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电力烟塔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锦州 121000
摘要:鉴于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发展,混凝土施工在建设期间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住宅建筑的混凝土施工也是建筑中最核心的操作过程之一,如何有效的对策来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是当前住宅建设阶段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混凝土主要由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会凝结形成,最终成为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具有很强的耐久性。因此,混凝土常用于建筑结构工程。但从目前的情况,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混凝土施工,因此,建筑工人需要高度关注房屋建筑的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使用有效的对策,尽量减少施工混凝土施工问题,进而提高住宅建设的综合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问题;技术预防;处理
1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难点
1.1 整体结构的设计比较复杂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使用空间得到灵活地控制,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分为地下结构和地上结构。其设计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这是混凝土复杂的一方面、在具体施工中,需要根据实际的平面布置图结构图确定每一层的构架以及尺寸,这样就会增加工程的施工难度、一些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没能及时发现截面尺寸以及钢筋的规格、型号的改变,从而导致施工问题的发生,这些都会造成建筑空间得不到充分的满足,也会给整个工程造成严重的经济以及质量问题。
1.2 工程的施工量较大
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结构与剪力墙的综合布置,造成整体的施工工作量较大,同时会涉及钢筋的绑扎以及模板的安装等相关工作。对于每一层的柱子和墙体都会使用到不同型号的材料,这样也会给工程带来一定的难度,不利于整体的质量控制。除此之外,混凝土的基础较为复杂。在施工中会使用到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工程的质量控制带来难度。
1.3 材料控制
对于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由于其施工结构变得更加的复杂,因此会涉及多项施工工艺以及大量的施工材料。这些施工材料中混凝土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种,因此需要加强对工程质量尤其是混凝土材料的控制,这样才可以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第一,混凝土的质量问题会影响到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为一些施工企业对于成本控制要求的提高,因此会使用到一些不合格的材料,这样会导致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和施工强度无法达到规范的要求。从而产生裂缝等不良的质量问题,威胁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承载力,给居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第二,在施工现场中因为受到多种施工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些施工企业在进行混凝土搅拌、运输的过程中,由于运输距离的问题会导致混凝土材料出现离析的现象,也会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不良的影响。
1.4环境温度因素
温度裂缝的产生难度较大,且产生原因相对复杂,通常与外在自然环境温度差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性,例如:在昼夜温差、季节性温差的影响下,易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再者,部分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相对较长,施工单位如果忽略混凝土结构后期保养工作,即难以结合混凝土热胀冷缩的特性,及时更改混凝土配置比例,在保养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而易增加混凝土表面裂缝产生的风险。此外,混凝土结构外层所散发的热量与水泥所散发的热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温度差,也可能引发深度较高的温度裂缝质量问题。
2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预防和处理对策
2.1做好混凝土原料的预防工作
首先,需要严谨管控水泥的质量安全。采购者在采购水泥过程中,应该查看好供应商家的水泥质量合格书,详细校对水泥的产地、类型、保质期及生产日期等内容。和水泥供货商签署科学规范的有效合同文件,如果水泥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可及时退换。对已出厂一段时间的水泥应随时实施抽样调查,如果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需求不符,不可进入施工现场。其次,需要严控骨料质量安全。混凝土配比所需的骨料主要以砂石为主。在采购砂石期间,应该多多关注砂石的化学性能与其强度。
砂石中不可有任何杂质,否则会让混凝土的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另外,应该对采购的砂石实施测试,如果砂石含泥量、密度等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需求相符,那么所购的砂石可以进入施工现场。此外,还应高度关注骨料的存放安全问题,完善好防腐蚀、防火及防潮等工作,以免遭到污染,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最后,对外加剂的质量实施严格把控。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运用的外加剂质量需要满足国家制定的有关规定及要求,按照混凝土施工实际需要科学选取。与此同时,应该关注对外加剂的存放工作,确保其在建筑施工中的质量,规避由于外加剂导致的房屋建筑过程项目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而确保房屋综合建筑质量。
2.2 改良混凝土施工流程
在混凝土施工中,改进混凝土施工流程也是建筑过程施工核心环节之一,相关工作者应该逐步改良混凝土施工流程,进而提升混凝土运用效率。在实际施工中,应该设立专业的专属负责人员,同时按照具体状况配比原料。施工单位在寻求效益过程中也要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机构在施工中应科学、严谨、合理的根据施工方案加以施工,把每个施工流程把控好,做到贯彻落实每个施工流程的具体工作任务。因此,施工人员也需完善好管理工作,确保工作质量达标,在达标期间应对施工现场实施施工,这样可以有效杜绝由于施工者偷懒而发生消极怠工状况。施工者在工作时应该逐步吸取成功经验,在具体施工期间实施改良及优化。
2.3 完善混凝土施工工艺
在混凝土施工期间,为了有效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需要全面采用“一次到顶、同一坡度、分层浇筑”的原则,以此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以免因混凝土下沉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裂痕。另外,为了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问题,需要实施重复振捣操作,这样能成效排除混凝土骨料、钢筋间的水分与空隙,增强物料间的握裹力,高效提升混凝土抗压能力,进而确保施工效果及施工质量。在目前施工工艺中,对浇注混凝土的主要操作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模式,表层水泥较厚,浇完 4 小时后通常根据设计需求,先通过长刮尺对混凝土实施刮平操作,而后运用木抹子进行多次搓压,进而确保混凝土表层的密度,以免产生裂缝。
2.4 对混凝土温度实施成效控制
按照不同时节,采用不同施工方案,对混凝土的温度加以控制。比如,在冬季,应该选在温度偏高时实施混凝土施工作业,施工速度应该迅速,避免散热过快而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在施工完成后还应该在混凝土表层覆盖一层保温物料,确保混凝土的温度。另外,对混凝土实施模具拆卸时,也需选取在温度偏高时实施。在夏天对混凝土温度实施控制时,应该尽量在温度偏低时实施混凝土施工作业。与此同时,混凝土原料需放在阴凉处,以免暴晒。若对混凝土实施搅拌时,搅拌用水可以选择地下水。
2.5 混凝土养护预防与处理
混凝土凝固及硬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和水泥之间发生一定水化反应。所以,在实际混凝土施工中,需要侧重关注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混凝土成型后在通过干燥、风吹、寒冷等状况后,极易造成混凝土裂缝状况,所以一定要对混凝土表层实施洒水处理,以此确保表层水润,以免产生裂缝。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在施工完成后要在 12 小时以后就要开始养护,养护的时间必须连续 7 天到14 天左右,当然开始的时间也要看施工环境、气候条件和使用的水泥品牌等因素来决定,养护的时候还要根据情况采用正确的方法。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需要循序渐进的实施,如此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施工效果及质量。
结束语
在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是影响整个城市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混凝土施工项目是影响整体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混凝土施工的控制,可以减少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因此,施工企业需要提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视,确保工程的整体施工稳定性和安全性,实现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高质量、高标准施工。
参考文献:
[1]李朝,庞光海,张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陕西建筑,2020(6):62-64.
[2]高磊.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的几点思考[J].居业,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