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传承弘扬湘阴历史文化力度的建议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蔡卫
[导读] 摘要:湘阴县古称罗城,据大湖、扼湘口、守三湘门户、控南北要冲、地灵人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中共湘阴县委党校  湖南省岳阳市  414600
        摘要:湘阴县古称罗城,据大湖、扼湘口、守三湘门户、控南北要冲、地灵人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本文对湘阴历史文化保存的现状和传承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以期推动传承弘扬湘阴历史文化。
        关键词:湘阴县;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建议
        历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主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全新阶段,强调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传承发展源远流长的湘阴历史文化,对于湘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对于湘阴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现实意义。
        一、湘阴历史文化保存现状
        湘阴县古称罗城,据大湖、扼湘口、并吞沅澧、包裹资流;守三湘门户、控南北要冲,得天独厚、地灵人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与巨大的能量。
        据记载,在宋代,湘阴即已经多次编过《图经》、《图志》,但都没有保存下来。据推测编纂于元代的《古罗志》,在《永乐大典》残卷中保留了部分艺文作品。这是现在能够找到的最早的湘阴县史资料。编纂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嘉靖湘阴县志》,在消失了200多年后又在日本被发现,并由中国科学院专家拍回了影印本。这是存留至今的第一部完整的湘阴县志。此后,清代康熙、乾隆、嘉庆三朝都编有《湘阴县志》。光绪时,郭嵩焘主修了《湘阴县图志》。民国时期也编纂了一部《湘阴县志》。以上各志,县博物馆都有收藏。
        除历代县志外,《二十四史及清史稿》、《元和郡县志》、《湖广通志》、《湖广图经志》、明、清《一统志》、《湖南通志》、《长沙府志》、《洞庭湖志》、《沅湘耆旧集》等文史典籍和著作中都保存有关于湘阴的史料与各类作品。
        近年来,我县涌现出了众多积极参与传承发展湘阴优秀历史文化的组织和个人。其中,以我县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促进会、左宗棠书院(“一会一院”)最为突出。据了解,近3年来,湘阴“一会一院”制订专项计划、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了深入、系统的工作,初步完成了对于湘阴历史文化文献资料的整理(收集相关典籍、文献200多部,整理了大量资料),并深入有关领域调查研究,撰写、编纂了《黄陵二妃祠考略》、《湘阴史案考论》、《湘阴文鉴》和《左宗棠本传》、《收复新疆》等重要文史专著(达120多万字),并在《湘潮》、《湖南地方志》、《文史拾遗》等期刊、媒体发表论文30多篇,得到专家高度评价和我县主要领导积极赞扬。
        二、湘阴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问题
        虽然湘阴幸运地保存了以上珍贵的史料,但是,那些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与大部分当代湘阴人恍若隔世。原因是:一是能够得到这些文献资料的人极少;二是愿意到档案馆去查阅这些文献资料的人又极少;三是能够看通、读懂的人又是少之又少。

由于以上原因,致使传承数千年的湘阴优秀历史文化正一定程度地处于“断流”的状态,所谓“湘阴文化”甚至面临“无文而化”的尴尬。
        “断流”越久,损失越大,有些损失甚至永远无法弥补。现在不赶快行动起来,就会犯下历史的错误。所以,复兴和传承发展优秀历史文化,意义重大,任务尤其紧迫。
        三、关于传承发展湘阴历史文化的建议
        习总书记指出,要“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根据中办、国办《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意见》要求,要从“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五个方面,系统地组织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结合湘阴实际,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确立决心,担当作为。四千年的湘阴优秀历史文化,是湘阴的独特优势。县委、县政府要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和庄重的历史使命感,真心面对,实力担当,将传承发展湘阴优秀历史文化确立为湘阴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担当起领导、推动这一事业的历史责任。
        (二)事有归属,责有攸归。县委、县政府应责成有关部门、或成立专门机构,负责领导和有序推进湘阴优秀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做到事有归属,责有攸归。
        (三)振起文化源头,疏通文化脉络。先从源头入手,从基础开始,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系统地搜集、整理湘阴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分门别类,整理成库。同时,还要编撰一批有水平、有分量的文史专著、专论,做好对于湘阴历史文化的“研究阐发”工作。这是基础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其它都是空谈。
        (四)促进教育普及,增强文化自信。要组织专业团队编写普及教材、读物,在县委党校(行政学校)和县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开设专门课程,首先让我们的领导干部、公务员、教师、文化工作者等认真学习和了解湘阴优秀历史文化。同时,应将湘阴优秀历史文化教学纳入湘阴中小学校教学内容,进行考核。只有真正了解,才能真正热爱;只有真正热爱,才能油然生发和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五)促进创新发展,服务经济社会。湘阴发展“全域旅游”及各项事业,必须充分发掘、利用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和社会资源,而所谓文化资源,主要应该是历史文化资源。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历史文化资源的作用是最珍贵的、最持久的、最富于创造力的。只有运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湘阴人民才智,才能广泛开展文化创意、文艺创作活动,推陈出新,服务人民,服务湘阴经济社会发展。
        (六)调动社会参与,落实有关政策。毫无疑问,湘阴“一会一院”的工作,历史性地开创了湘阴优秀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新局面,推出了重要成果,创造了宝贵经验。对于“一会一院”这样的单位,县委县政府应当遵照中办、国办《意见》要求,担当责任、义务,出台、落实有关政策措施,给予大力扶持与认真培植,保护利用其重要成果,支持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设立“首席专家”等制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军人物和先进个人给予激励与表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