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农业生态园管理处 河北省保定市 071051
摘要:城中村改造一直以来就是土地管理体系中的难点,根本原因在于城中村这一概念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归属问题。本文以城中村改造为背景,首先说明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随后探讨解决土地管理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土地管理;探讨
引言:城中村改造在推动城镇化、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中村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随之带来的土地管理问题也值得重视。由于城中村具有很多特殊属性,因此有必要探讨土地管理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土地管理问题
1.与土地规划衔接不畅。城中村改造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与所在地区的整体规划协调,保证土地管理的效果。但是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经常发生与土地规划不吻合的现象,由于地区的土地规划是经过反复论证后得到的结果,原则上是不能随意更改的,用地指标以及规划精神必须要严格执行。如果与当地土地规划没有准确衔接,意味着城中村改造的落实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或者出现主次颠倒、头重脚轻的现象,城中村改造中地块的用途与改造后的效果不吻合。在城中村改造中没有对改造方案建立整体观念也是常见败笔之一,具体表现为缺少指标的深入分析,导致改造效果不甚理想。
2.政策规范落实不到位。城中村改造必然涉及到大量征地审批任务,需要对即将改造土地的权属、证件等资料进行审核。不可否认的是城中村属于土地所有权管理的洼地,具有集体属性较强、管理规范度偏低的特征,在征收土地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资料证件不齐全、手续不规范等问题,集体建设土地手续登记不到位现象比比皆是,需要事先办理相关手续和证件,方可开展城中村改造的土地征收工作,不仅降低城中村改造效率,还会引发很多意想不到的矛盾。这实际上触及到土地管理的软肋之处,我国土地管理领域的法律体系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因此在土地管理层面存在较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很多土地管理状况事实上在法律完善之前就已经埋下种子;另一方面原因就在于土地管理制度落实不佳,很多基层管理单位并不能真正领会土地管理制度的内涵,导致土地管理体系出现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3.权属调查不细致。城中村存在规划混乱、权属无序的客观因素,也是建设用地管理体系中的难点和盲点,生活生产中经常提到的宅基地、街道门头房、简易出租房等形式均与城中村有密切的交际。这些建筑形式合法非法状态不一,内含大量违规建筑,相关权属结构也不甚统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规模的扩张造成行政区划变更频繁,由于城中村的“盲点”属性,城中村行政区划梳理也成为重要难题。如果对城中村权属调查不够细致,意味着很多权属相关的问题则会积存到后续环节,无疑延长土地管理周期并降低效率。
4.征地补偿执行不力。城中村改造意味着一部分土地权属的变化,一部分人员的生存之本可能要发生变化,因此城中村改造敏感度极高。征地补偿政策是对被征收土地人员的补偿,征地补偿执行不到位则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当前我国尚没有对城中村改造建立非常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征地补偿政策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社保部门等多部门联动方可制定,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的地价水平。尽管诸多地区已经在征地补偿体系中实行听证会制度,但是无法满足城中村居民的全部需求,征地补偿标准的制定周期一再延长。城中村居民普遍存在浓重的“土地乃立命之本”的意识,认为失去了土地相当于失去了一切,对于征地补偿中的社保措施并不认可,导致城中村改造推行缓慢。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1.注意对接土地规划。在推动城中村改造前,一定要对当地的土地整体规划有清晰的理解,同时要掌握当地资金执行计划。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秉承“道路基础建设先行”的理念,在布局建设路网的基础上进行城中村改造区域规划,确定每个区域的功能职能,从而初步建立城中村改造框架。此后根据土地规划中的要求和数据进行城中村改造,对于已经限定的建设用地应当充分规划研究,将集约化理念体现在城中村改造中。另外要注意改造安置的需求,根据当地年度供地计划以及整体规划,结合城中村改造的根本目的建立中长期性质的改造计划,在严格控制耕地红线的同时落实城中村改造任务。
2.合理制定政策。城中村改造政策的制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过程,要兼顾城市发展方向以及城中村居民双方面需求,同时要确保城中村改造政策有充足的落实空间,避免改造政策沦为一纸空文。在制定改造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为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征地审批提供详细可行的操作规程,确保每一项政策要求都有操作空间。另外要注意完善征地审批程序,详细说明在征地审批中需要的材料和证明,从而全面提升城中村改造的规范度。
3.加强权属调查力度。工作人员对于权属调查工作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认识到征地拆迁、补偿等工作的重要性,尤其要注意审核各种资料证件的合法性;与此同时要注意对各种政策的精准理解,为政策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氛围。在城中村改造中要秉承事无巨细的原则,通过仔细深入的调查保证获取资料的价值和准确性,并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制定改造计划,保证改造计划的推行空间。
4.落实征地补偿。征地补偿可谓是城中村改造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对于城中村改造的效果具有决定性意义。落实征地补偿政策,关键抓手在于保障机制的落实。因此当地的土地规划部门、财政部门等多个部门要积极发挥联动效应,根据当地的地价水平、收入水平建立城中村改造的保障机制,使得城中村居民能够通过改造真正获得保障感。另外要在思想层面加强工作力度,最重要的任务在于破除城中村居民的思想限制因素,使得这部分人意识到征收土地并不是剥夺生存之本,对于土地征收要建立正确的认识;在征收土地的同时要落实配套的安置机制,使得城中村居民能够真正从城中村改造中获得足够的保障感和利益,
结束语:未来一段时间内,城中村改造仍然是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主题之一,有关部门仍然要面对非常复杂的土地管理工作,需要秉承精益求精、事无巨细的理念,落实土地管理中的每项要求,使得城中村改造真正发挥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胡大伟.开发权视角下“城中村”改造中的土地权属变更法治路径[J].浙江学刊,2016,(06):160-164.
[2]李弘毅.城中村改造土地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20):264-265.
[3]王铁雄.城中村改造中土地权利配置法律问题研究[J].法学杂志,2016,37(04):74-85.
[4]李小静.“城中村”土地治理问题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3):32-34.
[5]樊盛.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问题[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