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立林业局有限公司 黑龙江佳木斯 154721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做好林业造林工作及森林防火工作,构建一个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林业当前常见的林业造林方法有播种造林法、分殖造林法、栽植造林法,林业部门可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加强林业资源监管与保护工作,做好森林防火措施。
关键词:林业;造林方法;森林防火措施
引言
森林资源是我国生态社会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其对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的生存等,均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当下社会,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以及火灾预防管理工作较为重要。为了强化森林保护以及火灾预防管理工作效果,应因地制宜,结合所在区域的气候以及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区域经济的发展等实际情况,在深入调查和分析后,选择适合的森林预防以及有效扑救举措,可有效控制森林火灾出现频率,利于及时发现森林火灾,做好预防工作,最大限度保护好森林资源,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森林火灾产生的原因
现阶段,我国较为重视人为纵火管理,重视森林保护以及扑救工作,使得人为因素致使出现的森林火灾事件概率不断降低。森林火灾产生的以下各因素:其一为自然因素影响;其二为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三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问题;其四是检查以及防火机制建设工作存在不足。自然因素主要是森林树木在遭到雷击以及阳光照射后,出现的自然以及雷电诱发燃烧,导致森林出现火灾。对于此类因素诱发的火灾,在发现火灾问题时,要第一时间利用合理举措制止和扑救,把损失降到最低。森林火灾产生的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自身故意放纵,不经意遗留下火种导致出现森林火灾。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导致出现此类问题的因素是相关部门投入的经费支持不足,无法及时引进新型灭火设备,影响并阻碍森林火灾灭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部分区域为及时建立森林防火机制以及督查管理机制,较为注重此项工作落实,但是没有立足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制度,导致森林防火以及扑救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降低森林火灾扑救工作效率以及质量。
2森林防火工作现状
2.1防火资金不足
近年来国家在森林防火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由于森林资源点多面广,森林保护工作量大,以致基层护林人员的工作报酬依然处于较低的状况,护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防火经费不足,没有组建专业的扑火队伍和购置新型装备,防灭火装备落后,部分基层防火设施老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防火工作的开展。
2.2火灾监测手段落后
由于林区管护面积范围较大且地形复杂,加之禁牧可燃物增多、人为活动频繁,火险等级逐年升高。工作人员很难及时发现森林火灾隐患,容易出现小火变大火的情况,没有专门的现代智能化火灾监测装备设施,仅靠护林员和临时聘用的火情瞭望员人工巡护,火情疏漏现象难以避免。
2.3防火队伍薄弱
目前没有专业的防扑火队伍,一旦发生火情,只能依靠林场的半专业扑火队。
3森林防火对策
3.1建立完善的森林防灭火机制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区域气候较为不同,地形以及地貌存在差异性,森林的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较为不同,因此,要依据国家制定总标准,完善本省市、本区域,各个城镇、乡村的森林防灭火以及扑救机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各级森林保护以及扑救制度、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应急方案等,明确森林资源保护要点,掌握扑救工作要点,使各个工作人员依据标准开展各项工作,落实责任制度,保证森林预防、保护以及扑救工作顺利开展。
需要注意的是,做好森林防灭火机制建设工作后,也要构建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一定周期,安排专门人员负责落实督查管理工作,发现工作期间出现制度执行的力度不够、财政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举措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必须限令整改,杜绝有人无岗以及有岗无人问题出现。
3.2建设森林火灾自动化监控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森林火灾监测管理要求提升,缭望塔等监测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森林防火需求,需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全面覆盖的森林火灾监测系统及森林防火通讯网络系统。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在森林各个区域布设摄像头,动态监控林业区域状况,扩大监控范围及监控有效性,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统计、整理山林面积、林木种类、苗木成活率等数据,实现对于林业资源的动态监管,选择合适的通讯网络,建设森林防火通讯体系,一旦发现火灾苗头,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火势大面积蔓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总之,需重视森林火灾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建设,为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3.3建立防火隔离带
森林中大量枯枝败叶累积,在干旱少雨风大的季节,极易发生火灾,为了阻滞火势蔓延,可以建立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生物型防火带,即在造林过程中,种植一些不易燃树种,比如说木荷,这种植物耐火性强,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可以在森林火灾高发地段,种植木荷,形成防火隔离带,防止火灾发生时灾害范围扩大;另一种是防火线,在不适宜建立生物防火带的区域,可以将植物铲除,这样火灾发生时,能够起到隔绝的作用。通常而言,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内,防火线宽度为20至30m,以不低于树木高度1.5倍为宜,在森林与农田、草原毗连的地段,防火线宽度为30至50m,以此达到有效防火的作用。
3.4组建专业森林防火团队
为了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林业部门应该建设一支专业的森林防火扑救队伍,队员年龄应该在20至45岁之间,体魄强健,经过医院体检后,签订劳动合同。强化对于防火扑救团队的培训,让其掌握森林火灾预防、扑救的基础知识与方法,掌握灭火剂操作、火场风险规避等知识,邀请部队军官对队员进行军事训练,锻炼其体能素质,提升其服从意识。日常组织工作人员协助林业部门进行火情监测、防火宣传及检查工作,定期进行森林火灾扑救演练,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火灾,第一时间组织队伍,配置装备,前往现场扑火救援。
3.5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我国90%以上的森林火灾都是由人为火源引起,其中很多都是用火不慎造成的。因此,广泛普及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火意识,可从根本上减少发生火灾的几率。防火期内开展防火宣传月活动,编印发放各种宣传材料,在交通道路及主要进山路口建立永久性宣传标志,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等现代宣传媒介手段宣传防火知识,使用宣传车入村宣传,使宣传教育常态化。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资源作为我国重要自然资源,其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均具有较大影响。由于我国国土资源辽阔,各个区域气候、地形地貌均存在差异性,因此,在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中,所应用的方法不同。为了确保森林火灾预防以及扑救效果,各个区域需要立足实际,结合自身经济情况、气候以及地形、地貌等特点,组织森林预防管理工作人员,研究满足本区域需求的防火举措和扑救方案,切实落实好森林火灾预防以及扑救工作,降低火灾带来的不良影响,进一步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为实现我国社会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海飞.关于当前我国森林火灾防治及林区保护开发的一些思考——基于黑龙江伊春市等地的调研[J].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19(03):20-23+50.
[2]卢逸致,姜佳伦.加强抓训谋战队伍驶入转型升级“快车道”——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加强战斗力建设纪实[J].安全与健康,2020(09):21-23.
[3]卢元.辽宁省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0,40(12):57-58.
[4]麻月霞.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及对策[J].农家参谋,2020(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