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3010619810304XXXX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阐述了市政路桥工程中的常见病害,分析了市政路桥工程中常见病害的施工处理技术。包括路面裂缝、路基沉降、剥蚀病害的处理以及道路的日常维护等施工技术。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施工处理技术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发展非常迅速,各省市都开展了各种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也经常出现,比如市政道路和桥梁经常出现裂缝和积水。导致市政路桥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很多,病害种类繁多。只有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提高工程质量,才能让人安全出行。
1.不透水路面引起的路基沉降和地下水位下降
1.1危害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对生活用水的需求和使用也有所增加;此外,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工厂数量、工作量和用水量的增加。所有这些条件都导致地下水资源的减少,而市政道路的密集铺装将阻止水渗入地下。从长远来看,地下水位将继续下降,这将导致更严重的环境问题。
1.1.1地下水位下降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市政道路的路面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地下车库、停车场、公园、步行街等场所经常使用水泥混凝土、大理石、花岗岩作为路面材料,均为防渗层。随着道路和桥梁的覆盖面越来越大,整个城市的表面逐渐覆盖上了一层不透水层。不透水层会在地表留下水,导致地下水量减少,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会带来很多危害,比如使城市居民难以利用地下水资源。
1.1.2路面积水
在降水天气,市政道路和桥梁路面因材料密集、缝隙小而无法及时排水,水会逐渐聚集在路标上。当材料的空隙充满水时,会在路面上形成水膜或水,降低路面的动摩擦系数,使路面湿滑。汽车在这样的道路上行驶,制动距离会增大,容易导致交通事故。路面水膜的反射作用会使地面出现虚像,容易给驾驶员和行人带来视觉误差,造成危险事故;此外,当温度较高时,留在路面上的水可能会形成水雾,影响人们的视线,导致道路交叉口事故。
1.1.3引发洪水和洪水
当出现强降水或持续降水时,路面的不透水性导致城市排水能力下降,特别是暴雨时,地表径流迅速增加,严重时还会造成城市内涝,不利于人们出行,严重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1.2纠正措施
为防止市政路桥工程积水及由此引发的更为严重的问题,市政路桥工程应采用透水性沥青路面。顾名思义,路面是用允许水通过的材料建造的,使其能够将路面上的积水吸收到排水层中,并通过排水层将水排出,防止积水,使水回流到河流和土壤中。
1.2.1材料设计
透水沥青路面面层材料采用总质量85%左右的粗骨料,颗粒大,接触面积小,各接触点承受的应力高于普通路面。因此,集料的选择会对材料的综合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在铺设透水性沥青路面时,选择合适的材料至关重要。在透水性沥青路面中,一般采用高粘度沥青作为粘结剂,通过添加废轮胎粉来提高沥青的粘度。透水基层多采用多孔水泥混凝土基层。目前,我国混凝土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和使用也非常频繁。过滤层通常由粗砂和小骨料组成,可用于过滤,透水性强,可使水顺利渗入地下。
2施工原因引起的路基沉降
2.1问题的原因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容易出现裂缝,导致后期路基沉降。(1)有的施工公司为了获取利润,偷工减料,或者员工没有专业素质,故意省略施工步骤,将普通道路的施工技术直接应用到市政路桥工程中,没有考虑不同结构的特殊桥梁工程的注意事项,导致病害。(2)采用的施工工艺存在问题,施工人员没有认真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混凝土出现裂缝等。,导致工程质量差。
③受施工现场周围潮湿环境的影响,或者施工过程中路面积水,也会造成路面沉降。(4)市政桥梁养护单位不重视后期养护过程,未能及时开展路面养护工作,也会导致路面沉降问题。⑤聘用维修管理人员时,只注重价格,不注重质量。导致维修人员专业素质不够,导致二次返工,白白浪费人力财力。
2.2解决方案
2.2.1充分考虑地下水层的位置
市政道路和桥梁肩负着连接两地的重任。每天都有大量的车辆在上面行驶,所以路面的深度会逐渐向下延伸。另外,在地下水的作用下,会发生路基沉降。施工前,设计人员应充分调查建筑物附近地下水层的位置,并结合工程特点进行防水设计。有些地区,地下水层位置不深,施工前期不会对工程造成太大影响,容易被忽视。但是,经过几年的道路和桥梁的使用,会造成积压,从而导致路面沉降的问题。因此,必须足够重视地下水层的位置。
2.2.2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制度
为了保证建设工程竣工后的质量,确保投入使用后能够发挥其最大价值,并为生活和工作中使用它的居民带来方便,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验收体系,为工程开工前的检查、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检查、监理和施工后的试验验收提供保证。市政桥梁和道路工程开工前,应对承包商进行严格的信息核实,确认其信誉和施工能力良好,防止分包带来的责任不清;在编制过程中,要对选用的材料和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检查,确保选用的材料符合国家标准,确认施工方案无漏洞;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工序严格划分,明确各部分的参与者和责任人员,明确各施工人员的职责,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在验收过程中,应测试项目投入使用后是否会有问题,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果有,要及时追究整改。
3钢筋腐蚀和混凝土碳化
3.1二氧化碳引起的混凝土碳化和钢筋腐蚀
石灰是混凝土的重要原材料,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将氧化钙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后转化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可以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即混凝土转化为类似岩石碎块的物质的过程,称为混凝土碳化。碳化混凝土呈弱酸性,混凝土中掺入的钢筋一般不做表面处理,依靠混凝土隔绝空气进行保护,而弱酸性混凝土不会起到保护作用,反而会加速钢筋的腐蚀。
3.2解决方案
混凝土的碳化与其防渗性能直接相关。一般来说,防渗性能较好的混凝土碳化速度会较慢。提高抗渗性的主要措施如下。(1)降低水灰比。混凝土碳化速度的决定性因素是水灰比。水灰比越低,孔隙越小,抗渗抗碳化性能越好。掺石灰配制混凝土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水灰比,并加入减水剂,减少用水量,使混凝土内部形成气泡,防止二氧化碳渗透。(2)选择合适的材料。颗粒细、水化热低的水泥凝结速度快、抗渗性好,更适合使用425#以上等级的水泥。所用细骨料要求颗粒均匀饱满,平均粒径小,含泥量低,粗骨料也要求最大粒径不超过40 mm,含泥量小于1%。(3)做好维护工作。如果养护工作做得不好,混凝土孔隙会增加,二氧化碳容易渗透。实践经验表明,养护时间越长,碳化速度越慢。因此,养护期应在保证设计要求和满足工期的情况下尽可能延长,湿养护宜为1~2周。(4)市政道路、桥梁表面涂防渗层。在路面上涂覆一层特殊的有机层,可以防止二氧化碳渗透,从而有效防止混凝土碳化,改善路面侵蚀。(5)保护外露钢筋。钢筋的主要成分是铁,当腐蚀发生时,铁会逐渐被腐蚀,只有钢筋表面不能像铜和铝一样被氧化,所以钢筋表面要进行抗氧化处理。
结语
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是建设城市的基础工程。只有加强道路和桥梁建设,才能保证居民出行的安全和便利,为其他建设事业提供基本保障。因此,相关部门和施工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路面病害。
参考文献:
[1] 杨予,潘金龙.桥梁病害加固施工技术与案例分析[J].特种结构,2014(5):90-91,114.
[2] 任继仓,孙西运,陈昌盛.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施 工常见病害与防治[J].公路,2007(2):78-80.
[3] 席社.铁路桥梁施工废弃泥浆处理的实用技术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2(7):132-134.
[4] 吴梦军,张永兴,刘新荣.公路隧道病害处治技术研究 [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5):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