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北设计分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与施工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其工程质量关系着城市运行的稳定性,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在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施工中,需要涉及到多个工艺环节,要合理调控各个环节的连接关系,保证工程的有序施工,严格管控工程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设计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城市发展理念不断更新,智能化城市建设及全面型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城市建设应进行合理的市政规划,保证城市各项基础功能优化,提升城市建设效率。在城市功能建设优化过程中,给排水系统设计优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到城市水系统功能。通过给排水系统的合理设计,使城市建设更合理。
1、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重要性概述
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施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包含了各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有排水管、排水检查井、雨水井和地下排水主干线等。每个施工环节之间具有一定的连接性,要根据施工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控,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发挥的作用也会更加全面。比如城市区域长时间的降雨,路面就会形成大量的积水,影响道路车辆的正常运行,如果雨量过大,还会对路面路基造成破坏,降低路基结构强度。雨水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会逐渐渗透到路基里面,软化地基,在路面车辆压力的影响下,路基颗粒就会出现断裂现象。针对于这些问题,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可以进行一个有效的解决,它包含的排水系统可以对雨水进行全面的疏导,保证道路干净通畅,便于人们更好的出行。
2、市政给排水管线运行现状
2.1、系统老化
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相关给排水配套设施无法实现现代化、系统化建设。给排水管网系统是市政给排水管线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当前该部分存在应用性能不够完善等问题,有些城市甚至还在使用20世纪遗留的给排水管道。这些管网老化现象严重,并且接口处存在破损、渗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给排水的效率,使得给排水系统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
2.2、材料问题
材料设计是管道设计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材料质量与管道工程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给排水管道工程建设较为常用的管道材料为铸铁管,这种管道材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可以对管道压力流速进行一个有效的控制,主要原理在于通过压力变化调控管道水体的流动情况。在设计的时候,侧重考虑冰冻线的位置,通过数据分析判断管道负荷承载能力大小,保证管道整体性能满足工程运行需求。
3、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措施
3.1、绿化带应用
绿化带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对于气候的调节和空气的净化具有重要作用,并且绿化带可以吸收大量的雨水,减少路面的积水的同时将雨水资源进行回收和二次利用,进而提升城市用水的效率。绿化带作为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进行雨水的蓄水工作,对雨水资源进行汇集。绿化带与道路的距离应保持在20cm以下,并确保绿化带的均匀分布。绿化带需要铺设透水性较强的空心砖,在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溢流系统原理。在绿化带中设置雨水排放系统,将城市排水系统与绿化带系统进行有效连接。在暴雨时节,绿化带可以帮助城市排水系统承担部分压力,并且雨水一旦超出绿化带的负荷,就会随着绿化带内的排水系统流入城市排水管道。实现绿化带与排水系统的同步运行。与此同时,绿化带可以实现对雨水资源的粗过滤。因此,在绿化带的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在绿化带中铺设一层种植土和砾石,再安装渗透管道。泥土和石子会对雨水进行有效过滤,过滤后的水资源会渗入地下,成为城市的地下水。
3.2、注重既有给排水管网的改造升级
设计单位及人员在优化给排水管网工作性能、增强其科学设计效果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既有给排水管网的自身情况,注重其改造升级。(1)积极开展城区水管检查工作,实施相关的维修计划,结合周边建筑的布局情况,加深对既有给排水管网改造升级的重视程度,从管材更换、先进设备、技术使用、设计思路拓宽等方面入手,高效完成管网的改造升级处理工作,使给排水系统应用效果更加显著,保持城市发展中良好的给水、供水,避免引发给排水管网设计问题。(2)通过对既有给排水管网改造升级的充分考虑,可为其设计状况改善、应用质量提高等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促使给排水管网能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完善现代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基础设施,为给排水系统构建目标实现、良好功能特性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避免影响城市服务质量。(3)当既有给排水管网改造升级目标实现后,可使城市建设中所需的给排水系统性能更加可靠,通过对相应设计方案高效利用的考虑,完成给排水管网设置工作,保持其良好的利用状况。
3.3、管线综合设计
某工程项目能够对该地区的管线设置提供相应的载体,可以给市政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可有效推动当地市政建设的发展。该工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管线的综合设计。第一,设计管位的横断面。该项目位于道路红线宽度范围内的路面,设有雨水管、给水管道、污水管道、燃气管道、有线电视管道、路灯电缆、通信电缆、交通信号缆、电力电缆及预留的横穿管廊,在该红线范围内的地下管道涉及雨水、给水、污水、电信、燃气、电力等,因此为确保道路上行驶车辆的舒适性,并未在机动车道以下布置管线。第二,管线的平面布置,管道平面的间距设置要结合各专业管道的相关要求进行,而且未来的市政配套设施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因此需要预留出相应的通道空间。另外,要统一协调该路段相交的规划路以及现状路口等管线之间的连接。对于其中存在问题的部分,需要及时纳入下一步的规划安排中,这样才能确保管线的设计和施工顺利进行。另外,要结合道路的坡向以及道路两侧的实际规划情况,预留出横穿管道。如果在一些地块已经做好了相应的管线设计,则需要按照情况预留接口。
3.4、排水体制选择
城市排水系统需要满足雨水、生活或工业污水的排放需求。城市管网常见的排水体制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其中合流制是利用一个管道将雨水、生活或工业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至下游水体,这种排水方式较简单、工程造价低、施工工期短,但对水体污染严重,在传统的老旧城市排水管网中应用较多。目前,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设计理念的进步,分流制排水在城市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分流制排水管网可划分为完全分流和不完全分流,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布设雨水排放系统,即完全分流制布设了多条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雨水排放管道,不完全分流制没有布设雨水排放管道,雨水往往是沿着天然地面、旧水渠等排除。在确定排水管网体制时应当按照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要求、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即使在同一城市,排水管网体制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也可能因各区域的外部环境差异,使分流制和合流制排水体制同时存在。
结束语
文章分析给排水系统设计,总结了排水管网系统设计、给水系统设计及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设计等要点,为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聂伟.现代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2):72-73.
[2]丁寅佳.市政道路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制约及预防[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138.
[3]王玉琳.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设计和施工技术[J].居业,2019(06):138+142.
[4]邹剑.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与施工关键研究[J].科技风,2019(11):113.
[5]李进家.关于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的技术探讨[J].四川水泥,2019(0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