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吴立辉 张创国
[导读] 摘要: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多,容易发生事故,一旦发生事故施救难度大,盲目施救或救援方法不当,又容易造成伤亡扩大。
        大港油田公司第六采油厂  300380
        摘要: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多,容易发生事故,一旦发生事故施救难度大,盲目施救或救援方法不当,又容易造成伤亡扩大。分析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规范了受限空间作业管理对策。  
        关键词:受限空间;有害因素、安全管理  
        1 引言  
        1.1受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空间。
        1.2根据定义可知,受限空间作业存在以下特性:
        1)固有风险较大: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积聚或者缺氧。
        2)施救难度较大:出入口狭窄,内部空间结构复杂,活动空间受限。
        3)管控难到位:一般是临时的工作场所,监管人员、工具存在不足。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6年至2010年10月,河北工矿商贸行业受限空间作业事故总数为37起,死亡人数共86人,在工矿商贸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中占比呈明显上升态势。
        剖析事故原因,主要是受限空间作业制度不健全、作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现场操作不规范、不通风、不检测、不佩戴防护装备、盲目施救造成的。
        2 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本文按照国标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大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2.1 人的因素  
        2.1.1 作业人员因素  
        作业人员应该不了解在进入期间可能面临的危害和危害暴露的形式、征兆和后果;不了解防护装备的使用和限制;不清楚监护人用来提醒撤离时的沟通方法;不清楚何时撤离受限空间,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2.1.2 监护人员因素  
        监护人不了解在作业人员在进入期间可能面临的危害;不了解人员受到危害影响时的行为表现;不清楚召唤救援和急救部门帮助进入者撤离的方法,就不能起到监督空间内外活动和保护进入者安全的作用。  
        2.2 物的因素  
        2.2.1 危险气体  
        受限空间内可能会存在很多的危险气体,既可以是在受限空间内已经存在的,也可能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  
        (1)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特殊的臭鸡蛋味,浓度极高时却无味,比重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乙醇;属于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具有易燃易爆,其爆炸极限为 4.0%~46.0%;在作业环境中的最高容许浓度为 10mg/m3。。  
        (2)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臭、无味气体,比重比空气小,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属于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爆炸极限为 12.5%~74.2%;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3)甲烷等可燃气体包括:甲烷、天然气、氢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苯及苯系物)等。这些可燃气体和蒸气来自于地下管道间泄漏(电缆管道和城市煤气管道间)、容器内部残存、细菌分解、工作产物(在其内进行涂漆、喷漆、使用易燃易爆溶剂)等等,如遇引火源,就可能导致中毒、火灾甚至爆炸。
        (4)氧气受限空间内的氧气不足是经常遇到的情况。作业环境中氧气含量应在 19.5%~23.5%范围内;氧气含量在6~8% 时,6min 后 50%致命;8min后100%致命;氧气含量在4~6 % 时,40s 内可致人死亡。而超过常量的氧气可能会加速燃烧或其他的化学反应,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超过21%时,会使燃料的爆炸极限浓度范围扩大;如果氧气含量高,材料的自燃温度和最小点火能量会明显地降低。  
        2.3 环境因素  
        过冷、过热、潮湿的受限空间有可能对人员造成危害,由于受冻、受热、受潮,致使体力不支或由其他环境因素,而造成伤亡事故的危险。

 
        2.4 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有关施工(管理)部门没有编制专项施工(作业)方案、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未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缺乏岗前教育及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防护装备与设施得不到维护和维修,是造成该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3 受限空间作业
        3.1作业原则
        受限空间作业应当遵循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内部作业外部监护、持续作业动态监测的原则,加强风险管控,确保整个作业过程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3.2作业前准备
        (1)制定方案。作业前应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受限空间作业方案,经本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审核,负责人批准。并向地方政府报备。
        (2)明确职责。作业前应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
        现场负责人负责组织指挥,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和教育,掌握作业中存在的危险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监护人员应了解受限空间作业危险因素,及时发现作业人员的异常行为并作出判断,对出入受限空间的人员进行严格管控,并按照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救援。
        作业人员应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应当采取的防护措施,与监护人员始终保持有效的信息沟通。
        (3)作业审批。按照本单位的《受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履行审批手续,并存档备案。
        (4)安全交底。作业前将作业方案、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所有作业和监护人员,开展安全教育。
        (5)警示标志。作业前应封闭作业区域,并在出入口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安全风险告知卡和应急处置卡,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6)安全检查。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施、个体防护装备、检测仪器、通讯器材、作业设备和工具、应急救援器材进行安全检查。
        (7)安全隔离.实施受限空间作业前,应采取有效措施,将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
        (8)清除置换。受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的,实施受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对其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无法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的,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采取可靠的个体防护措施。
        (9)通风换气。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应当采取通风措施,确保氧含量始终符合标准。只有一个出入口时,应将通风设备出风口置于作业区底部进行送风,并且不得触及其底部。
        (11)气体检测。在作业前30min内,对受限空间内氧含量、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等物质进行检测。
        (12)个体防护。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根据受限空间危险因素,采取适合的防护措施。
        (13)清点登记。受限空间作业前,应清点作业人员并由本人签字,作业使用的工器具、物料应逐项登记。
        3.3作业中要求
        (1)作业过程中,应对受限空间内的危险因素定时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检测频率;对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害气体释放挥发的应连续检测。
        (2)作业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与监护人保持可靠的通讯联络。
        3.4作业后清理
        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确认无误后,关闭受限空间盖板、人孔、洞口等出入口,解除作业区域封闭措施,受限空间管理单位和作业单位共同进行完工验收,验收情况应存档备查。
        3.5应急
        (1)作业期间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作业人员应立即中断作业,撤离受限空间:
        1)作业人员出现身体不适。
        2)安全防护设备或个体防护用品失效。
        3)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
        4)监护人或现场负责人要求撤离。
        5)其他可能危及安全的情况。
        (2)发生事故后,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应按照应急预案或者现场处置方案立即组织救援。救援人员必须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防护用品、救援器材,禁止盲目施救。
        4 结语 
        受限空间作业,涉及的领域多,作业环境复杂,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多,一旦遇险,施救困难。应该按照受限空间作业原则,从加强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和应急响应四个方面着手,改善作业环境,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素养,完善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制度和应急响应,防范受限空间作业伤亡事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