室应提前制定设备采购计划,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以及实验室检测能力的设备配置需要,有目的性地选择购买合适的仪器设备,设备采购要关注两个方面的要求:技术性和经济性。首先要充分考虑检测方法对仪器设备特性指标的要求,仪器设备特性指标包括:适用对象、测量范围、允许误差、分辨力、灵敏度、稳定性等,要对设备参数、配置、应用等诸多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同时要货比三家,通过市场调查,选择性价比较好的设备。
2.2安装与验收。
测量仪器到货后,实验室应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设备管理人员一起开箱验收,对于大型、贵重的仪器设备,应通知供应商参加验收,按设备供货合同或装箱清单检查仪器、配件、资料的完整性、完好性。若开箱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通报供应商解决。开箱检查无误,根据合同要求,组织技术人员、仪器设备保管人和供应商进行安装、调试。安装前应确保安装场所的温度、湿度、振动、电池干扰等环境因素符合仪器操作及使用的要求。安装时应及时搜集并保存安装过程记录及相关文件。安装完成后,实验室对测量仪器进行验收,重点是确认仪器的功能、运行技术指标、安全性能、可靠性等符合合同的约定。对于大型的精密仪器,必要时可请第三方进行验收。各项指标验收合格后,填写验收报告。
2.3仪器设备维修。
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是通过擦拭、清扫、润滑、检查、调整等方法对仪器设备进行护理,以维持和保护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技术状况。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应满足仪器设备操作或使用说明书对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的要求。如设备出现故障,应加贴停用标识,防止误用。实验仪器维修后,由实验室负责对仪器维修后的状态进行确认,可通过计量校准、期间核查等方式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判定合格的,恢复正常使用。期维护设备是确保仪器设备状态正常、减少维修成本的重要手段。做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检测工作顺利进行,从而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
2.4台账管理。
设备验收通过后进入使用前,要建立好设备台账,台账上包含的主要信息有:设备名称、型号、唯一性编号、计量溯源方式、上次计量溯源时间、下次计量溯源时间、放置地点、所属科室、管理人等。设备台账要进行动态的管理,及时进行信息更新。
2.5仪器档案管理。
档案内容包括了仪器设备从购置、验收、使用、报废这一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材料齐全与否,对于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对仪器进行有效的计量管理、仪器使用人员对仪器的正确使用及维护及维修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仪器管理人员将仪器说明书、实验仪器档案卡,合格证、保修卡以及校准报告等相关设备资料,归档至实验仪器档案中统一管理,并建立设备档案清单。实验仪器因计量不合格、损坏等原因不能修复使用而报废的,其档案需自仪器报废后再保存6年。4设备使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通常采用唯一性标识管理,包括管理标识、计量状态标识。使设备使用人方便地识别设备状态,避免使用未经计量确认或计量确认不合格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现场使用的文件记录包括: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或说明书、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必要时)、使用记录、维护记录、维修记录、期间核查记录(必要时),按要求及时做好相应的记录。一套完整的日常记录体系能够清楚地反映设备的使用频率、运行状态、检测内容、老化情况以及更换情况等,并提供价值追溯计划作为设备报废周期的基础。
2.6仪器维护。
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维护规程操作仪器,并及时填写“实验仪器使用记录”,以便追溯。设备使用人需掌握所维护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功能、操作要点及维护与保养要求,并定期维护。在使用过程中需关注仪器的存放环境,防止环境恶化,超出仪器的环境存放要求。维护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状态标识,并报告相关管理人员。
2.7对实验室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工作相结合,会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还会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对实验室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包含3个方面:一是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实行信息化管理,包括人员的基本信息、职称、学历、专业技能、管理绩效等,确保人员配备科学合理。二是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突出体现在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检修和管理工作,是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的必要保障。同时,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实验设施设备的资产管理,以便有效的优化配置实验资源。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验室检测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仪器设备的配置和人员的业务素质,更取决于仪器设备的整体管理水平,只有在保持仪器设备准确有效的条件下,我们才能够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仪器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CNAS-GL040:2019《仪器验证实施指南》[S].
[2]CNAS-CL01-A0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S].
[3]刘莉,韩守财.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设备管理研究[J].精品,2020(19):262-263.
[4]严少红.浅谈环境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J].中国检验检测,2018(4)
[5]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