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23020419820806XXXX;2.身份证号:21142219900511XXXX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建筑工程行业的施工技术及相应设备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建设效率以及建设质量,还可以更好地节约工程成本。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装配式建筑优势,然后针对当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管理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在建筑施工之前将所用的构件提前生产加工,在利用合理的运送方式,在现场进行拼装加工。以目前的建筑业发展来看,装配式建筑施工是产业模式的发展趋势,在国家未来十年的建筑规划当中,也将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比重不断的提高,这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提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装配式建筑优势
(一)建筑资源的节约
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建筑基材和动力燃油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筑行业的能耗是其他发达国家的3倍~5倍左右,且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仍旧是粗放式的生产模式,达不到建筑节能的基本要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水泥、矿石等基础建设耗材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对于建筑服役后的拆除建筑废弃物很难形成再循环利用的体系。而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集中生产加工的方式,通过合理的结构安全设计,可减少钢模、木材、混凝土、保温材料等建材的损耗。与此同时,相比较现场作业,工厂集约化施工作业可以减少水、电等消耗。在建筑单体拆除后,装配式建筑可进行重新组装和拼接,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往复使用,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二)工期的缩短
装配式建筑采用的预制外墙板等构件都会预留其他构件安装的卡槽,待结构封顶后可实现对建筑的防护包围封闭,相较于传统的防护支架的外搭等大大减轻了工作时间的消耗。其次,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集约化生产模式,对于单体建筑的构件都有固定的生产加工车间,所有车间工序井然有序,可快速对装配式构件进行浇筑、防护、保温、涂层等工作的展开,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大大缩短了构件预制的施工时间。在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组装阶段,采用大型吊机进行现场组装,可在1周~2周内实现建筑的拔地而起,减少现场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工程费用的降低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构件都是在工厂内进行集约生产,在提升员工熟练度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安排可以大大提高预制阶段的劳动成本,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相关预制构件的生产效率会大大提升,此外,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预制施工也会严格控制材料的使用数量,避免材料的损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关费用的产生。在装配式建筑组装施工阶段,需要的安装工人数量不需要太多,且施工的周期也较短。总的来说,装配式建筑的工程费用较传统建筑施工有大幅度降低。
(四)工程质量的保障
由于装配式建筑都是工程集约化生产,相关构件的混凝土、钢筋、砂石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在严格控制范围内,构件按不同车间分布施工,保障了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标准化生产程序。在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设计单位会从建筑的结构安全、材料控制、截面设计等因素进行考虑,在装配式建筑构件预制和组装前,将可能会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提前规避。在装配式建筑组装过程中,组装过程由熟练的操作工人进行,可保障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的提升。
(五)对环境影响减少
装配式建筑的构件从生产到组装都有熟练的操作人员进行,尤其是装配式建筑在现场组装过程中,不需要大规模的现场混凝土拌合等过程,产生的环境噪声较小,现场风尘飘散和废水排放的现象基本没有,由于建筑组装的时间周期较短,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也较小。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管理方法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全过程质量管理
(1)在工厂预制以及现场组装环节中,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对涉及的工作人员展开专业知识以及综合技能方面的培训,同时,帮助工作人员掌握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难点,还能够强化其自身的业务能力,降低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促进整体建筑质量的提升。(2)在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出场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指标来认定相应的构件,只有在其质量合格并且验收后才可以出厂,而在构件的运输过程中,则要充分结合运输体量以及运输距离等因素来科学合理地制定运输方案,而对于那些边角容易产生磨损的构件,则要对其进行重点保护,在其运送到施工现场时,以及堆放仓储的过程中,也要展开必要的保障管理工作。(3)对于装配式建筑的现场组装,施工企业以及涉及企业都应当充分结合建筑的主要特色以及施工环节展开优化设计,减少其中复杂、繁琐的组装工序,进一步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以及整体性,以不断健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监督体系以及管理体系的方式,促进装配式建筑验收技术的稳步提升。
(二)利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平台
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可以利用集成化的管理思想来进一步建立起完善的控制系统,对装配式建筑进行现代化的质量控制,在其中可以重新定义构件以及配件的生产质量标准以及评价指标,以一种更加完善的量化形式来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更加高效的储存以及采集,根据具体的数据信息要求来对构件质量进行仔细的分析。其中的检测系统作为整体平台的核心所在,其进行检测的前提就在于根据相关的工程标准及工作经验列出相应质量问题的核查清单,从中确定好需要进行上传的数据信息,使得施工现场采集出的数据信息能够更好地与相关要求进行匹配,展开定向的问题检测,只有在检测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到下一个工序之中;而数据信息采集系统作为平台运转的七点内容,根据上一环节的质量问题,可以列出构件强度、钢筋直径间距、安装尺寸以及构件尺寸等多方面检测因素,借助各类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比如物联网、电子回弹仪以及激光扫描仪等,完成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而管理统计系统则是施工质量管理平台的关键内容,在平台的检测系统内部可以自动生成相应的管理统计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子模块,分别为材料运输问题统计、生产问题统计、施工问题统计以及员工培训系统等,能够全方位实现数据信息的远程互动以及高效共享,从而在根本上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效率以及管理质量。
三、结论
装配式建筑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然占有很大席位,在文中也介绍了装配式的优势,在城市化进程中,快速高效是建筑行业的必然趋势。当然,在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其拥有的优点,还应当直视其不足之处。因此,这就需要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展开深入分析,准确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建立起与之对应的质量管理体系,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淳钊.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分析[J].四川建材,2019,45 (10):94-95.
[2]张哲,王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 2019,46(09):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