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信心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也反映出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特别的性格,所以,自信心也是人心理品质的一种。幼儿期是人类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接受能力非常强大,自信心从幼儿开始培养有利于幼儿品质的塑造和性格的发展,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认识到自信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本文主要论述幼儿教育中,其自信心的培养策略,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与之相关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信心培养;策略
幼儿期就相当于空白期,一切的规则都没有建立,其能力都需要不断的训练和学习,更重要的在交流方面,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通常会被误解,从而表现出自信心不足。这是幼儿表现出来的通性,自信心的养成,不仅与教育有关,和所处的环境也息息相关。在家庭中,他们是宝贝,与父母和亲人相处的时间较长,家人能很快的明白他们的需求以及表达的意思;而在幼儿园,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让他们不敢表达自己,或者是表达的意思不明确,这个时候就会表现出一定的胆怯心理,这就会严重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因此幼儿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形式为:过度的依赖家长,不能独立生活,在幼儿园中也需要家长的陪伴;课堂上比较沉默,很少主动发言或者参与教学活动,对集体活动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不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表现为孤独和离群。因此,幼儿园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总体来看可分为家庭、学校、社会三大主要原因,所以针对幼儿自信心不足的解决办法也从这三个方面出发,以学校教育为主,通过教育不断的打开幼儿的心扉,让幼儿获得足够的自信心。
一、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自信心教育
自信心突破的第一步需要不断的创新探索,这对于幼儿是非常难的,因此必须诱导幼儿进行第一步的尝试,让他们体验更多的成功。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涉及到自信心的事情,幼儿园的生活丰富多彩,既有快乐的游戏,又有许多新的体验,所以幼儿园可进行自信心培养的方面也比较多。生活中,总有许多技能需要幼儿学习和掌握,教师也应该毫不吝啬的发出自己对幼儿表现的肯定,例如幼儿学会了自己吃饭、穿衣服、打扫卫生等,教师有必要给一个肯定的评价,夸赞一些幼儿。
自信心的教育不能只依靠幼儿园教育,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家庭中有了家长这个角色,幼儿就缺少了主观能动性,尝试新事物的时候都喜欢让家长陪着,这不利于幼儿独立进行游戏活动。因此,在家庭中,家长也应该引导幼儿独立完成某项任务,尝试新事物的时候应该表现出大胆、果断的特点,帮助幼儿战胜恐惧心理,在这种作用下,幼儿就会迈出第一步,从而打破新壁障,实现幼儿自信心的突破。尤其是祖辈照顾幼儿的家长,更应该让幼儿生长在充满挑战性的环境中,幼儿最终需要独立生活,所以在家中一定不能事事都依赖家长,让幼儿敢于做某件事,也要放开手脚,让幼儿主动去做,相信他们能做好,从而初步建立起自信心。一些家长面对孩子的时候总会说一句“看你能的”,这是对孩子否定的评价,只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当孩子真正的做错了以后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还要引导孩子应该怎样做是正确的。
二、在幼儿授课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自身发育不完善,自然有许多的缺点,例如害羞、胆小等,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但是作为教育者不能任由这些现象的发展,要让缺点发挥出闪光点,从而逐渐转变为自身的优势,者也是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的一种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多为幼儿提供锻炼的平台,例如在表演课程中,首先教师应该带领大家进行联系,当一个阶段的动作练习的比较熟练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上台表演。
活泼好动的幼儿就会主动上台表演,这说明幼儿的自信心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教师会发现总有一些幼儿不喜欢表现自己,不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这就是自信心缺乏的表现,对于这些幼儿,可以邀请幼儿跟随教师进行表演,逐渐的将他们从不自信的环境中解放出来。
幼儿园的幼儿天真无邪,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会无遮掩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幼儿教师要及时发现和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赋予幼儿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平台的机会,使幼儿能够利用这个平台,把自身美丽闪光的一面呈现出来,以此有效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三、在利用正向评价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时期其非观不明确,对他们来讲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明白事情的正确与否,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语言运用艺术也是非常重要的,说的太轻幼儿不当回事,继续之前的错误,说的太重他们虽然知道错了,但是以后即便遇到同样的事情也不敢轻易的去做,久而久之就会丧失自信心,对幼儿造成不利的影响。
所以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该在评价之前尽量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和情绪,减少或者不说负面的话语,逐步的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品格。对于表现良好的幼儿教师也应该献上自己美丽的评价,表达教师对幼儿的认可,然他们知道自己做的很对。例如当幼儿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时候,看似是很正常的动作,但是幼儿已经有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表扬,从而建立起一定的是非观,对自己的行为认可,提升幼儿的自信心。
四、利用困难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困难是幼儿丧失自信心的主要原因,幼儿主观上认为困难是不可克服的,尤其是经过多次尝试以后,他们就会失去尝试的信心,当他们遇到相似问题的时候就会产生畏惧感,从而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心理学家认为,当个体完成较为复杂的任务之后,会产生自我满足感,这对于建立自信心具有促进作用。幼儿教师要在幼儿学习中,设定阶梯性难度的任务,引导幼儿克服困难,让幼儿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完成简单的任务以后,引导幼儿进一步的探索,让幼儿逐渐的攻克每一个难题,让幼儿充满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是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的催化剂,在多次成功体验之后,就会形成较为稳固的自信心。
五、总结
自信心的培养使幼儿良好品格的表现,对其发展有很大的意义,同时这种任务也不是教师这个角色可以单独完成的,所以在培养幼儿自信心方面一定结合家庭环境,与家长做好沟通,合理利用家园共育的方式,推动幼儿自信心的树立。
参考文献:
[1]袁圆.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J].教育界,2020(48):73-74.
[2]张爱萍.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30):49-50.
[3]任维.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J].山西教育(教学),2020(08):79-80.
[4]张新萍.学前教育如何培养幼儿自信心[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