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张同波
[导读] 摘要:近年来全域旅游发展迅猛,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融合体,已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烟台市蓬莱区委党校  山东烟台  265600
        摘要:近年来全域旅游发展迅猛,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融合体,已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发展;乡村;旅游
        发展全域旅游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新形势下破解“三农”问题、缩小收入差距、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蓬莱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
        1、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蓬莱拥有60公里黄金海岸线,近岸海水能见度可达5.7米,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63天,拥有海市蜃楼、海滋等天象奇观,阳光、海洋、沙滩等3S资源勘与海南亚龙湾媲美。在乡村度假方面,已初步形成抹直口“渔家乐”、南官山“农家乐”等产品。
        2、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
        目前,全区共有旅游景区13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1处,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处,君顶酒庄、三仙山景区、阳光海岸假日小镇、博展国际商贸城等一批大项目陆续建成,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要素支撑。
        3、具有优越的区位环境
        蓬莱位于烟台市200公里沿海产业带中心位置,交通便捷,辐射半径比较大,基本形成了“青岛-蓬莱-大连”南北纵轴与“龙口-蓬莱-烟台-威海”东西横轴两条旅游长廊,是联系胶东半岛、辽东半岛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休闲度假旅游消费的重要区域。
        4、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威乌高速公路和206国道穿越境内;在建的德龙烟铁路,将全线贯通山东北部沿海,直达京津;交通部沙河口救助机场2002年已经建成,烟台蓬莱国际机场全面运营,新港和栾家口港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可与世界各地直接通航,海陆空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正在形成,游客可进入性大大提升。
        二、当前制约蓬莱发展全域旅游的因素
        1.开发经营者的思想认识不足,不能把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
        人们对全域旅游业认识不足,产生两种误区:一是只注重其旅游功能,未以生产为核心,无农业经营收入,仅靠旅游收入来维持其发展,结果旅游地收入在淡季无农业收入补充,波动起伏较大;二是农业经营者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单一经营思想,认为旅游业可有可无,次要的一个补充收入。
        2.旅游地基础设施落后,缺失服务理念
        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一些全域旅游点在交通、食宿、卫生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一些农家旅馆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排污排水通道不畅,各种生活用水随意排放;生食熟食混放,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整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一些全域旅游从业人员由于缺乏必要培训,服务程序不规范。


        3.产品单一、同质化,系列化、深度化不够
        目前全域旅游产品大多停留在观光型阶段,对于挖掘民俗和乡村农耕文化方面还做得十分不够,参与型、度假型产品不多见。同时,未能形成产品体系,既缺少主打产品,又缺少衍生产品和伴生产品,产品的谱系和延申不足。资源形态未深加工为产品形态,产品深度化不够。
        4.市场意识有待提升
        经营者的市场促销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积极性,更缺少对项目的精心包装、策划与推介,市场辐射能力较弱,知名度、吸引力和影响力有限,市场占有率低。
        三、全面推进蓬莱发展全域旅游的建议与对策
        (一)理清思路,规划布局,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框架
        制定规划,不断调整完善《蓬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蓬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同时也要聘请国内资深规划设计机构,量身打造《蓬莱市全域旅游发展重点片区规划》,为全域旅游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北部,以“仙(神仙文化)、阁(蓬莱阁)、海(滨海)”为重点,发展以亲海、垂钓、尝鲜为主题的“渔家乐”旅游产品;中部,以“酒(葡萄酒)、湖(丘山湖)、马(国际马术赛场)”为重点,着力打造集“葡萄采摘、美酒品鉴、野外骑乘”为一体的乡村体验项目;南部,以“山(艾山)、林(国家级森林公园)、泉(温泉)”为重点,积极发展果蔬采摘、野味品尝、山林休闲等“农家乐”旅游项目。
        (二)完善设施,丰富配套,优化全域旅游发展新环境
        一是改善居住条件。积极推进旧村改造和合村并居工作,鼓励有条件的村对老旧农房实施就地改造,呈现出青墙红瓦、古朴大方的风情民居将成为蓬莱乡村游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线。二是完善设施配套。积极推动公共设施向基层农村延伸,大力实施“村村通”和“网络化延伸”等工程,配套完善农村的路网、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为全域旅游实现了山海呼应、南北贯通。三是整治环境卫生。要启动实施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工程,采取“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模式,定期定时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清运,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
        (三)立足特色,重点打造,激活全域旅游发展源动力
        一是精心筛选示范点。以“蓬莱美丽乡村”创建为抓手,在每个镇遴选出2—3个基础较好、环境优美、特色突出、具有全域旅游发展潜力的村作为重点村,举全区之力精心打造,加快推进农产品向旅游商品、农业园区向休闲景区、美丽乡村向休闲度假村转变,实现生态养民、旅游富民。二是集中力量抓推进。要充分整合区、镇、村三级资源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推动乡村游发展的强大合力。每个重点村都安排一名市级领导定向联系,安排一个经济部门和一个党群部门进行“点对点”包帮。 三是立足优势创特色。要把特色作为乡村游的生命线,根据各个村庄不同的资源条件、产业优势、民俗文化,建精品、搞特色,全力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貌、一村一品”,让每个发展乡村游的村都展现出不同的特色。
        (四)强化保障,鼎力扶持,完善全域旅游发展总机制
        一是完善政策机制。制定出台《旅游发展奖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财政奖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规定,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发展乡村游。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制定出台《加快乡村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旅游产业岗位目标考核办法》等文件,加大对镇街部门的考核奖惩力度,考核结果纳入年终岗位目标考核当中。三是完善管理机制。制定《农(渔)家乐旅游项目管理办法》,对发展农(渔)家乐明确了营业面积、餐具消毒、价格公开等规定,给予简化审批程序、纳入旅游指南、评定星级标准等鼓励措施,指导农户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优质化服务,着力建设一批乡村游示范旅馆、示范餐馆,提升全市乡村游的质量和档次。四是完善宣传机制。将乡村游纳入全区旅游宣传和城市营销计划当中,集中开展多领域、多元化的促销活动,打响“蓬莱美丽乡村”的品牌,掀起乡村游发展的新高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