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与BIM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梁潇文 张福龙
[导读] 摘要: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陕西省渭南市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714000
        摘要: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本文从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现状出发,讨论建筑结构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笔者结合高校的教学特色及建筑结构课程的特点,对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作出以下论述。
        关键词: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1建筑结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结构课程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在建筑力学、工程材料和工程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上,围绕建筑结构受力体系,阐述各种结构构件受力性能、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以及结构构造要求等。该课程内容繁多、覆盖面广,是后继建筑施工、工程计量和地基基础等多门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建筑结构课程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眼界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及高超建筑技能的人才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仍然沿用老旧的建筑结构教材,该教材只是简单地将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抗震学等课程进行排列组合,与当代建筑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偏离。因此,高校有必要按照社会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建筑结构课程进行改革。
        2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授课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矛盾
        建筑结构作为一门传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常由土木学院的教师担任,不具备建筑学专业实践背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专业差别,将复杂的公式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讲解,不能把知识转化为创造艺术的手段,课堂显得僵化、呆板,导致学生的接受效果不理想,无法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2.2授课课时与课程内容的矛盾
        建筑结构课程在建筑学的专业课上并没有得到太多重视,一般安排的课时比较紧凑,但建筑结构课程知识点涉及面广,包括建筑结构概论、建筑结构荷载、建筑结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结构抗震等。为了应付教学计划,授课教师讲课速度往往过快,不能全面、透彻地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导致学生的接受情况不太理想。
        2.3学生缺乏主动性,学校考核形式缺乏变通
        传统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书本的原理,并辅以大量的板书用于推导公式过程及梳理解题思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互动较少,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底子薄,思维跟不上,对课堂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知识课后也不再主动思考,难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学校对学生的考核通常是两种方式:一种是期末作业,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教师不用改试卷,根据学生平常的表现情况给综合成绩;另一种是试卷,即以平常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的方式给出综合成绩。考查内容往往是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形式,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解决专业问题能力,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4.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存在不足
        建筑结构课程存在概念多、公式多、符号多的情况,教学方式以讲授知识点为主,对知识点的应用缺乏介绍。学生对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知之甚少,缺乏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学生在学习时较难将各个知识点连成串,形成整体结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对建筑结构真正的思考,导致在之后的设计工作时缺乏创新能力。施工课程教学方式分为授课和实习两种方式。授课同样也是以知识点为主,施工实习通常设置为4周,只能看到很少的施工内容。缺乏对施工的整体认识,导致在之后的施工工作中缺乏控制管理能力。建筑结构课程的考核方式基本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该种考核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3建筑结构课程的改革方法
        3.1整理教材内容
        建筑学专业采用的建筑结构教材一般为土木类通用教材,该教材公式杂、规范杂、概念杂等特点,学生一般不易接受。因此,建筑学的教材应该符合建筑学学生的基础,以“适用性”为原则,让其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概念即可,不应该像结构学生那样强行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那样起到的效果反而牵强。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前提,一本好的教材往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果。注册建筑师考试对于建筑学学生有相应的结构要求,应该结合其考试大纲,考虑建筑学学生的基础情况和他们学习的侧重点,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化繁为简。
        3.2结合课程特点,调整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
        教学方法上,强调以具体的工程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对经典高层建筑结构和大跨空间结构案例的学习过程中,将知识点以连成串的形式教给学生,将结构知识在建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及与建筑专业和建筑结构施工的具体配合讲通讲透。采用录制完整施工过程录像这种浓缩的方式让学生经历整个施工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整体(建筑—结构—施工)概念。部分课时采用小组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和PPT报告,介绍专业最新的发展方向,针对新方向,在课堂上讲各自的看法、观点和思想,和同学交流讨论,由问题带动学习,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以思考的方式学习相关课程的知识点。在注重知识点的同时,加强知识点的活化与应用。
        3.3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使原来模糊、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表现形式而变得更加直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筑结构本就是一门抽象的课程,具体的实物在教学课堂上很难呈现,因此将这门课程的特点和现代化教学工具相结合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其次,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它具有灵活性、有效性、交互性的特点,能够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去研究发现问题,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进行个性化教学。但是不能单一地把多媒体教学搬到课程,要将工程图片、工程视频影像等资料全方位的综合进行形象教学。在利用多媒体系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利用遥控器对控制室中的各种设备进行遥控,以选择或控制播放的教学资料,这样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过快的播放视频动画可能导致学生的思维跟不上,因此,对于相对重要的概念或者计算公式,应该予以黑板板书的形式,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3.4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制订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课程的重视度
        校企双方可在建筑类专业学生中宣传行业班。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明确自己的从业方向,并与家长商量后,根据自己的意愿,填写行业班报名表。校方应组织教师对报名学生进行面试与笔试,挑选最适合的学生加入班级。企业内的从业人员实践经验更丰富,行业班组建完成之后,校方可与企业协商,双方共同组建教师团队一起进行教学活动,联合培养学生。对于通识类课程的学习,行业班采用“低学时,多考查”的方式制订教学方案。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同等重要,教师需设计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实践活动,企业也可定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提前接触行业内的基本工作。企业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还能对实习期间表现较好的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校企合作为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使其专业性更强。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让学生将来更加顺利地在社会中生存,并满足社会对建筑类人才的需求,高校要提高对建筑结构知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高校建筑类专业的教学重点,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胡兴福.建筑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刘雁.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1(4):89-91.
        [3]王颖,卢素改,周新健.高校公选课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132-135.
        [4]陈朝晖,龙灏,等.走出建筑结构教育的困境———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体系的重构[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1):13-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