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焦作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公司第一维修养护分公司 河南焦作 454950 4.5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 河南焦作 454950
摘要:水电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通过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可合理利用这一绿色能源,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积极引入现代化施工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新技术及其工程管理控制措施既是基础又是其核心内容,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下面,文章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新技术应用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时间较长、工程量较大,涉及多个不同专业之间的配合,应加强对工程的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质量。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应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施工导流技术、预应力锚固技术等新技术,从而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技术水平。
1新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重要作用
1.1加快施工进度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开展时,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工程企业更为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水利水电工程与其他工程项目相比,其建设规模更大、周期更长,在整个施工建设过程中,传统技术往往存在着很大的技术局限性,尤其是在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要求逐步提高的过程中,传统施工技术的弊端日益显露,新技术可以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加快施工进度,避免了单纯追求高效率的施工作业而忽略工程质量控制的行为,更是受到施工企业的重视和青睐。
1.2降低施工成本
新技术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其施工的成本更低,可以有效克服传统的技术局限,不仅可以达到结构施工的要求,还能够减少部分材料的使用,有效实现了施工成本的控制。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随着行业技术规范的出台,施工企业就可以根据相应的施工标准和规范来严格开展施工任务,从而对技术应用实现科学管理,使得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工程资源能够得到最为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可以帮助工程企业赢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2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新技术应用
2.1信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了信息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对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同时对水电水利工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BIM与三维GIS集成、三维可视化应用等方面进行研发与应用实践,为水电水利工程勘察、设计、运维的信息化与智能化提供支撑。在实际应用中采用插件式三维GIS平台,可提供道路、隧洞、桥梁等设施的参数化设计及工程量自动计算、多元数据综合分析与可视化等相关功能。同时,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阶段,可以采用BIM技术进行辅助设计,并采用复杂BIM模型自动分解与重构方法,使大型BIM模型在三维GIS平台中既保留了必要的模型细节,又减小了数据量。
除了信息化软件的应用,信息化系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也具有较大的应用控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构建闸门监控系统、水文自动监测系统以及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将管理平台搭建在施工工程的中心点上,使管理平台辐射范围更广。该平台的软件架构可以采用分布式的布置方式,运用多种不同的通信方式实时采集工程施工现场的数据信息。通过设置身份信息注册模块,使进入该管理平台的系统网络需要进行实名认证,保证了该管理平台网络的安全性能。通过对施工数据的实时储存,可以实时掌握现场的施工情况,从而有效管控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水平,提高施工管理的数字化水平。
利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方法,可以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并根据所监测到的施工情况,进行相应的控制。
对于施工现场的数据采集方式,可以通过摄像头或其他传感器进行采集,并将所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存储,实现对工程施工现场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此外,根据所掌握的施工现场的数据信息,还可以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水平进行相应的预测,使工程中的各类风险点都能够得到有效管控,保障工程的施工安全。
2.2自动化施工技术
自动化和智能化是今后社会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将自动化技术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深度融合,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水利水电工程需要采用机电设备进行施工,在机电系统中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构建机电一体化系统,提高机电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并且提高施工效率。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机电控制系统的运行中,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可以通过反馈控制环节,将反馈信号传输到输入部分,与输入量一起叠加后传入控制系统,从而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并将所输出的控制信号传输到执行机构子系统中,完成整个自动化控制过程。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需要控制子系统和执行机构子系统之间协调配合,保证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各项功能都能够可靠发挥。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采用电气自动化系统和机械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各个模块的自动化施工作业,保证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2.3施工导流技术
随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要求的逐步提高,在工程实践中,需要根据水环境的具体情况,来有效选择施工导流技术,导流技术可以为正常的施工作业提供切实的保障。虽然在我国水利水电事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施工导流技术越发多样,且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但具体应用时还需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条件来选择。施工导流技术下,使得在该区段的施工过程中,水位不会出现大范围的上涨,可以避免施工作业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各项施工任务可以高效开展。因此,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工程企业在新技术应用时,需要加强对先进导流技术的优化和应用,为施工创造一个更为安全的环境,从而有效地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4预应力锚固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受施工环境影响,整个工程结构可能会受到巨大的水力侵蚀,结构失稳问题非常常见。因此,在当前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工程企业需要结合结构施工要求,加强先进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预应力锚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加固技术,这一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优势非常突出,不仅实现了结构加固,更避免了一些结构稳定所引起的质量与安全问题。预应力锚固技术是通过对结构受力的科学分析,有效实现了结构优化,锚孔与锚束是其中的关键,前者是预应力加载工具,后者是锚固段的承载。不足的是,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范围相对有限,在实际的推广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限制,主要是因为预应力锚固技术施工需在预应力锚杆和预应力岩锚的配合下完成,一些水利水电工程现场的条件不符合,需要在工程实践中,对技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力争得到更大范围内的应用。
3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仅属于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还发挥着多种作用与功效,要想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就必须对涉及到的相关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合理应用新施工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及其利用率,为水利水电事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金凤.浅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J].门窗,2013(12):271.
[2]张明岳,鲁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的思考[J].数码世界,2019(01):195-196.
[3]王振鹏,万军.水利水电施工中现代新技术应用浅谈[J].陕西水利,2015(S1):62-63.
[4]闭利品.对水利水电施工中现代新技术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1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