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监理中应用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魏文华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身份证号码:44142419870924XXXX
        摘要: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但目前来说,我国的建筑在监理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我国建筑的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产生,对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我国的经验工程建设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强化对建筑工程监理现状的分析,针对性的提出对应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建筑;精细化管理;管理措施;监理
        在现代化的建筑工程施工时,建筑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建筑的施工质量会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水平产生极大的影响;而在进行我国建筑的建设时,需要尽可能选择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对其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这样才能对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我国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图1为监理部门。
        图1
       
        一、建筑工程监理的现状
        (一)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随着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很多建筑企业中为了壮大自身的建设规模,都不断招聘社会上的工程施工人员,这就导致大部分施工人员为社会中文化水平较低且没有接受过相关教育的工作人员[1]。这些人员往往是在高中毕业后出社会进行学徒制学习,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建筑安装理论和知识培训教育,大部分工作人员都缺乏正规的从业资格证书,没有接受过上岗前的培训,这就导致大部分施工队伍缺乏足够的专业素养,在进行施工时以老旧且传统的方式进行施工,总体技术能力较为薄弱。一方面来说,在进行实际施工时,施工一线队伍的人员素养会导致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来说,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施工监理的效率。就目前来说,大多数建筑建设人员都是在该行业具有丰富经验,但缺乏专业管理知识和责任意识的人员,很多管理人员仅仅是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开展管理工作,没有建立完善且合理的理论知识体系,这种状况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管理人员在进行各项决策时缺乏责任感,没有形成完善的安全意识,就很容易导致施工人员在操作时,抱着糊弄了事的心态开展工作,这种状态下完成的工作无法得到保证,甚至可能影响建设质量,导致建筑使用寿命缩短。
        (二)不健全的监理模式
        就目前来说[2],在进行实际建筑工程监理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管理方案的施工队伍比比皆是。如果施工队伍在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就无法使工程建设工作顺利且有序的进行,由于缺乏相应的责任分配制度,各项施工步骤就无法顺利完成。而缺乏专业知识的施工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施工工程则不能高效且规范的进行,这就导致整体质量严重受到影响。一些小型建筑企业或者小型建筑工程队伍并没有具备正规的管理资格,在实际建筑建设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或管理问题,就会导致施工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而且在问题出现后,这类缺乏管理效能的施工团队也不能及时对问题进行总结,导致后续施工过程中类似的问题频发,最终影响建筑工程质量,为业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损害[3]。
        (三)监理工作和缺乏创新性
        就目前来说,在开展建筑团队的施工时,各管理人员为了避免错误的发生,在进行各项决策的制定时往往过于保守,不愿意应用新型的监理方案和新型的施工材料,各种科学的工艺也无法在工程建设期间得到合理的使用。除此之外,传统的监理检验设备由于过于老旧,缺乏足够的灵敏度,再进行检测过程时较为繁琐,并且检测灵敏度较低,沿用以往的技术和设备几乎已经遭到市场淘汰,这些因素对于工程监理的效率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图2  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原因饼状图
       
        二、强化建筑工程监理管理的具体对策
        (一)与当地政府结合,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市场
        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与我国有效的建筑工程监理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而开展合理的建筑工程监理与我国的基层政府规范指导密不可分。所以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当意识到自己在建筑工程过程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做好当地市场的管理和监控,这样能够保证建筑建设工作在开展期间有规范可循,执法部门对其进行合理的约束,才能促进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而我国相关部门也需要了解监理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并及时有效的予以改进,这样能够使政府的监管权力得以发挥[4]。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建筑工程监理制度
        想要构建完善且科学的合理制度,就需要从监理入手,通过合理的分析来明确各施工单位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只有坚持将全过程作为管理方向,才能保证管理工作能够动态的运行,符合新时代建筑的施工需求[4]。而在进行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建设时,管理人员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建设市场和建设环境来开展对应的制度建设,保证管理制度能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而在施工工程运行期间,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管理制度,做好工程技术的交接以及质量交底工作,在这种背景下进行更为完善的建筑工程[5]。
        (三)强化施工以及监督人员的素质培养
        为了进一步保证建设施工队伍和监理团队人员的职业素养,相关监督部门需要注重人员的选拔和素质建设问题。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保证录入的所有施工人员具有相应的资质,而在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前,相关工作人员也需要做好相应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使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施工项目的要求和难度,并根据施工团队的特点予以合理分工,保证全体人员各司其职,熟练开展建设工作。而在进行现有的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时,建设单位需要给予相关工作人员一定的学习平台,并针对人员的职业素养进行全方位的教育,这样能够使建设班子内的相关工作人员总体质量得到提升。
        (四)对施工材料进行全方位的监管
        施工材料是整个建筑总体质量的保障[6],建筑企业应当提高施工材料的全方位管理。首先在进行材料的采购时,企业应当派遣具有丰富采购经验以及高度责任感的工作人员开展采购工作,采购人员需要在进行采购时做好相应的质量监管,做好相应的市场调研。而在进行材料合作企业的选择时,建筑企业应当尽可能选择具有良好资质的材料公司进行合作,不可选择市面上信用较差,并且无法提供质量保障的企业。而在进行实际施工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相关的施工现场的监管人员在进行材料使用时需要做好全方位的监督管理,要求施工人员在进行某一项施工步骤时,需要进行提前材料申请,避免出现材料浪费的状况,以此来提高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避免由于材料问题而影响最终的建设成本。
        (五)加强人员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所有人员都应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以及职业道德观念,无论是在工程项目的设计与规划环节还是具体的施工应用,都应强化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有效管理与意识培养,比如在施工材料的采购环节应强化对各项材料标准的有效比对以及经济原则,又或者是在具体施工环节强化施工人员的规范性与操作性,以上这些都要求对相关工程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其次,还要加大对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和质量控制意识,确保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完全适应施工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他们的使命感和职业道德教育。
        总结
        建筑的建设内容较为复杂,并且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较多,而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由于各种问题导致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的产生。所以为了进一步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施工质量,企业内部需要强化施工人员的管理措施,尽可能做好施工的安全管理,降低其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助于保证我国建筑的建设质量,使其更为有效的为我国建筑行业提供辅助。
        参考文献:
        [1]杨军.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J].建材与装饰,2020(18):158+160.
        [2]张益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监理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18):165+168.
        [3]崔鹏.试论土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的监理[J].建材与装饰,2020(18):189+192.
        [4]穆宏.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有效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8):190+192.
        [5]韩冬.建筑工程监理及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0(18):213+215.
        [6]代金龙.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科学技术创新,2020(18):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