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战略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一个时期和今后发展的重要思路。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过程中,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与整治对于提高乡村发展的水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福祉,关系到农村社会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中人居环境的改善是推进乡村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分析阐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的思路和对策,以广西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作为背景,进行了探究和讨论。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政治;对策
农业是立国之本,农村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农民是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根本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了新时期乡村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建设美丽宜居生态文明的乡村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在实施推进的过程中,既要立足于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乡村风貌的提升,也要创新改革的方式方法,针对乡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实施有效的整治和路径的探索,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群众满意的方法。
一、脱贫攻坚收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的一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现实,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国脱贫攻坚工作圆满收官之后,农村的脱贫攻坚让全国800多个贫困县实现了摘帽,这既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2021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便提出了“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这个背景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而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能够找到方法将这些经验进行拓展。
脱贫攻坚阶段解决了大量的基础性问题,农村的吃水难、行路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大量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扶贫的方式也出现全方位、多元化的态势,产业扶贫、文化扶贫等的出现,使得贫困地区经济、文化各个领域获得长足进步。这都为乡村振兴战略围绕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是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中,乡村人居环境的提升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国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更新,使得乡村地区长期以来的脏乱差面貌变成如今的鸟语花香、山清水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近了一步。村容村貌发生的变化还使得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提升,人民群众对党的满意度也随之上升。
因此,要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目标,就必须把乡村人居环境的提升作为重要抓手,把乡村地区的硬件建设和软实力建设列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才能使乡村地区富起来、强起来。
三、村庄人居环境提升的路径
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需要从农村实际出发,从“人”和“居”着手,打造一个生存空间——人居环境。
1、要发挥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依靠的是广大农民的支持。积极听取村民意见,增加乡村建设的公众参与性,对建设美丽乡村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一些地区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遇到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工作推进艰难,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群众工作不到位,村民参与度不够所致。
2、乡村人居环境的“双提升”。“双提升”指的是硬件设施提升和村规民约村民文化意识的提升两方面。硬件设施的提升主要靠建筑改造、厕所革命、三清三拆、三微建设、路网、水网、电网、有线电视、宽带网的建设。
文化意识的提升主要靠摒弃陋习、制定和宣传一个科学的受广大群众认可的村规民约,使群众能自觉的维护自己的生产生活环境。只有软硬结合,人居环境的治理才能实现长效化、常态化,使之具有可持续性。
3、新时代人居环境建设需要新的工作方法。村支两委是改善环境的重要力量,实践中要合理分配资源,积极解决矛盾,建立行之有效的村规村约,发挥乡村人居环境的治理作用。基层组织发挥治理的指导作用,明确责任和义务,政府投入目标建设,各个部门协商管理。例如广西上林县云里村打造多元化的产业模式,实现生态管理,建立地域名片,引导村民自治,激发活力,尊重乡村传统文化,恢复乡村原有的文化氛围,对街巷堵塞进行治理,查找空间破坏问题,理顺混乱的土地关系,解决公共空间不足等问题。治理中要实施整合布局,
四、新型高效的管理机制对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庄环境的整体提升需要新型高效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科学的管理方法,高效的管理手段,有利于从制度上和组织上以及管理上提高村庄环境管理的水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村环境治理工作顺利开展。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村镇主抓,农民参与,建立起组织长效的工作机制。实践中,开展强化监督工作,建立各项工作制度,采取领导调研指导方式,层层建立分解工作,采取例会、考核、激励等制度,做好各项管理。建立农村环境治理的长效管理工作体系,全面建立农村垃圾工作体系,抓住源头,创新方法。在此推荐两种监督管理机制:
1、“三师下乡”制度。“三师”指的是规划师、工程师、建筑师。“三师”下乡为乡镇政府的管理决策提供了日常的专业技术保障,为科学决策、高效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乡村人居环境的提升提供直接的指导和监督,使上级政府部署的乡村建设行动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时,“三师”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宣传规划法制,使乡村地区建设规范化的意识深入人心。
2、“三老议事会”制度。“三老”即老干部、老乡贤、老党员。将“三老”投入到日常乡村议事工作中的好处是他们在乡村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牵头做一些工作,村民们能更好的响应。老干部、老乡贤、老党员是群众中的优秀代表,他们有丰富的经验,非常热心于公益事业。老干部可以积极投身到组织管理中,老乡贤积极投身到动员群众中,老党员要保证各项工作能够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行。“三老议事会”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体现。
结语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活的基础性条件,环境的好坏影响了社会生活的稳定,也影响着人们的心情。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和整治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推动农村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和整治不仅要从理念上先行,也要从实际上创新方式和方法,针对农村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实施综合性的改革。让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更加和谐稳定。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策扶持,更需要资金投入,使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与乡村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 袁智俐,蓝海娟.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与人居环境优化提升策略[J]. 城镇建设,2021(3):48. DOI:10.12254/j.issn.2096-6539.2021.03.037.
[2] 张瑞清.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与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分析[J]. 装饰装修天地,2020(22):85.
[3] 杨倩.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与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分析[J]. 低碳世界,2020,10(1):106-107.
[4] 陈玉龙.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与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分析[J]. 价值工程,2020,39(9):72-73.
[5] 汪文宇,张传义.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路径探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3):3-4. DOI:10.3969/j.issn.1673-9205.2021.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