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码:21011119931222XXXX;2身份证号码:21010219921002XXXX
摘要:后浇带施工技术作为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建筑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施工裂缝的产生,这是由于在施工中所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当其在不同温度下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收缩膨胀,当膨胀应力大于建筑本身所能承受的最大值时,就会出现裂缝。此时,就可以在部分构件预留出横梁部分、底板部分、墙体部分的施工裂缝,并根据要求适当填充一定量的混凝土,使整个结构成为一个整体,这也是后浇带技术的主要原理。
关键词:现代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功能应用;施工工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现代建筑施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也对建筑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工艺被引入到建筑施工中,其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能够显著避免建筑施工中裂缝的出现,使得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详细论述了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功能作用,详细讲解了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1 现代建筑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
1.1 后浇带技术可以显著改善温度裂纹的形成
由于现代建筑所涉及的施工工艺比较复杂,施工周期较长,建筑结构的环境温度一直在变化,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结构发生一定的收缩和膨胀,或者由于后期环境的变化,一些已建成的建筑物在混凝土中会出现温度应力,也会产生向外释放的挤压力,共同引起温度裂缝。在施工过程中,预留了一定数量的裂缝。当混凝土收缩或硬化时,应力能及时释放,最终实现整个结构的耐久性。
1.2讲裙楼结构与基础设计
裙楼结构问题和基础设计问题也是现代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这是由于施工基础会受到重力的影响。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仍有必要采用后浇带技术。具体操作是将构件分为两部分,通过计算地基沉降,选择合适的后浇带浇注时间。应注意的是,在计算后浇带浇注时间时,应检查整个裙房的结构和基础强度;浇筑完成后,应根据后期结构计算内力。综上所述,施工过程如下:一是主体建筑施工的建筑结构,裙楼施工完成后即可进行,最后进行后浇带的施工作业。
2后浇带施工工艺分析
2.1掌握施工宽度和施工间距
在现代后浇带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建筑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必须严格控制施工宽度和施工间距。对于建筑物的整体性而言,对于不超过22层的楼板和基础,当有应力效应的加固时,它不能被切割和断开,这也是整个建筑物安全的重要保证。对于施工中存在的大跨度后浇带,此时可切断受力钢筋,然后在后浇带浇筑过程中进行焊接连接处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施工两端受力过大造成的下垂和弯曲。在这种情况下,后浇带宽度应控制在7m以内。设置后浇带间距时,有时不必按施工图设计进行预留设计。当然,这也需要根据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比如广东在矩形建筑施工中,虽然图纸上设计的建筑间距为40厘米,但考虑到广东炎热的气候环境,间距应适当减小,一般控制在30厘米左右。
2.2选择合理的浇筑时间和断面形式
在选择后浇带截面时,后浇带截面设计应与混凝土截面一致。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应力集中过大而引起的建筑结构变形,也可以改善后浇带浇筑后的直缝问题。此外,在进行后浇带施工的时间选择上,由于一般的工程中关于混凝土的施工环节通常在2个月以内,这就要求在此时进行后浇带工序的施工操作,但在实际施工中,特别对于高层建筑施工时,经常会发生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形成沉降的时间较晚,且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所产生的沉降大于裙楼的载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沉降完成后方能进行后浇带的施工。当工程中涉及到所使用的施工材料以及施工季节等因素存在时也会对后浇带的施工时间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后浇带的施工将会被延后一定的时间,这也是在施工图纸中需要说明的部分。
2.3 后浇带施工时对于施工位置以及施工材料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后浇带的施工应选择混凝土施工中受力最小的部位进行。在剪力墙施工中,后浇带不能设置在中间位置,而应选择在梁、模板上施工,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剪应力或弯矩过大造成施工压力过大的问题。在选择后浇带材料时,应将裂纹清理干净,并排出积水。但后浇带构件表面应保持湿润24小时以上,尽量采用无收缩微膨胀混凝土,如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要获得较高强度的后浇带构件,应选用高标号施工混凝土,并在施工前进行细振捣。
2.4后浇带预制模板及混凝土浇筑
后浇带施工前,首先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进行模板的预设置工作,主要是在图纸设计中完成。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钢丝网模板进行预设置,使模板形成均匀的钢丝网结构,并保证预设置模板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满足施工要求,为了避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与裙房连接跨度过大,导致地下室梁支撑荷载远大于钢支撑所能承受的荷载,最终造成钢支撑扣件损坏。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图纸要求进行操作和施工。如严格控制钢网模板侧面的压力,使其在安全范围内波动。后浇带垂直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应充分振捣,避免过振,对模板内的钢筋网造成一定的损伤。最关键的是控制模板与机器之间的距离,避免水泥浆的流失。
3 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迅猛发展,大量新技术被引入到实际施工中,对于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后浇带技术作为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新型建筑施工技术,对于控制建筑中裂缝的产生以及缩短施工周期有着显著的效果,在实际的操作施工中,相关设计施工人员应针对现场实际环境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有时还需打破常规,不能完全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当然这也需要设计人员有着丰富的设计施工经验,总而言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出现对于项目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获得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术林.研究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工艺[J].建筑与装饰,2020,第33期
[2] 金山.探讨高层建筑基础后浇带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20,第39卷,第23期
[3] 韩福阳.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优化技术探讨[J].商品与质量,2020,第15期
[4] 陈华.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江西建材,2020,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