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美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设计是中职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满足人们对美术设计的要求,要重视中职院校美术设计的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美术人才。
关键词:中职院校;美术设计;教学改革
引言
中职美术设计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形成了非常具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为了可以充分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中职美术设计教学改革也必须要重视起来。
1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首先,有益于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常来说,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必须要得到理论知识的支持。在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中运用实践教学模式,使中职教师合理的把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融。在各个学习阶段,学习有着不一样的侧重点。年级较高的学生已然掌握了基础美术设计理论方面的知识,在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中职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回顾理论方面的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同时反思不足之处,有益于使实践学习反作用在理论学习中,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其次,有益于开拓中职学生视野。运用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能够为中职学生提供更为开阔的空间,使中职学生发散自己美术设计专业知识学习方法。
2中职美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知识零散,难以形成系统
目前,我国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根据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从浅入深地逐步掌握设计的基础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理论上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美术设计知识而设计的,但是在实际教学实施中,知识结构过于零散,让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美术设计知识体系。而且,美术设计专业知识之间有重合的部分,学生仅按照目前的授课方式学习,很难领悟到那部分交叉知识,不仅难以形成系统的自身知识架构,也抑制了综合能力的发展。
2.2理论基础不扎实
美术特长生的文化知识相对较为薄弱,有很多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其文化知识的累积不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在进行美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当中,并没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论知识系统,这对其自身发展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还有一些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并没有根据美术兴趣来进行报考,主要是因为美术招生对于文化课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有很多学校为了可以招收更多的新生,标准降低,对于学生的文化知识掌握的具体程度考虑不足,这也让招收学生的整体能力有所欠缺。
2.3培养实践能力的活动未能落实到实处
在对中职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后发现,中职美术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活动依旧未能落到实处,很多中职院校的相关部门对于化解学校的指导思路和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工作未能进行有效处理,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便难以取得一定的成效。再或者是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着陈旧性,在展开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很难正确地把握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不仅如此,还有部分中职学校尽管加强了对实践能力培养这一教学任务的认知程度,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做好准备工作,这样也便导致了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中职院校美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
3.1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美术设计本身除了需要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美术设计专业学生工作后需要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产品设计,将自己所学知识通过创新思维能力全部应用于产品设计之中。
但很多学生无法实现从知识到实践的转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在实践中无法调用零散分布的知识,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屡屡受挫。“教赛融合”将美术设计知识和设计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设计比赛跨越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运用的界限,是对美术设计知识的系统性学习。
3.2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建设
中职美术的设计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当中,其专业性以及实践性都相对较高。中职美术设计方面的教学改革可以让教师获得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也可以使比较传统的单一教学体系得到完善。满足社会各界对于美术方面人才的具体需求。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但要能够对教师专业技术能力进行技能考核,同时也要让教师的教学水准得到保障,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同时也要充分地考虑学校当中学科专业的发展。要对于教师进行持续的培训,使教师的美术设计能力以及教学能力获得全面提升。让教师拥有更加丰富的专业技能,对于学生也要进行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学生文化知识相对薄弱,并且理论知识不足的问题得以解决。
3.3合理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为了进一步的在中职美术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便需要在教学和课程安排上进行相应的革新。教师要重新的审视中职美术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
教材,尽可能地选择一些与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的教材,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领悟到美术知识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保证教材的实用性来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多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便能够在不知不觉当中得到提升。学校方面要保证课程安排的合理性,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更加顺利地展开学习,并且也能够在实践操作中合理运用所学知识。
3.4校企合作教育,双师职业教学
与一般的高校美术教育模式不同,职业美术教育对于美术教育的目的更加清晰明了,学生经过职业美术学习,能过获得美术职业知识应用能力,对于其日后的社会就业有所帮助。可以说职业美术教育本身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目的性强的显性特征。为了进一步满足人才市场与相关行业对于职业学生美术学习后所应具备能力的需求,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教育与双师职业教学的模式开展相关的
教学活动。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近年来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职业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校企合作资源,组织即将毕业的学生到各个企业的设计部门与美术工作室中进行美术应用实践教学。定期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将企业与工作室所反馈的问题进行总结,校内开始相关课程,补充学生专业知识的不足。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从企业中聘请专业实践性强的工作人员进行授课,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美术知识与应用方法。
3.5引入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
将信息技术应用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更加频繁,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如,教师提出一个与美术相关主题后,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交流学习。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可以实时根据学生的创作进行指导。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情景教学模式,可以真实地将声音、画面立体化地呈现出来,为学生创作提供一个更加真实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加主动地思考和学习。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美术设计创新和审美,可以对美术设计的成绩提升造成积极的影响,目前是科技发展极为迅速的时代,教师在进行美术设计教学的过程当中,利用一些先进的手段,能够让美术设计教学的效率获得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肖剑飞.浅谈中职课程中计算机美术设计基础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135-137.
[2]钱燕.试论职业美术教育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J].未来英才,2019(15):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