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陈兴林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陈兴林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建筑工程数量爆发式增长,对施工材料的要求也在持续提升,目前混凝土是使用最多的工程材料,且伴随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的急速扩张,对于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也提出了新的需求。
        身份证号:43302219720112XXXX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建筑工程数量爆发式增长,对施工材料的要求也在持续提升,目前混凝土是使用最多的工程材料,且伴随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的急速扩张,对于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也提出了新的需求。混凝土作为极为重要的一种建筑材料,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变革,大体积混凝土就是其中一项。本文围绕大体积混凝土特征介绍其应用时使用的技术方法和应注意的施工管理要点展开分析,以此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进步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大规模建筑工程项目的快速增多,其中所涉及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项目也日趋增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体积大,所需混凝土量多,要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确保施工质量,这给施工过程提出了众多的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特征及影响其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在全面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施工方式,完善提高施工技术,从而达到施工质量标准要求,对整体建筑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延长非常重要。
        1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特征
        就当前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指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米的混凝土结构实体。在现实工程进行时,需采取技术降低温度应力,控制其产生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相较于一般形式混凝土结构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差别。一方面是,对于大型高层建筑项目或者是大型设备施工项目,广泛应用大体积混凝土,对其施工技术有更高要求。比如说在高层建筑中设计箱型结构,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技术,要求整个结构没有施工缝,因此必须连续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另一个方面是,温度应力不同。混凝土浇筑过程会产生水化热,由水泥水化产生,体积越大,厚度越厚,产生的热量越多,越难散失。当混凝土体积过大时,散热更困难。因此,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更高,温度应力就越大。如果对温度应力不能有效控制,则有可能由于温度的差异,引起混凝土工程结构分裂,从而导致混凝土工程整体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设计合理的施工流程,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质量,同时保证施工进度按计划完成。
        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2.1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
        温度和湿度对于混凝土硬化过程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成品结构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庞大,结构内外的温度和湿度的差异比一般形式混凝土更大,其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完成后的温度控制和保湿养护工作尤为重要。因此可以应用计算机技术,结合混凝土材料性质和配比、浇筑施工过程的环境温度,对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温度的内外变化以及不同体积,不同龄期混凝土的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根据模拟预测的结果来做出适合的保温和养护方案。
        2.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会大量放热,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时,由于浇筑体的厚度比较大,所产生的水化热量难以散发,从而引起混凝土内部过热。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方法来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通过此方式,控制每层厚度,使得水化热量及时散失,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厚度太大无法散热降温的问题。


        (2)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如果出现初凝现象,则会导致成品产生冷缝。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连续且顺利地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对于工作的间歇时间和整体时间要进行严格的把控。一般情况下,整体的浇筑时间需要控制在不超过5个小时的时间内。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前,首先要对整体作业流程进行规划和准备,对人员、材料、设施、流程进行周密详细的安排。在浇筑工作开始前,要确定整个工程所需要的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相关工作,确保施工所需要的全部混凝土能及时送到浇筑地点。采用分层浇注的方式来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在浇注前要注意设计浇筑的流向、长度、宽度以及厚度,并准备足量的罐车,同时准备两台输送泵,将输送泵的范围控制在6米宽内,使得浇筑的过程能够达到一定的坡度、薄层建筑,并且产生一次成型的效果。浇筑后需进行振动捣实,要注意振动的方向,可以按由远向近的方向,加强对捣实过程的控制,保证振动及时且均匀,避免出现离析的现象。
        (3)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具有较厚的水泥浆层,应对其表面进行处理,以预防其表面出现裂缝。在完成浇筑工作后,首先要对表面进行刮平,使用的是水平刮尺,刮平时间应在完成浇筑之后的3至4小时以后。另外在水泥浆层初凝之前,还需要对其进行碾压,碾压采用的是铁滚筒,而且为了使碾压效果比较好,需要反复进行两次碾压。在碾压之后还要进行压实,压实一般使用抹子。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作的最后一个工序是测温和维护。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完成凝结需要较长的时间,在凝结过程中有可能因为温差和过于干燥而出现裂缝。因此在没有完全凝结以前,要采取合适的测温和养护程序,通过采取一定频次的表面洒水,保持混凝土适宜的凝结环境,有效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管理的注意事项
        建筑施工规模越大,对于施工过程的组织工作的要求越高,即项目的管理难度越高。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通常出现在规模较大的建筑施工项目中,在项目管理上,要特别注意大体积混凝土项目的施工组织以及整体项目的施工组织,根据整体质量要求和进度要求完成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另外,对于高层建筑施工来说,施工区域越高,可以进行施工的区域范围相对越狭窄,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越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一定要注意项目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科学的施工组织管理,保证施工质量。
        4结束语
        简而言之,随着建筑工程项目需求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应用的范围必将越来越广。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应尽量避免产生安全隐患,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研究也需要更加深入和扩展。在当前技术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此项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张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四川水泥,2020 (12):27-28.
        [2]董哲勍.多变截面大底板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福建建材,2020 (11):42-43+70.
        [3]朱玉慧.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 2020(11):63-64.
        [4]赵廷帅.关于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