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工程职业学院 广东惠州 516001
摘要: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在市场上的份额占比越来越高,这就导致整个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新能源汽车课程在教育界的地位逐渐升高,有望发展成为车辆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文主要对新能源汽车的课程进行了相对深入地研究与分析,以教学计划、内容以及方式手段等角度作为主要的探究切入点。经过实践研究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引言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专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此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新能源汽车专业。但是这一专业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存在各方面的问题。对此,针对当前教学现状,需要对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让学校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际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尤其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
1新能源汽车概述教学目标
新能源汽车课程的实际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大体主要是包括以下几点:一、通过课程的学习,向学生灌输有关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以及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电动汽车的实际原理以及构造,掌握有关动力电池系统、电动辅助系统等部件知识。二、不断锻炼学生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设计以及制造等方面的相关技能。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出一批具备专业知识以及较强动手能力的汽车专业人才。
2当前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2.1师资队伍力量较为薄弱
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专业设置得较晚,所以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意识不强,也没有专门的实践指导老师,缺乏“双师型”教师。此外,对于这一课程也没有进行深度的挖掘,在课堂上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偏向于理论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十分枯燥乏味。虽然学校也会邀请一些专业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来为学生们进行指导。但是,也只是局限于讲座和个别指导阶段,这些教师都不能长期在学校授课。
2.2技能教学安排不合理
针对当前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现状可以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占比较多,而针对性的技能实践环节较少。这样一来,就容易使得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不够全面,学的较死。当前,学校呈现出学生技能较差的局面,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参加实践的机会很少,更不用说接触到实际操作,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参与到汽车实践的过程中。这也是当前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首要问题,需要学校不断采取措施解决。
2.3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不高
当前学校的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被动性地接受专业知识来完成他们所需要获得的学分,在学习课堂上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课堂参与度较低,不能够深入理解专业教学的相关理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没有积极引导学生们主动参与实践,导致学生课堂效率较为低下,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很多学校开设的技能教学只局限于课堂学习,没有让学生参与到课下的实践中,对于实践基地实践平台的创设也比较缺乏。
3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3.1实验教学改革
在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对实验指导书以及实验报告进行合理的修改,逐渐保证新能源汽车的实验项目可以紧随专业的实际发展方向。由于新能源汽车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创新性以及设计性的相关特征,因此十分重视将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充分融合到一起。基于此,需要增加他励直流电机的调速特性测试实验:对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实际启动方式以及调速原理和方法重视起来,对其进行深入熟知。分析励磁电流调速以及电枢电压调速这两种不同的方式,之后再依据其得出相对不同的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飞车”现象的概率相对比较大,因此一定要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灵活的寻求相对合理的解决对策,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思考等各方面的能力。举例说明,在进行混合动力汽车结构以及工作模式的实验过程中,首先要熟悉其实际结构原理,其次对汽车在不同工况情况下的不同工作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观察其实际动力路线、能量流向以及节能效果,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在实验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引导学生动手以及思考能力。
3.2启发渐进式教学方式
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点,就是在原有知识点的基础上,将电化学方面的知识灵活的引入。在这一科技以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有关新能源的技术以及知识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在开展新能源汽车课程相关的教学过程中,过多的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无法实现对社会以及企业用人需求的满足。由此可知,发挥启发渐进式教学方式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实现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以及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高,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举例说明,在进行燃料电池系统的知识点讲解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理论的角度来说,着重关注对有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反应机理、实际工作过程以及生成产物等方面的知识传输。其次,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实际作用,保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实际结构可以十分直接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增强学生对于感性方面的认知,逐渐实现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提高。使用启发渐进式的方式来为学生提供相对良好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包括如何进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正负极燃料的收获?或者是经过燃料电池相应反应的水应该怎样处理?通过这种途径,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
3.3改进教学设备
新能源汽车专业是当前的一个新兴行业,也是汽车行业的主要方向。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应当强化对于教学设备的购置,引进行业新兴产品。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学习和研究,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具体操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结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学习。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设计性试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通过引进先进设备,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加真实的内容。由于设备产品更新较快,所以学校也需要强化新产品的引入,让学生了解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而对自己知识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进行优化,从而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及探索,主要是为了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实际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为企业与国家提供具备相对高素质与高专业水平的实践型人才。本文主要将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改革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切入点,通过这几方面的内容,逐渐实现对有关新能源教学的创新以及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玲,胡顺安.应用型本科高校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4):225-226.
[2]刘涛,江泉,朱布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9):166-167.
[3]薛红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18):27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