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区柳腔艺术中心 山东 266200
摘要:戏曲表演作为我国的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声乐演唱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将分析戏曲表演的具体技巧,并谈一谈如何民乐演唱教学中融入戏曲表演技巧。
关键词:戏曲表演;民乐演唱;应用
前言:我国的戏曲表演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使得我国很多地区都产生了风格各异的戏曲形式。戏曲表演拥有很多技巧,例如发音技巧、气息技巧以及舞台表演技巧对于民族声乐演唱教学都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在开展民族声乐教学时,借鉴一些戏曲表演技巧可以有效的提升声乐的表演水平,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1.民族声乐发展的现状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增强,这也使得民族声乐走出了国门。与此同时,很多年轻歌手通常过于重视对国外声乐演唱的借鉴,常常忽视了对民族声乐的继承。这也使得我国当前的民族声乐演唱缺乏民族性的特色。另外一些年轻歌手过于重视老牌的唱腔与声乐技术,这也使得这些年轻歌手的声乐演唱缺乏创新,很难对观众产生吸引力。对此,在声乐演唱教学时,不仅需要对外国的优秀表演形式进行借鉴,更重要的是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充分认识到戏曲表演的重要意义。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更多民族性的元素,使我国的声乐表演更具特色。
2.吸取表演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
2.1发声技巧的运用
一些学生的基本功较差,这也使得这些学生的发声含糊不清,而戏曲的表演对于发音有着很高的要求。戏曲表演要求表演者发声字正腔圆,而发声字正腔圆,也是戏曲表演的基础。所以,将戏曲表演的发声技巧融入至声乐教学中,可以有效的解决学生发音含糊不清的问题。
戏曲表演来源于生活,戏曲的唱词通常都是普通话,而戏曲的发音技巧也与声乐演唱存在一定区别。戏曲表演不需要借助背景音乐,而且还需要将唱词字正腔圆的演唱出来,而这对演员的表演技巧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入戏曲表演的发声技巧,帮助学生控制气息,进而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
戏曲表演讲究“唱念结合”,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咬字技巧,使学生的发声流畅自然,咬字清晰。另外,声乐表演并没有一套严格的标准,由于每个人的嗓音不同,那么教师就应该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让学生产生自己的声乐表演风格,发挥学生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这样才会使声乐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
2.2气息技巧的运用
气息作为演唱的基础,如果演唱者无法控制好气息,那么便很难实现高质量的表演。戏曲表演非常重视气息的重要性,所以很多戏曲表演者的声音都非常具有穿透力。而在进行声乐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戏曲表演中对气息的控制,向学生讲解戏曲表演的气息控制方法。一般情况下,声乐表演会有很多的观众,如果表演中心理素质较差,那么便很容易受到观众的影响,进而影响演唱效果。而如果声乐表演者能够很好的控制气息,那么便会显著的降低这种紧张感,进而为观众带来良好的表演。由于我国不同地区拥有着不同的戏曲表演形式,这也使得很多戏曲表演者可以随时调整的自己的气息。而声乐表演者如果掌握了这种灵活切换气息的能力,那么便会给观众带来更好的听觉体验。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域的戏曲表演作品,使学生在不同的戏曲形式中,掌握气息运用的规律,并将这种规律运用至声乐表演中,进而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
2.3舞台表演技巧的运用
声乐演唱不仅要重视“唱”,还需要认识到表演的重要性。在声乐表演中,演和唱是两个无法分离的元素,只有将二者实现有机融合,才会带来更好的表演效果。
而很多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并没有对表演产生足够的重视,这也使得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表演技巧,在舞台上的表演畏手畏脚。虽然这部分学生的歌唱非常完美,但是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表情与生动的肢体语言,那么这场表演便是失败的。
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重视戏曲舞台表演的技巧,并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戏曲舞台表演元素。戏曲表演十分重视演员的表情与肢体动作,戏曲演员在表演中需要全神贯注,并借助表情与肢体动作来辅助唱词,进而表现出戏曲中的人物特点,并表现出戏曲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还要对自己严加要求,教师在进行示范教学时,需要融入戏曲表演中的技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进而认识到表演的重要性。另外,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形体表演,使学生能在表演中展现出良好的形体动作,使学生的表情管理与形体管理都能有所进步,进而提升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只有将舞台表演与歌唱完美融合,才能为观众带来良好的观看体验,使观众感受到声乐演唱的魅力。
2.4戏曲唱腔的运用
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很少运用戏曲中的唱腔,但是戏曲唱腔可以有效的提升表演的精彩程度。很多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会把戏曲作为一些参考材料,但是并没有重视戏曲唱腔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戏曲唱腔作为民族戏曲的直接表现形式,只有使学生熟悉戏曲唱腔,才能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戏曲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戏曲中的思想内涵。戏曲来源于现实生活,而唱腔也是现实生活的体现,只有让学生掌握戏曲唱腔,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戏曲的民俗特色,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戏曲独特的地域风情,从而实现戏曲与声乐的有机结合。
3.将戏曲融入至声乐教学的一些注意事项
3.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戏曲作为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在发展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缺乏艺术价值的作品。所以在声乐表演教学中,虽然要重视戏曲的作用,但是在戏曲的选择上,要重视对戏曲的选择性借鉴。对于一些优秀的戏曲作品,可以学习这类优秀戏曲作品的表演技巧。而对于一些不符合现代审美的戏曲作品,教师便要放弃对这类作品的讲解。另外,虽然戏曲表演对于民族声乐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但是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也要把握好教学方法,不要照搬戏曲作品,要结合声乐教学的特点,对戏曲表演的技巧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3.2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
声乐演唱是一种主观性的表演,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凭自己的理解,对学生的发声技巧与气息控制进行指导,那么便很难保障教学的客观性。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著名歌唱家的作品,打开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在观看作品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感受到声乐表演的魅力。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声乐演唱视频。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针对这些视频中演唱者的不同特点进行讲解,提升学生对声乐表演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在表演中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做到扬长避短,提升声乐表演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戏曲表演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声乐表演具有着重要意义。戏曲表演的唱腔、气息控制以及舞台技巧都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对此,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应重视戏曲元素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更科学的发声技巧以及演唱方法。实现传统戏曲与现代声乐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为观众带来良好的视听体验。
参考文献:
[1]李汶姬. 戏曲表演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黄河之声,2018(21):96.
[2]张曼. 戏曲表演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戏剧之家,2018(23):25.
[3]张晓红. 戏曲表演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北方音乐,2019,39(09):175-176.
[4]危瑛. 戏曲表演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艺术教育,2016(04):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