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建筑物的地基决定了整体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效果及沉降情况,应对施工现场土质进行分析及检测,并结合土质条件和环境因素编制勘探报告。设计单位应根据勘探报告对施工现场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确保整体房屋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在软土地基换填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并配备高素质的施工技术人员,确保施工工序的完整性及施工质量。强化建筑地基质量对提升整体建筑工程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监管部门应对软土地基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管,以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进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房建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1房屋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性
软土地基结构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因此会对房屋建筑工程结构造成不可预测的质量安全问题,应通过先进施工技术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改造。由于软土地基的不可预测性、低透水性、可压缩性等特点会对地基基础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对软土土基进行一定的换填处理,确保软土土基力学性能满足建筑结构施工要求,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施工前期施工单位应与地质勘探单位进行沟通,明确土壤类型及土壤性质,与专业地勘人员进行交接。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应尽量使用新设备、新技术,确保改善地基性能,为后续施工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为防止房屋建筑工程出现不均匀沉降等质量安全问题,监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监管程序,确保软土地基处理的有效性。
2软土地基处理施工特点分析
2.1软土地基特点
软土具有饱和性黏土结构,往往含有较高的水量,抗压能力较低,触变性较高,如若遇到外力影响容易产生流动变形,对于房屋建设质量影响较为明显,具体特点:抗压性差,软土压缩系数高,如受收到超过0.1MPa的垂直应力作用,则会出现严重的变形;透水性差,软土易呈现胶结状,在进行软土处理时需要长时间的排水固结,软土地基处理不好建筑物甚至会出现连续10年以上的持续沉降;均匀性差,软土含有大量的细微颗粒和高分散颗粒,且不同粒度颗粒分布不匀均,不进行处理或者处理效果不好容易造成上方建筑物受力不均,出现裂缝和不均匀沉降;触变性高,软土不受外界干扰时呈固态,一旦受到外力、水等外因干扰后固态结构很容易被打破,进而转变为可流动的液态状;流变性高好,软土在受到剪切应力作用时会迅速出现流变现象,容易造成软土长时间后强度降低。软土地基继承了软土的特性,在处理软土地基时难免会存在地基内部土壤松散、间隙大等问题,使得地基抗压效果差,因此在软土地基上施工建筑物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来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保证软土地基处理后符合国家地基规范的要求,从根本上避免建筑物失稳现象。
2.2软土地基处理施工特点
结合软土和软土地基的自身特点,同时通过调研掌握了软土地基施工处理中存在的特点:复杂性,房屋地基建成后会深埋地下,这就要求软土地基处理标准更高,确保软土地基符合建筑要求,同时在处理软土地基时确保无渗水现象发生,否则会造成地基后期变形,影响民房建设的使用寿命和使用质量,鉴于房屋建设软土地基的处理复杂性,应严把软土地基设计关和施工关;多发性,地基施工过程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同时受到气候、地貌、施工工艺等等方面的影响,地基问题往往也难以避免,尤其是对于软土地基而言,其具有抗压性差、均匀性差、流变性好等多重特点,故软土地基具有问题多发性特点,做好软土地基处理工作尤为重要;潜在性,软土地基相比于普通地基其处理工艺相对复杂,且软土地基处理要求和标准较高,鉴于现代建筑速度相对较快,各环节紧密相连,往往地基一旦打成便进入快速修筑建筑物阶段,因此很多问题不能及时暴露造成多种潜在性问题的存在,故在处理软土地基时要加强监测,尽可能早的发现地基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因潜在性隐患造成房屋建筑在使用期间出现裂隙、沉降等损坏现象。
3房建工程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3.1强夯置换处理技术
通常,强夯法的应用中,主要就是对于建筑工程当中的软土地基做好强夯处理,使得相关区域可以在相应的夯打下可以实现良好的压实效果,将软土当中的空隙有效的缩小。采用强夯法进行对软土地基处理当中,需要重点加强对夯击设备的重视,保证夯击设备重锤和起吊设备之间的搭配更为合理和有效,保证夯击效果良好。同时,在对于夯击处理方法的应用中还需要和置换操作技术有效结合起来,相对于一些含水量比较大,或者土体材料不符合建筑工程地基结构的,就需要加强对置换技术的合理应用,确保地基基础符合工程施工要求,防止造成非常大的制约影响。相对于置换技术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也需要加强对置换材料的合理重视,在保障材料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保证对于本地材料的应用。为了能够将强夯置换法应用效果有效提升,在对于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中还可以使用分层填筑以及强夯法,防止由于一次性置换以及夯击的厚度比较大,从而对地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3.2排水固结处理技术
相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当中,软土地基处理还可以应用排水固结处理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就是对于软土地基当中较高的含水量进行处理,对于软土地基当中的含水量尽量降低,这样才可以确保地基结构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相对于空隙的缩小以及产生形变的合理控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针对排水固结技术的应用当中,现阶段主要涉及到的技术主要有砂井法以及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等,这就需要结合工程所处实际地质情况和土体处理要求角度入手。砂井法主要就是在既有地基结构当中实施相关砂土等填充,使得其能够实现比较理想的砂井排水通道,确保相关区域当中的含水量能够实现良好的控制效果。对于这种方法在应用当中有着非常良好的便捷性优点,排水速度也非常的快,在实际的地基控制当中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堆载预压法主要就是在软土地基当中实施预压处理,使得其可以通过外部提供的压力实现很好的排水固结,在确保软土地基完成处理之后,也可以将堆载结构进行去除,使得后期相应的施工工作能够可靠以及安全稳定。真空预压法在应用中主要就是采用隔绝层,将填充的砂层软土地基进行隔绝,使得其可以在对于空气排出的基础上,对内部存在的水分进行合理处理,使得其固结效果良好,目前,在大部分建筑工程当中获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3.3强夯法处理技术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强夯法是受到建筑单位普遍关注的方法,由于这种技术的应用中所需要的力度很大,对于地基加固性能也更好,能够确保地基更为的稳定。由于强夯法使用比较简洁,操作成本比较低,在目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材料通常是采用建筑垃圾当中的碎渣或者碎石等,能够在各种较湿土体当中进行应用,例如,饱和度比较低的土体以及湿陷性黄土等,但是相对于一些黏性度比较高的土质中不能够应用。采用强夯法可以将图层的坚固性提升,使得其可以在很短时间之内将土体变得非常稳定。针对地基当中所产生的液化以及湿陷问题,可以及时处理,保证底基层质量符合要求。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对于房屋建设中软土地基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和工艺也趋于多样化,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应科学合理的分析各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利弊,同时要统筹考虑软土地基土质特性、施工特点和施工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同时要加强软土地基处理中的过程管理和验收,确保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进而确保上方房屋建筑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焦晓文.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9,(1):65.
[2]贾博.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基础处理方案[J].冶金与材料,2018,(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