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朱桂红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朱桂红1 葛俊涛2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施工单位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1.身份证:33900519801228XXXX;2.身份证:44522419840718XXXX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施工单位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现阶段,我国的水资源等污染严重,导致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的整体质量大大下降。基于这种现状,为了促进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友好发展,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的改进,同时,不断开发新材料,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降低污染物质的排放。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1水利工程建设期环境管理概述
        第一,现阶段我国在大力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落实每一项环境保护规章制度。第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一旦破坏生态环境,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环境。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将保护环境作为施工建设的前提条件,做好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第三,水利工程的施工内容比较复杂,施工建设的周期一般比较长。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避免长时间积累对环境造成伤害。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
        2水利工程应用的整体原则
        2.1坚持好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必须坚持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从而保证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最大作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要严格遵守生态规律,尊重大自然。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可以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要做到水利工程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从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与进步。施工单位既要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也要综合考虑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社会效益,不断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价值。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降低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断提高施工材料的利用率等,实现对环境的综合保护。
        2.2坚持好共生互补的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发展也应该遵循共生互补的原则。施工单位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结合当前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总体情况,采用科学规范的方式,促进二者协调统一发展,最大程度上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施工单位应该从施工原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方面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各种原材料的利用率,最大程度节约施工成本。针对可以循环使用的材料,管理人员必须督促施工人员做好原材料的回收与利用。此外,施工过程中会有大量垃圾产生,管理人员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并根据政府对建筑垃圾的具体要求进行处理,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问题
        3.1大气污染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使用到一些生物及化学物品,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SO2、CO2等有害气体,就会污染大气。其次,在使用水泥、石灰等材料时会产生扬尘造成粉尘污染,这不仅会污染大气,也会危害到人体健康。
        3.2土地浪费
        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如果没有科学搭建房屋或者是合理放置施工材料,就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此外,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上游的泥沙就会大量聚积,工程周围的水位就会上升,这样就会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继而造成土地盐碱化。
        3.3噪声污染
        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比较复杂,仅仅依靠人力无法顺利完成施工,因此,施工需要借助很多大型机械设备。然而,机械设备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声,从而导致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这就是常说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噪声污染。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途径,降低水利工程施工中噪声的污染。


        3.4水污染问题
        水污染问题是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主要的问题之一。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缺少完善的施工管理机制,导致水污染问题一直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水资源保护意识比较差,随意将生活垃圾等丢弃到生态环境中,从而导致水资源收到污染。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并且管理水平比较低,在进行施工现场管理时,没有规范的处理施工产生的垃圾等,施工废水在没有经过处理的前提下就排放到河流中,从而导致水资源受到污染。此外,由于水利工程的大规模修建,导致水流的流速变低,水中的氧含量达不到水生动植物生存的标准,从而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出现死亡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动植物的大量死亡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河流堵塞。
        4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
        4.1底柱表孔型现浇绿化混凝土
        河道治理的过程中传统的护坡采用的是普通的现浇混凝土,而普通现浇混凝土的硬度比较强,并且结构的密实度比较高,植物无法在这种混凝土上成长。因此,河道护坡的建设可以采用现浇绿化混凝土。现浇绿化混凝土的骨料比较粗,并且会条件一定比例的凝胶材料以及添加剂,从而使得混凝土结构内部的孔隙率大大提高,并且混凝土结构的透水性也有了明显的改善。绿化混凝土更适合职务的生长需要,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底柱表孔型现浇绿化混凝土是文章中主要研究的新型混凝土,该混凝土在上海等一带应用范围比较广。例如,上海市宝山区美兰湖水系河道的改造治理中通过合理运用绿化混凝土,大大提高改造效果,提高了河道的生态效果。
        底柱表孔型现浇绿化混凝土技术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是在混凝土的基础上将碎石、水泥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进去,并进行充分的混合与搅拌,从而有效提高了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率。同时,底部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产生分布均匀的小柱子,这些小柱子扎入到土壤中能够保证边坡增加牢固。目前,底柱表孔型现浇绿化混凝土分为LH1~LH5五个不同的型号,每种型号的强度等级有一定的差别,在选择使用撕,技术人员必须综合分析河道边坡的情况,保证能够达到预计的强度等级,为植物的种植提供环境基础。
        4.2积极采取降尘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粉尘产生,大量的粉尘不仅不利于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还会对生态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做好施工现场的降尘工作。第一,做好施工现场的洒水工作。为了有效的减少施工现场的扬尘,施工人员可以定时进行施工现场洒水。针对扬尘严重的情况,施工人员可以适当增加洒水的次数,保证不会破坏大气环境,提高施工现场空气的质量。第二,避免高空抛物产生的扬尘。施工人员可以借助起吊工具将垃圾从高处运送到地面,以免高空抛物产生大量的扬尘。
        4.3减少噪声污染
        第一,引进先进的环保型机械设备。施工单位可以结合施工具体的需求,引进噪声小的环保型机械设备,确保施工不会产生大量的噪音。第二,做好机械设备的定时保养与维修。机械设备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或出现螺丝松动等问题,从而导致使用时的噪声变大。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做好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有效降低设备使用时的噪音。第三,做好机械设备的定时润滑工作,减少设备零部件摩擦产生的噪音。第四,控制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施工。
        5结论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会有多种不同的问题出现,施工单位必须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水平,严格控制水利工程施工产生的污染,从而促进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友好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军.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措施问题的研究[J].内蒙古水利,2019(4):103-104.
        [2]李军.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探讨[J].珠江水运,2019(9):6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