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市搬迁安置办公室 香格里拉市 674400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农田引水灌溉工作,属于基础设施类项目。作为水利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设施职能很好地反映出了当前建设主要方向。关于目前所存在的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如不能很好地去解决,将会对水利资源使用造成严重影响。下面本文将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策略
1、新农村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分析
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发生在管理制度、管理责任和观念等三个层面。
1.1 管理制度问题
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引水、输水和配水,大多数农民都是使用配水的过程,而引水和输水经常是村民集中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很难去追究责任,村民们也习惯性的互相职责,或者逃避问题,面对损坏的设施,无人敢主动承担,进而导致设施长时间无人维修[1]。另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本就是关乎国家农村经济发展的设施资源,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帮助。事实上,在工程建设前期,以及整个施工过程中,国家或地方政府也的确会派遣专门负责人到现场进行监督和指挥,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也很高,管理也很到位。可当工程建设完成后,工程负责人并不会去做较为细致的工程质量验收和评估,很多都属于例行检查。另外在工程建设后的使用期间,国家及地方水利部门也不会做定期考核与故障排查,一般都是接到故障通知后才会派人去进行查看。综合前后这两类问题(农民自身的问题和水利部门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农民由于害怕承担责任而不及时汇报设备损坏的问题,相关水利部门没能做到定期考核评估,致使很多设施资源出现问题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究其原因是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缺陷,没能针对可能发生的状况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使得面对问题时不知该如何去解决。另一方面,对设施资源使用的约束力度也不强,肆意使用之余必然会带来不同程度的隐患。
1.2 管理职责问题
管理职责问题与管理制度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先关关联的,制度的不完善和缺失必然会引发责任纠纷。在农村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农民朋友由于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使其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时会本能的选择逃避,加之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和教育,责任意识必然不会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小型农田工程往往由多户农民和生产队共同使用,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分清由谁来承担责任,进而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与之形成相应对比的是,农户在耕种农田时,基本都是各家顾各家,即便是帮助也要分得清清楚楚,礼尚往来是经常存在的现象。正式因为“职责”分清了,所以才会很少有纠纷事件发生。由此可见,职责问题是一个我们必须去面对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职责均摊是很难实现的,需要尽快界定好各自的职责,这样才不会因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维修和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引水不足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和处理。从农田灌溉的角度看,引水不足则会导致水位下降,这对农业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1.3 观念问题
很多年前,在科学技术还没有发展起来时,农耕活动展开的顺利与否主要看天,农民朋友都是靠天吃饭,即便耕种和收获多少的主动权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也没有产生太多的抱怨,因为这样也是能吃饱、穿暖、睡好的,事实也的确如此。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农耕活动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小型水利工程的引进给农民生活带来的极大改变,可因为农民缺乏足够的农业知识,所以对小型水利工程的认识还存在很大局限性,并认为,引进小型水利工程后,自己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甚至还出现了很多不稳定因素,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不比靠天吃饭好。这对这一问题,我们对我国13个省份312名农村农民进行了采访和调查,所得到的回应基本一致,即他们认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是多此一举。
2、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策略
2.1 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完善需要得到当地和中央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2]。很明显,单靠农民自身的力量与智慧是无法完成评价体系完善工作的。评价体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是年度实施法案。包括对预期修建的农村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前期的安排计划制定,需要给出详细工作时间,合理划分实施阶段,明确具体的任务,能够体现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然后是计划执行。需要有详细的执行步骤,阶段性执行成果,下一阶段工作的预期效果等。另外,整个过程中的管理措施也需要包括在内,比如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需要采取怎样的措施等。同时,对工程建设进度的评估工作也要给予足够重视,这对农民的影响是很大的,也是提高他们评估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最后是民办和民建是实施。在这部分内容中,质量保障体系是核心内容,需要明确规定水利、财政即项目单位职责。整个实施中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包括具体款项都需要进行公示,同时成立相应的监督部门进行监督。在保证当前工作的基础上,注重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标准(表1):
.png)
2.2 增强农民灌溉意识
新时代背景下的农业发展,需要农民加强对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视度,当他们开始享受到水利农田工程带来的诸多好处时,生产效益才会得到提高,相应的自身收入也会得到增长[3]。机械化设备的引入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提升农民对机械化设备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还是不容忽视的。当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定期对农民朋友进行教育培训,丰富他们的农业知识,使他们掌握到更多的应用技能与应用技巧。对于那些不善于学习的农民来说,需要专门为他们制定一个长期的培训计划,前期应对他们进行一对一辅导,并做好定期考核。主要农民能够充分认识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农业发展建设才会得到更好发展。
2.3 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
前面讲过,管理制度与管理职责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关联的,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其实就是管理职责明确的过程。在当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通过制定新的管理制度来明确具体管理职责是十分重要的。从现状出发看问题,基于维修和养护两个方面的职责确定很关键,用相应的管理制度来做约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纠正农民的不正当使用行为。而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需要针对工程建设后期的考核与评估问题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度中也要包括使用过程中的定位检查与维护,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好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在责任的要求下,相关工作若能够更好的去履行自己的义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力助我国农业发展变得越来越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策略,需要基于现实使用情况、发展情况、建设情况,以及农民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分析并总结出核心问题,根据问题去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进而从根本上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瑞云.新时期农田水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22):76-77.
[2]赵海廷.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对策[J].南方农机,2020,51(15):102-103.
[3]文丽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应对策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4):96-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