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室内墙面抹灰工程施工中,预防开裂、空鼓的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抹灰工程;施工要点;质量控制
1 内墙面产生空鼓裂缝的主要成因
造成抹灰空鼓裂缝原因多,牵涉到人的技术、材料、工艺、操作、环境、条件诸多方面。究其根本原因是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未按有关规范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作业而造成的。
2 内墙抹灰的施工要点
(1)抹灰前认真检查钢木门窗框位置是否正确,与墙体连接是否牢固,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抹灰,应重新调整和固定,当基体为 12cm的砖墙时,为防止钢门窗松动,可分别采用24×12×12cm预制混凝土体(中加木块)和12×12×6cm预制混凝土块(中加铁件)砌于墙体的方法来固定。与墙体连接处的缝隙应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分层嵌塞实,不得一次塞满,不然干缩后框周不实。
(2)基层处理。抹灰之前应仔细清除基层上的油污、灰渣、浮浆等杂质,然后用水冲刷干净,松动的灰渣等杂质应刷洗干净。如果基层是砖墙面,则要提前湿润,对即将进行抹灰的墙面应提前2d洒水湿润,湿润深度不小于50mm,要杜绝边湿润边抹灰或未完全湿润即抹灰的做法。
(3)混凝土表面的处理。混凝土表面在抹灰前应先进行凿毛、甩浆、划痕等处理,使其表面粗糙。
①凿毛法∶用扁铲或凿子把混凝土表面凿成密密麻麻的小坑洞;
②甩浆法∶把水泥浆无规则地甩在墙面上,以形成一个个疙瘩状;
③划痕法;现浇混凝土在拆模后立即用铁钩在其表面划沟纹,一般采用斜面交叉纹路。进行上述表面粗糙处理之后,还要在抹灰前浇水湿润墙面,并清除残留于表面的浮渣。
(4)抹灰层厚度、配合比及稠度的控制。内墙抹灰层根据质量等级,其平均厚度应符合以下规定∶普通抹灰不大于18mm;中级抹灰不大于20mm;高级抹灰不大于25mm。抹灰层平均总厚度大于质量标准规定,不但会增加造价,而且会影响质量稳定。当抹灰层厚度过大时,灰浆层的自重便会偏大,则容易产生下垂纹,出现空鼓及脱落。该项目采用水泥混合砂浆。底层、中层抹灰砂浆配合比控制为水泥∶石膏∶砂子=1∶1∶6;面层抹灰砂浆配合比控制为水泥∶石膏∶砂子=1∶0.3∶3,内掺占水泥用量1%的麻刀。底层抹灰砂浆的稠度;100~120mm;中层抹灰砂浆的稠度;70~80mm;面层抹灰砂浆的稠度∶100mm。
(5)脚手架眼、接线盒、电线管等的细部处理。在基层处理时必须将脚手架眼堵塞严密。砖缝内的砂浆应饱满,接线盒必须在抹灰前安装完毕,且安装过程中必须坐浆,接线盒洞口周边用砂浆嵌填饱满;电管开槽宽度应不小于 20mm+D(D 为电管外径),深度应不小于 20mm+D,布设管线时应先将槽内湿润、清除浮渣,槽内涂抹 1∶3 水泥砂浆,电线管居中,底部及两侧均有 10mm厚的砂浆,电线管用钢钉固定,钉距不大于 500mm,管顶用 1∶3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厚度为 15mm。电管槽的宽度较大,应在基层面往其上钉钢丝网片,并绷紧钉牢。屋面与墙体间存在 30~40℃的悬殊温差,使屋面温度变形比砖墙大1倍,因此,在屋面下的砖墙中形成高拉应力区,当应力超过砌体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单向斜裂纹,温度变化会引起干缩,而收缩程度不同则易产生裂纹,所以应沿接槎折砖处用 1∶3 水泥砂浆嵌填密实,并沿接槎处钉宽度不小于 20cm 的钢丝网,且绷紧订牢,门窗框与墙交接处也用 1∶3 水泥砂浆嵌填密实。完成以上处理程序后均应及时养护,以防止干燥产生空鼓而形成裂纹,之后再进行抹灰工序。
贴灰饼与打冲筋。为了控制抹灰面层的垂直度与平整度,抹灰前要预先设置标志块(即贴灰饼)和设置标筋(即打冲筋)。
灰饼用底层抹灰砂浆做成直径为 50mm左右,而且是与中层抹灰层厚度相同的标志块,灰饼间距为 1.2~1.5m(沿垂直方向设置),且分别距离地面2.0m 和 15~20cm。待灰饼干后,则采用与做灰饼相同的砂浆做冲筋,也就是在上下两个灰饼之间抹出大约 100mm 的宽度,且与灰饼厚度相同的长条梯形灰埂。
3 施工质量控制
抹灰工程施工中采取的防治开裂、空鼓措施在该项目抹灰施工操作管理中,针对抹灰工程开裂、空鼓的成因,项目部专项提出预防计划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管理上采取"防范于未然"的事前控制;在施工中强调抹灰过程管理控制,在施工操作技术上制定采取合理的措施,对产成品的把关验收以及事后控制同样进行了强化管理。
3.1 事前控制
(1)项目部通过工程案例考察,经过综合评比挑选了技术素质好的抹灰劳务施工队,在施工前检查操作上岗技术等级证书,对于合格的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操作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并制定了班组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对于施工质量制定了相应奖罚措施,使施工质量和经济利益紧密挂钩,从意识上强化所有抹灰施工人员的质量观念。
(2)施工前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图纸进行审查,重点检查抹灰砂浆材料的配合比合理性和适用性,砂浆强度等级是否与空心砖基层接近。
(3)项目部技术组在编制砌筑、抹灰的施工技术方案时,重点突出防治框架柱与墙体接缝处布置钢丝网、大面积墙分段抹灰等预防抹灰开裂、空鼓的技术措施。
(4)项目部组织参建各方对施工队伍抹灰施工的样板间进行了验收,在大面积施工前与各方共同确认砂浆配合比、工艺标准和验收标准。
3.2 过程控制
(1)施工中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配料、砂浆搅拌时间,保证拌和均匀,随时检查砂浆的粘聚性,杜绝砂浆出现松散脱落。
(2)施工中对于凝结时间过期的砂浆,坚决制止掺入新鲜砂浆中混合使用,防止砂浆强度不足,与基体结合不牢靠而造成抹灰层空鼓、开裂。
(3)在该项目抹灰施工过程中,要求所有抹灰人员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按施工工序认真自验、互验,加强验收工作,分析总结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的问题,研究并制定补救措施,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坚决禁止上道不合格工序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4)对于顶棚抹灰工序安排时,要求在上层楼面(层面)做完之后再进行,对于抹灰超过分层厚度的,要求工人分层抹灰,为防止下坠,操作中要求在抹灰初凝后,终凝前再重新压抹一次。
(5)发现必须超厚抹灰的位置,要求必须分遍抹上砂浆,每遍厚度在 8~10m为宜,第二遍应在第一遍7~8 成干时抹上,厚度在 35mm 以上的,应加设钢筋(丝)网的抗裂措施,未抹底灰及末经检查验收,不得抹表灰。
(6)对于不同材料结合部位,特别是混凝土材料与砌体材料结合部位,均采取抹灰挂钢网的抗裂措施,网搭入分界线外不少于100mm。此措施在施工中按隐蔽验收程序进行验收后方可抹灰。
3.3 事后控制
现场抹灰工程施工完成后,由施工班组自己进行分项工程检评。主要检查抹灰层之间及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必须粘接牢固,无脱层、空鼓、面层无爆灰和裂缝等缺陷。由监理方组织检评了一般抹灰工程的保证项目,现场检查方法是用小锤轻击和目视观察检查。对于发现的缺陷,项目部立即制定相应补救措施并组织实施,对于确定的缺陷部位铲去重做。重做时,要求工人对基层充分清理湿润,用聚合物砂浆进行加强修补,对修补过的部位做出纪录,并跟踪复查,直至通过质量验收评定。
4 结束语
通过采取上述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有效的避免了抹灰工程出现开裂、空鼓现象,该抹灰工程总体质量评定优良,得到了建设方及最终用户的认可,参建各方也积累了抹灰工程施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