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均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工程工程项目施工规模逐渐扩大,施工数量逐年递增。在施工中常应用混凝土构建,并在施工中合理运用到土建技术。根据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土建包含了的种类呈现出复杂性特征。其中混凝土作为土建施工中的建造原料,将土建和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结合,有助于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过发挥出土建混凝土的耐久、坚固等优势,合理运用混凝土类原料,能够满足优良可塑层级,能够逐渐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结构整体稳定性,因此在开展建筑工程项目时,将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科学运用,能有效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类高层建筑在城市当中得到了建设。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其中的主要材料,对建筑施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即需要能够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把握,保证工程的高质量完成。
1分析混凝土施工技术相关要求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面积比较大,地基基础很深,因此土建混凝土用量比较大,并对于施工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通过搅拌的方式加强预拌泵处理工作,能够实际符合施工部位的相关浇筑需求,并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施工人员应根据施工的不同用途,合理运用混凝土补偿收缩性以及免振性等相关施工措施。针对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结合实际做好综合性的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加强控制和勘测土建混凝土施工环境的实际湿度以及温度等,并通过季节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循施工设计规范开展施工操作,避免施工中存在对施工工序出现随意更改情况。一旦在施工中需要调整土建混凝土浇筑施工工序,应和建筑商沟通协调。通过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合理运用分批监测混凝土质量的方式,满足混凝土在搅拌、混凝土运输、浇筑以及后期保养等作业环节,人们都可以有效提高整体土建混凝土施工质量,有利于逐渐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2施工技术要点
2.1施工配比
在混凝土材料当中,骨料具有较高的占比,需要能够选择具有较小膨胀系数、良好级配且表面清洁的骨料。砂子可以选择二区中砂,其中石子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碎石粒径控制在5~30mm之间。在具体配置当中,可以对一定量的粉煤灰加入实现对水泥材料的替代,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保证其在细度方面同水泥颗粒具有一致的特点,在对水化热问题有效缓解的同时,也能够起到水泥量节约的效果。而为了能够延迟水热释放速度、减少水化防热量,则可以选择中、低水化热材料,如矿渣硅盐酸水泥等,同时做好水泥用量的控制。
2.2拌制工艺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的拌制是施工的重要环节,其技术的操作质量,会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效果。所以,在进行混凝土的拌制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其所需要的配制比例进行科学的实验,以此确保能够获得更加科学的配制比例,让混凝土的性能达到最佳。另一方面,对于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每一种材料都要达到建筑施工的标准,进一步让混凝土的性能在施工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2.3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进行浇筑混凝土时,需要实际满足浇筑混凝土标准。浇筑前,工作人员应严格检查浇筑模板,保障尺寸、刚度等都满足施工标准,加强清理钢筋以及模板,并做好油污、杂质等清除工作。
在应用前,需要湿润模板,防止表面出现积水情况,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出现裂缝,应做好及时的封堵,避免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对场地清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做好完善排水措施,通过合理运用水湿润的方式,防止基土避免出现积水。施工作业前,工作人员需要多关注施工当地的天气变化情况,避免在降雪以及降雨的天气进行施工作业。浇筑混凝土时,应保障浇筑混凝土的连续性,对施工缝进行加强处理,这有利于不断提升混凝土的结构强度。
2.4混凝土裂缝
首先,现场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对各项施工材料的检查登记工作,确保各项材料的完好无损投放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并且还需做好对混凝土强度、模板位置、标高要求等相关内容的准确记录,结合不同施工环节实际运用到的水泥量和钢筋数量,施工人员要科学设置好混凝土的保护层;然后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阶段中,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要严格监督施工技术人员按照施工标准规范进行浇筑。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实践应用强调主次,施工人员要科学遵循由低到高的混凝土浇筑处理工序,并且对于不同混凝土浇筑层厚度设置,施工人员要结合混凝土结构中需要配置的具体钢筋数量展开优化处理操作;最后,根据当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裂缝情况,施工队伍必须加强对该问题的科学防范控制管理工作,倘若不能够做好混凝土裂缝施工质量问题的管控作业,将会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因此,在开展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密切观察温度气候,以便选择合适的温度环境开展施工。比如在高温天气环境下,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表层做好防暴晒处理,避免其长期直接暴露在高温阳光下。施工技术人员需要主动加强对现场混凝土强度的管控处理,及时采取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比如,当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后,一旦发现产生了混凝土裂缝问题,就需要合理采用表面填充法、注入法等措施,切实落实好补救措施,充分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5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要点
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后,要注意根据不同混凝土养护要求控制混凝土养护阶段的内外温度与湿度,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洒水、保温等养护处理。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要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喷洒适量的清水,洒水后再覆盖塑料膜或草帘,以达到遮阳、保湿的效果。如果不能做好养护处理,混凝土结构表面就可能因为水分快速蒸发或温度过高而出现裂缝,进而影响混凝土整体结构。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要保证达到30d左右,养护周期过短会影响养护质量,同时,在进行拆模作业时,还要注意按照施工方案要求,遵照从上至下的顺序有序拆除模板,规范化的拆模操作能有效避免混凝土结构受到损伤。
结语
要想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就必须加大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的研究力度。本文主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策略进行了分析,其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使用效果的主要原因是裂缝问题,要想解决混凝土的裂缝,就必须对混凝土抗裂性能、温度应力、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其不仅能够让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以完成,而且能够增加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仁杰.论建筑工程项目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数码设计,2019,18(4):236-237.
[2]王雷,范佳良,李志文.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6(32):201.
[3]王微微.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的优化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6(35):148.
[4]王加强.浅谈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标准[J].中国标准化,2016,(24):75-76.
[5]徐选,张志洋.刍议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