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登禹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为彰显城乡规划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工作人员应认真分析规划建设中与管理有关的影响因素,同时根据现存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以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文中就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对策
引言
自振兴农村的战略提出后,农村建设发展已经被提上了日程,纷纷进行农村规划工作,不仅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内容,也是实现农村振兴的关键。传统的村庄规划,注重于建设而缺乏保护意识,没有全局统筹的意识。而空间治理体系对村庄的规划提出了全空间用途的管理,对传统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在进行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想抓好规划工作先要遵循人本原则,改进村民的生活条件,处理村民日常生活过程中空间方面存有的不足,其次应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空间规划,传承历史文化,对村庄的特色产业进行不断挖掘,推动村庄生产空间的发展。再次,在进行村庄规划时,需对村庄生态进行有效地维护。当下应对村庄在规划方面存有的缺陷是国土空间规划大形势下农村规划工作要完成的关键任务。
1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开展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对城乡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能提升空间分配的科学合理性,为城市的发展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尤其是在城乡格局的协调方面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能加速城乡融合的速度,提高城乡资料配置的合理性,优化城乡的产业结构,实现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根本目标。
2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规划编制缺乏整体性
《城乡规划法》推行后十分重视城乡统筹,但是城乡土地产权差异尤为明显,涉及到的利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区域规划并未设置科学的依据,因此频繁出现地域脱节问题。此外,编制工作中并未全方位考量城乡差异,配套设施和市场化运作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因素均不利于城乡统筹规划工作的有序开展。
2.2城乡规划设计存在规划意识不足的问题
一般来说,城乡规划设计任务往往是由政府确定的,而政府开展城乡规划设计工作也是为了符合国家的发展目标,但其本身对城乡规划设计并不了解,尤其是缺乏科学化的规划意识,主要体现在城乡规划设计工作未能与农村实际状况相结合,难以实现建设目标。另外,城乡规划设计并未采纳村民的意见,片面地以为设计方案是完美无缺的,而村民对设计方案并不认可,也就无法积极配合相关的建设工作,使得城乡规划设计难以顺利实施,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发生不和谐事件,再一次制约规划工作的开展。
2.3新时期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储备”不足较为随意
当前阶段,我国小城镇规划建设堪称当地政府意志的一种客观体现,同时在管理策略上具备行政管理的一般特点。然而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相当一分部小城镇规划的“储备”不足且存在诸多“随意性”,结果导致整个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经常处在一种“应急化”的不稳定状态。当地政府几乎年年都会出台各种新策略、新方式和新思路,运筹帷幄各种“新招式”,对规划进行随意修改和调整,结果频繁出现“一届领导一张图,一个更比一个高”的不利发展局面。
2.4土地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水平关乎区域生态环境,科学的土地管理可显著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的科学性与稳定性。土地管理尤为复杂,且需要考虑诸多问题。这也对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在现阶段的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土地管理工作有待完善,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进度相对迟缓。
3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策略
3.1利用先进的规划理念引导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先进的规划理念是实现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基础与关键。在充分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与目标的基础上,及时引进先进的理念,重视生态环境方面的规划与实施,为城市生态平衡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例如,应用区域绿地的新理念,提升城乡环境与地方文化特色的融合性,通过设置区域绿色空间,实现长久的生态保护效果。
3.2设计科学化的乡村布局规划
对于乡村布局规划来说,其必须具备科学性,具体的实施途径有两个:首先,乡村布局规划应该以乡村的实际状况为基础,掌握村民的生活习惯,了解村民的文化习俗,随后开展有效的空间规划设计,尽可能满足不同村民的生活需求,为后续的经济提升打好基础;其次,乡村布局规划需要进行全面的信息宣传,让全体村民明确布局规划的内容,从而积极配合相关工作,切实实现乡村的每一处角落都得到合理建设。另外,村民在乡村布局规划中担任着质量监督的角色,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就要及时做出调整,最大化确保乡村布局规划的科学性。
3.3始终保持小城镇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
当前阶段,全面提高我国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实施过程中,政府机关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明确这项工作的权威性、科学性和严肃性,进而全面发挥出引导、调控和约束的积极作用。具体来讲,在日常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应当结合自身发展现状有效控制小城镇的开发强度,科学化划定水体保护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绿地系统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生态保护以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红线”。在原则上坚决提倡绿色低碳环保的小城镇建设总体模式、“摊大饼”式的盲目化扩张以及各种不合实际的建设方案。
3.4在村庄规划中应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村民的参与程度
在农村土地规划工作开展过程中,为健全土地使用机制,让农村居民生活与生产的实际需要得到满足,应当突出农村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规划工作中,村民对村庄的饿规划参与程度较低,对村庄规划的内容及目标了解得不够透彻,认识不够清楚,在村庄的规划中缺乏主体意识,不利于村庄规划工作的开展。因此在村庄的规划建设中,时刻与村民保持沟通,相关部门,规划设计单位以及外出务工人员之间应多进行交流沟通,对村民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地了解,让村民能真正地参与到规划建设中,共同为村庄的规划建设贡献力量。村庄的规划建设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对乡村土地进行科学的谋划,积极健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的整体规划与景观规划设计结合在一起,做好村庄的详细规划,提高村民的居住环境,营造生态宜居的乡村条件,从而吸引大量到城市打工的劳动力回到家乡,为农村发展增添更多的活力。
结语
综上所述,要保障城乡规划建设的有序开展,必须要对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清楚客观的认识,在充分结合城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可行的应对措施,才能实现城乡规划建设的根本目标,加速城乡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分析——以嵩屿小镇规划为例[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1):120-121.
[2]柯青.探讨新时期城乡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2):12.
[3]陕西军.国内城乡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8):13-14.
[4]曾祥坤,钱征寒.城乡规划管理社会化建设框架及策略初探——以顺德为例[J].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规划实施),2013(17):232.
[5]刘兴璐.浅谈当前城市规划管理现状及问题对策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5(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