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范利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范利
[导读] 摘要:如今,由于道桥建设项目的不断扩大,对施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剑阁县国省道公路养护段  四川广元剑阁县  628311
        摘要:如今,由于道桥建设项目的不断扩大,对施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混凝土技术在道桥施工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突破了传统施工方法的局限性,实现了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和速度。因此,科学合理的使用混凝土技术可以促进道桥施工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道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1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的常见病害
        1.1干缩裂缝
        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开始硬化时,其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和水分会随之消失,泥浆就会发生干缩的状况,如果在收缩时受到一定的限制,混凝土的拉伸能力就会无法承受收缩的程度,这时,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并且,路面上的裂缝宽度十分细小,纵横较错,很难进行补救,长期以来,导致路面无法正常使用。
        1.2温度应力裂缝
        混凝土路面很容易受到高温和低温的影响,在遇到高温天气或者低温天气时,路面就会发生热胀冷缩,一段时间后混凝土路面就会出现裂缝。这种情况下导致的裂缝会出现啃边现象,从而致使路面不平整,不仅破坏了路面的整体结构,还影响了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因此,针对温度应力裂缝这种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合理的配置水量和各种搅拌材料,采用连续浇水的方式,保证混凝土成品的均匀性,避免温度过高。
        1.3剥落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在高温天气下进行施工,就要加强施工效力,如果施工不当,路面就会很容易出现剥落的现象。尤其是在高温且风大的天气下,水凝土中水分蒸发的速度就会加快,并且极不均匀,路面湿度不同会降低混凝土的性能,从而导致路面出现剥落现象。
        2道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2.1混凝土摊铺施工
        摊铺混凝土前,要先清洁摊铺面,并在摊铺面上洒水以浸润,确保后续各项工作能更好地开展。在混凝土入模前,认真检查混凝土坍落度,确保坍落度达到施工要求后再正式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模板支撑、间隔情况,时刻检查摊铺面的湿润度,并对传力杆、钢筋等的设置与运作情况进行检查,避免出现任何安全问题与质量问题。在人工摊铺使用铁锹拌匀混合料时,严禁抛掷混合料,避免混凝土离析。进行混凝土路面的摊铺施工时,工作人员需及时清理模板表面的杂物,保证模板表面不存在石子、砂浆等杂物后再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要时刻检查摊铺的均匀度,混凝土路面不能出现高度差,路面要平整,这样才能保证形成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2.2路面接缝处理
        2.2.1纵缝施工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规范中规定,纵向缩缝的间距应按照路面宽度以及各行车道宽度确定,纵向缩缝间距最大不能超过4.5m。在施工过程中,如果路面宽度较大,如达到9m,那么可将纵向缩缝设置在道路中间。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次铺筑厚度小于路面以及硬路肩总宽度的情况,此时就应设置纵向施工缝,并且纵向施工缝要与车轮轨迹避开,纵向施工缝应尽可能靠近车道线,最好是与车道线重合。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那么纵缝就应选择为假缝拉杆型纵缝。在摊铺过程中将拉杆插入纵向施工缝,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应保持这一状态,不能将拉杆拔出,也不能碰撞拉杆导致其松动。
        2.2.2横向施工缝
        首先是科学选择横缝的位置,横缝应尽量与缩缝、胀缝重合,在受外部条件限制不能重合的情况下,可采用螺纹传力杆的形式进行设置。在一般的混凝土路面中,相邻横缝之间的距离应相等,以等距离设置的方式提高路面摊铺质量,确保路面星辰的安全性、稳定性。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需要对板长进行调整,就需根据图纸对板的实际长度进行控制,保证板长不超过6m,最小板长要大于板宽。对于中、轻交通负荷的混凝土路面,可采用不设传力的假缝型。


        2.3胀缝设置与施工
        进行道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首先应准确确定胀缝的具体位置。一般情况下,胀缝比较适用于道桥路面纵横坡变换处、柔性路面与桥涵等构造物的相接处、板厚改变断面处等。为保证胀缝的施工处理效果,在施工时可先预留出一块面板,待高温时进行铺封或是采用前置钢筋支架来进行处理。
        2.4切缝灌封
        在进行灌缝施工前,应先将接缝中的杂物,如凝结泥浆、砂石等使用切缝机清除干净,然后使用压力水以及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接缝中的尘土及其他污染物,使接缝内壁干净干燥,这样才能保证灌浆效果。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需合理选择灌浆材料,混凝土的粘结性、伸缩性等要能符合工程施工要求,以此保证灌浆效果。在向切缝内灌注材料时,要做好相关防护工作,防止雨水渗入基层,要避免出现基层、土基软化问题。
        2.3混凝土路面养护
        常见的混凝土养护方法有洒水养护、覆盖保温养护等。因此在施工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测温养护。利用热电效应原理,由测试预埋测温线探头直接测定内部布点温度。测量误差在0.5℃以内。为更好地监测温度,在工程中布设一定数量的竖向测温点,布设时主要根据底表温度、中心温度以及表面温度检测要求合理确定测温点的位置以及数量。基础混凝土温度监控点要能真实、准确反映出砼体的温度分布场,因而每个测孔沿深度方向布置三个测点,通过这三个测点对基础底表温度、中心温度以及表面温度进行观测。之后根据观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3道桥施工中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3.1振捣方式
        合理的振捣方式能够更好的保证路面的平整性,保证施工质量,因此,在道桥施工过程中,工人要根据路面的特征以及混凝土的特性选择不同的振捣方式。同时,在进行振捣工作时,要求工作人员熟练的掌握振捣技术,加强工作人员对振捣顺序的掌握程度,避免发生程序混乱的低级错误,保证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
        3.2路面平整度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很好的将路面平整度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后期施工完成后就会很难修复,会严重影响施工道路的质量,进而影响交通安全。因此,在制作混凝土成料时,要严格的把控好混凝土的选材、搅拌、铺路、振捣工作,并且还要将混凝土浇筑和施工缝弥合工作落实到底,这样才能很好的保证道桥路面的平整和质量。
        3.3路面裂缝控制
        材料的选择也是影响施工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减少施工路面裂缝的产生就要选择高性能的混凝土材料,减少收缩性,增强耐磨性能。在铺路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一次性铺设成型,并且在进行振捣工作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振捣速度,使混凝土保持均匀,同时还要做好保护措施,避免路面受到雨水的影响。另一方面,路面护养工作是保证施工完整性的关键环节,施工完成初期,工作人员要随时检查路面的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具体的护养方式对路面进行保养,加强道桥路面的抗震能力。
        混凝土摊铺施工过程中,施工间断超过30分钟需要进行横向施工缝的填补。为了弥补横向施工缝中出现不可重合的问题,要尽量将横向施工缝设置在与胀缝和缩缝的位置中;当铺设宽度与路面、硬路肩宽度不相适应时,就需要实施纵向施工缝工程。纵向施工缝的位置不能设置在车辆行驶的轮迹上,可以设置在车道线附近。平缝拉杆法是纵向施工缝常见的施工方式,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混凝土模板与面板之间的位置。
        结束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技术突破了传统公路施工技术的限制,它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大大提高施工质量,保证交通事业的顺利发展。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合理的施工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公路施工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袁敏.公路施工中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高新科技,2020(22):81-82.
        [2]郑祥增.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20,6(21):118-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