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刘小莉
[导读] 摘要:沉降问题是道路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施工人员应该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台背路基沉降、路堤沉降等问题进行处理,提升道路的施工质量。
        辽宁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省  114001
        摘要:沉降问题是道路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施工人员应该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台背路基沉降、路堤沉降等问题进行处理,提升道路的施工质量。在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采用加固硬化、更换土质、预压载荷等方式强化地基强度,从设备和材料两个方面控制路基路面施工效果,并针对沉降带做好路基路面排水以及搭板设置和连接等相关工作,有效解决路桥沉降问题。
        关键词:道路与桥梁;沉降;路基路面;技术
        引言
        我国道路建设不断发展,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技术也越来越精湛。但是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技术不成熟、沉降结构不科学、施工环节设计不合理等,导致道路使用时出现坑凹、起拱、波浪、桥头跳车等问题,不仅大大缩短了道路的使用寿命,还带来了不良的经济效益影响。施工建设单位应逐渐提高对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采用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为人们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1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产生的原因分析
        1.1坍塌问题
        坍塌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便是路基路面土质结构过于软弱。土质软弱问题是导致坍塌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土质结构过于软弱,就会导致土质结构出现受力不均匀的问题,此时便会产生相对较大的剪切力,从而影响到道路的承载能力。例如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在雨水天气下,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难度非常高,经过雨水浸泡后的路基路面其施工难度就会大幅提高。
        1.2路面压实问题
        对于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来讲,填土作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施工环节,但是工程施工单位在进行填土施工当中,由于台背填土施工流程相对比较复杂,外加上填土施工质量受到很多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进而造成了填土施工的难度相对较大。在开展填土工程施工作业当中,如果外部影响因素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则会直接造成路面的压实程度无法得到保障。除此之外,在进行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施工单位经常会产生填土施工质量不达标,或者路面压实程度不足等诸多方面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路基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现象,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一些荷载量较大的车辆通过,会进一步加剧路基路面的沉降程度。
        1.3路堤沉降变形
        在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对于路堤的填土类型未曾严格控制,导致其与周边土壤存在较大差异,将会影响后续的夯实效果,进而引发路堤沉降变形问题。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夯实密度不足导致路堤填土中的含水量较高,在被填充夯实之后,内部的泥土无法进行水分的自由调节,进而导致路堤处的泥土具有较差的柔韧性。在这种情况下,路堤将会在经受车辆的长期碾压时出现大面积沉降问题;另一方面,路堤与底部填充层产生分离将会引发变形问题。当路基沉降段受到较大的车辆等外界载荷时,上层填充层在无法承受载荷的情况下直接将应力传导给底层路堤,导致路基沉降变形。
        2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2.1沉降段的搭板施工技术
        为了保障路桥沉降段和路基路面的最顶端保持平行,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需要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根据沉降段的搭板设计标准合理设计搭板位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桥头路堤、桥台沉降量和行车要求的关系,有效保障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道路的最底部与搭板的最顶面始终处于协调统一的情况。整个沉降段的搭板顶面平行于路基的最顶端,才能确保路基路面与桥梁的搭板设计规范化。在后期施工阶段中,注重锚栓和拉杆水平方向的稳定,保持限制位移方向和水平拉杆方向一致。施工人员需要精准掌控距离,针对距离搭板较近位置时,需要选取橡胶材料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施工人员还可以采用土木格栅技术以有效保障路基路面和土层的位移情况和移动方向,进而保障路基路面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路基沉降发生的可能性。
        2.2排水施工技术
        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中,一定要注意路基的承重能力与稳定性,如果超出路基的承受能力,很容易造成积水现象,产生巨大影响。应高度重视路基路面的排水处理工作。为有效提高路基路面的承受能力和强度,可以在边沟、截水沟与急流槽等位置采用排水加固方法,还可以采用混凝土预制板加固曲沟等方式进行排水。设计地面与地下排水沟时,要时刻注意将沟渠与管道的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因长度过长影响水流的疏通和分流。处理路基路面排水问题时,要结合地质地形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排水方案,坚持预防为主、就近取材的原则,利用排水加固方式减少积水对路基路面的损坏。
        2.3台后填筑施工技术应用
        对于道路工程项目而言,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道路沉降段经常出现在后背区域,因此,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在有效落实后台填筑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应用台后填筑施工技术,从而确保该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首先充分利用石灰、水泥等施工材料,对道路沉降段进行加固和改良,确保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填筑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填筑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对填筑尺寸和路基压实程度进行科学控制,提高填筑的充分性和彻底性,从而实现填筑效果的全面提升。另外,在对路基进行碾压的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还要重视对振动碾压方式的应用,以实现路基的压实度的全面提升,从而保证后背区域的承压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做好对填筑材料的质量把关工作。例如:相关施工人员可以采用试验检测的方式,从填筑材料的含水量、硬度、纯净度等参数和指标入手,对填筑材料内部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测,一旦发现填筑材料出现质量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更换,避免因填筑材料的质量问题而影响道路工程项目最终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2.4压实施工中设备的使用
        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造成沉降的重要因素就是台背回填的压实质量难以满足工程所需。道路在净高排水能力的影响下,填方工程量将会随之增加,而且大型填筑、碾压设备同样也会在施工期间受到过于狭小的市政道路影响,这也会导致台背压实难度的进一步提升。通常情况下,填料分层松铺厚度是通过施工机械锁来确定的,如果采用的是小型夯实设备,则松铺厚度不能大于15cm,而在利用其他夯实工具时,松铺厚度则应该小于20cm。在台背回填施工期间,则应该着重考虑利用蛙式打夯机对死角位置进行压实处理,而为了避免出现路面积水渗入台背中,防止台背填土出现沉降问题,则应该考虑利用夯锤专门开展强夯作业。
        2.5软弱地基处理
        通常情况下,在道路工程沉降段,软弱地基大多存在强度、稳定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软弱地基自身具有非常高的含水量,地基的土质相互之间将会存在大量间隙。在对软弱地基进行工程施工时,容易导致土层在施工阶段因为外界因素而被压缩,从而为道路留下路基路面沉降的隐患。所以在施工期间必须针对软弱地基进行针对性施工,采用置换、夯实、挤密、排水等方法来提高地基稳定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对于道路建设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单位需要加强对沉降段施工的重视程度,采用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严格按施工标准进行施工,不断优化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有效提升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质量,促进道路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华君.市政道路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11):49-50.
        [2]魏显巍,鲁方斌.市政道路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5):94.
        [3]张茂奎.市政道路工程中关于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4):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