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基于地铁工程建设效能角度来说,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基于安全风险管理角度来说,地铁工程本身的封闭性特征,给安全运营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直接威胁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且可能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现如今,我国地铁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地铁运营安全工作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我国地铁运营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本文围绕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展开分析,以地铁概念为切入点,在分析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探寻了有效的管理措施,旨在提升地铁运营安全水平,保障广大乘客生命安全的同时,推动和谐社会稳定发展。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现状;管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我国交通工程发展迅速,为城市运输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直接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其中,地铁工程作为交通工程的核心内容,具有安全、舒适等特性,是我国城市交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既可以满足人们出行便捷需求,又可以缓解当前城市用地和交通压力。但是由于地铁长期处于密封地下环境中,一旦运营期间出现安全问题,所造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容易在社会上影响骚乱。因此,在地铁运营阶段,对潜在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并予以科学措施来保航地铁安全运营具有显著意义。
1.地铁概念
地铁作为当今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建设主要分布在地下,通过地下开挖隧道,并借助有轨电力机车进行牵引,每隔一段距离,就在地面修建一个进出站口,为民众的乘坐提供便利[1]。就地铁建设来说,其作为现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通过大量建设地铁,可以极大地缓解当前交通压力, 并且其分布在地下,无论书土地,还是空间都占用少,不仅不会污染和使用地面环境,还可以为乘客带来舒适、安全的出行环境。另外,地铁建成之后,可以充当战争等特大紧急情况的避难所。
2.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就地铁运营来说,安全风险一旦发生,且没有及时控制,将会引发重大社会公共危害事件,从而给和谐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2]。因此,在地铁运营期间,应有针对地掌握其安全风险因素,随后采取有效的相应措施进行控制,才能保障地铁运营安全。关于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因素,总结包括以下几点:
(1)人员因素。基于人员角度考虑,具体包括人员思想素质、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人体功能等,其中人员思想素质包括人员耐受力与最大心理承受能力。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则包括受教育培训效果、实践工作经验积累情况等;关于人体功能则指的是人体各类感官功能,其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3]。
(2)机械设备因素。机械设备因素主要从地铁系统角度进行考虑,首先在地铁车辆材料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材料的优缺点,随后结合实际要求来合理地选择各类装饰材料;其次,基于供电系统角度来说,其超过电流数值,线路温度将会急剧上升,一旦出现火花将容易引发火灾事故,从而容易因为烟气而导致人窒息死亡[4]。因此,在地铁系统中的通风设备选择至关重要,要求严格按照质量要求来选择性能且质量达标的通风设备。
(3)管理因素。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因素牵涉多个方面,这意味着要保障地铁运营安全,就要在实践中综合考虑各个环节的因素,建立完善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继而通过合理的管理方式来保障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才能避免地铁运营中因违章违规问题引起运营安全事故[5]。
3.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基于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角度来说,当前运营安全面临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人员、机械设备等方面,这要求在运营风险安全管理中,有针对性地落实具体的对策,才能保障地铁安全运营,具体如下:
3.1加强人员安全管理
就地铁运营安全相关人员来说,应进行重点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就工作人员来说,应加强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借此规范其行为,并可以增强其安全意识,以期通过这些措施来控制其违规违章行为。其次,加强素质培训,培训内容具体包括职业素质、思想道德等,以期通过系统地培训来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职业素养水平等,使得其能够在具体的工作中保持高涨的热情,继而能够规范日常行为,并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及时根据制度规定来响应处理问题,便于提高地铁运营安全水平。此外,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工作内容涉及面广泛,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心理和思想素质,这要求制定出严格的安全方针和相关制度标准,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并注重各工作人员各项工作指标的完善,才能保障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并发挥作用,从而可以消除人员方面的安全隐患,保障地铁安全运营。
3.2加强机械设备检测
就地铁运营来说,其安全主要受到地铁设备安全可靠的影响。因此,保障地铁设备质量安全可靠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在实践中,可以落实机械设备检测措施来提升地铁设备的安全可靠性。首先,在设备采购上,应保障地铁系统中采用的各项装置全部合格,也就是性能、质量全部符合要求。同时,在车辆车厢中要设置完善的报警设施与通风设备。其次,在地铁车站要安装屏蔽门系统,旨在保护乘客安全,避免其出现跌伤事故。不仅如此,为保障各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应围绕设备建立完善的检测制度和体系,以期通过有效的定期设备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各类设备时刻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中。需强调的是在设备安全管理和检测阶段,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检修次之”的原则,最大限度将各类设备安全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才能大幅度提升地铁运营安全性。
3.3加强运营安全管理
在地铁运营中,加强安全管理是提高地铁运营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首先,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测体系,借此实现地铁整体运营情况的实时监督,以便及时发现其中的不安全因素,便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来排除安全隐患。同时,地铁运营公司应结合安全问题,广泛使用先进的风险预警系统,及时探测出设备和运营中的潜在安全隐患,以便相关安全工作人员提前采取预防性维护措施。其次,加强运营安全事后管理。在地铁运营安全事故发生之后,要紧急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在此过程中,要求专业人员使用专业知识进行处理,以避免安全事故扩大的风险。同时,针对事故发生的情况及时寻找到相应的第一责任人,及时按照应急处理方案进行处理。事后,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问题形成具体原因及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一方面避免地铁运营期间再次出现此类安全事故;另一方面通过总结分析,可以为后续之类安全事故防范管理提供依据,从而有利于提高地铁运营安全水平。
4.结语
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在当前交通体系中,地铁是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在运营期间容易受到人员、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使得地铁运营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在地铁运营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应做好地铁安全运营工作,有针对性地落实具体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地铁运营安全水平,为现代社会建设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龙,梁潇,何理.“四步走”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6(S1):50-53.
[2]陈耀辉.浅析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控中的运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0(26):174-175.
[3]黄匆诗,陈越.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因素及其改进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12):264-265.
[4]邹冉.地铁运营中电客车司机岗位行车风险分析[J].交通世界,2018(32):34-36.
[5]邓承伟.广州地铁五号线特殊区段安全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6):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