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站 广西南宁 530029
摘要:地质灾害的存在,对社会生活、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存。在建筑建设与运行当中,也将受到来自地质灾害的影响。对此,即需要能够充分把握地质灾害影响特点,针对性做好防治方法的应用。在本文中,将就地质灾害对建筑影响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地质灾害;建筑影响;防治方法;
1 引言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人类活动、城市建设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其中,工程、环境地质可以说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有危岩滚石、地面裂缝以及地基塌陷等等,并因此对建筑的稳定运行造成较大的影响。对此,即需要能够对地址灾害特点做好把握,以科学措施的应用做好防治,保证建筑运行安全。
2 地质灾害特征
就目前来说,地质灾害类型有两种:首先是自然环境问题,由自然环境因素导致形成的地质环境问题,是自然当中的地质环境灾害。其次是人为环境问题,是人类在生活、生产当中导致形成的地质灾害,是人为导致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
总体来说,对于这部分灾害而言,都是人们没有做好自然对待导致发生的,且不会跟随时间的发展而消失,如果没有采取措施控制,只会发展的越来越严重,并因此对产生深远的影响。人类在能源挖掘、开采的过程当中,使得相关地质灾害发生频发, 直接导致铁路、公路、水坝与通信工程受到破坏,对当地水资源、旅游资源、土地资源等带来严重的损失与影响。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较为特殊,同时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具有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人口数量众多,在承载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且在经济条件方面也存在落后的情况。这部分问题的存在,则将使地质灾害存在分布广、频率高以及种类多等问题。该根据相关资料可以了解到,在我国现阶段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种类包括有地裂缝、泥石流、地面塌陷以及滑坡等等,尤其是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更为严重,必须能够引起重视。
3 地质灾害类型与危害
3.1 滑坡
导致滑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有降雨、冲刷、地震、融雪、蓄水排水、乱砍乱伐以及地表水浸泡等等。对于该问题来说,主要是斜坡上存在的岩体、土体因处在一定软弱带、软弱面上,在受到河流冲刷、地震、人工切坡以及地下水活动影响时,表现出的以整体、分散顺坡向下滑动的情况。该类灾害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较多出现在岩土工程断裂带以及地震带、具有较高地形的峡谷地带、建筑物旁边边坡地带以及江河地带上。同时,在部分暴雨多发、土层分布复杂的区域也较多出现滑坡的情况【1】。
3.2 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面裂缝都是地面变形的主要灾害类型。导致该类灾害发生的原因:第一,在工程建设当中,对地下水大量抽取使地面出现下沉的情况;第二,地表出现岩溶活动导致发生塌陷;第三,在采矿活动当中存在不合理的情况进而导致塌陷等等。地面塌陷情况的发生也具有一定的规律,主要出现在裂缝交汇破碎带以及可溶岩断裂带上,以及岩层容易发生破碎与转折的地带等等。
3.3 泥石流
该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在实际工程建设当中出现不合理弃渣、弃石、弃土以及乱砍乱伐所导致的,这是一种具有高浓度固体、液体的混合型砂砾,较多在沟谷与上坡位置出现,以及出现在多发降水的区域当中。在此过程当中,将形成家较多砂石、泥沙等固体物质,是具有特殊性质的灾害,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大的破坏性【2】。
4 防治措施
4.1 做好设计防范
要想最大程度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做好工程的设计工作十分关键。
在该项工作开展当中,需要能够充分结合崩塌、滑坡与不稳定斜坡运动模式进行制定:第一,需要能够做好地质灾害发生程度的把握,以此为基础做好针对性预防措施的应用,明确具体工程的强度与工程量;第二,对于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做好预防措施的应用。
4.2 强化工程防范
在工程建设当中,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好防范:第一,做好避让。首先,需要能够做好搬迁避让,该方式适合应用在严重、具有较大危险性地质灾害当中,即同房屋建设、搬迁费用相比,具有更高防治费用时可以使用该方式;其次,雨天避让。结合地质灾害变形斜坡与隐患点,做好雨天避让措施的应用,在各地区防灾预案的基础上做好安全转移方案的编制,对于在雨天当中容易受到威胁的住户,需要能够安排好转移地点,同时需要做好就近原则的把握,将受害者实现对安全地带的转移【3】;第二,做好工程防范。该方式可以说是地质灾害当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需要能够结合实际做好适当方式的应用。如对于工程切坡导致形成的土质滑坡情况,需要通过前缘支档、后缘地表排水与削方减载护坡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中型滑坡情况,则需要能够做好地质灾害区域的监测与勘查,之后做好工程防范措施的应用;第三,生物防范。该方式在实际应用当中具有应用范围广泛以及投资小的特点,对于自然生态平衡促进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发挥。对于该方式来说,主要包括有种植护坡、合理耕牧以及植树造林等等,结合自然经济条件与地质灾害区域特点,在部分地面塌陷、泥石流、水土流失严重区域,需要能够做好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措施的应用,在对地质灾害发生几率有效降低的情况下,避免导致发生严重的影响。此外,也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改进生态环境条件,以此保证能够获得较好的防治作用。
4.3 应用防治措施
就目前来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包括有:第一,排水截水工程。具体措施包括有排水盲沟、排水隧洞、排水截水沟以及排水井等等;第二,支档拦挡工程。包括有支撑柱、拦石坝、混凝土浇筑抗滑桩以及挡土墙等等;第三,加固工程。包括有注浆加固、预应力锚杆加固等等;第三,护坡工程。包括有植被护坡、锚喷支护、砌石护坡、石笼护坡以及锚杆土钉墙护坡等等;第四,压脚减载工程。包括有土石以及消方减载等方式。在实际工程当中,可以结合实际工程情况以及所在区域地质实际做好防治措施的选择【4】。
4.4 建立预警系统
在自然界当中,地质灾害可以说是一种存在的客观现象,也是不可避免发生的。在实际建筑工程建设当中,需要能够对地址灾害的危害、影响形成充分的认识,以此为基础针对具体情况合理设计、规划工程建设,对工程在完成建设后可能导致的地质灾害、环境效应以及可能导致诱发的情况进行分析。在工程建设前,需要能够积极监测地质灾害,做好对应预警系统的建立,全面研究调查地质载体。要做好灾情前兆的把握,做好监测数据的获取,同时做好科学判断决策系统与信息系统的建立。一般来说,可以通过遥感技术的应用开展宏观监测,根据危险地质体监测力学特征等等,也可以做好实地形变监测以及综合特性监测等。
5 结束语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地质灾害在频繁发展的同时,也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具有严重的威胁。在实际建筑工程建设时,需要能够将建筑安全性摆在首位,对地质灾害可能对建筑产生的影响形成充分的认识。在建筑工程进行前,需要能够做好岩土勘查,并针对实际做好防治措施的应用,保障工程的安全建设。
参考文献
[1]高银铃.三峡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8).174,176.
[2]唐佳,唐军峰,钟平,等.水库地质灾害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研究及应用[J].水利水电快报.2020,(6).56-64.
[3]王洪辉,李鄢,庹先国,等.地质灾害物联网监测系统研制及贵州实践[J].中国测试.2017,(9).94-99.
[4]马晓艳.地质灾害对建筑影响及其防治方法[J].地球.2014,(9).28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