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11
摘要: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钢筋混凝土施工属于常见的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增强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必须科学合理的运用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而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主要是由模板、钢筋与混凝土浇筑等各个施工工序所决定的,必须严格把控各个施工工序的质量,从而确保整个钢筋混凝土施工作业的质量,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 钢筋混凝土结构概述
钢筋混凝土主要融合混凝土、钢筋两种材料,彼此改善不足之处,发挥各自优势特点,实现提升混凝土抗拉效果的目的,同时提高建筑结构抵抗不良因素和荷载增大产生的能力,从而提高建筑整体稳定性。在建筑工程主体梁板等位置常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基础上利用钢筋材料解决结构开裂、承载力不足等问题,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强度,进而实现建筑整体质量的提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在应用钢筋混凝土技术时要明确该结构的特点,具体包括如下特点:
第一,复杂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复杂性较高,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要严格控制每个施工环节和步骤,提升施工质量。第二,脆弱性。在实际施工中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会降低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其中施工原材料和环境温度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所以应加强原材料和环境温度的控制,降低钢筋混凝土的脆弱性。第三,可变性。可变性指的是在建设建筑工程项目过程中结构受到过大荷载影响,导致整体结构发生变形、弯曲等不良情况。由于施工中工作面较多,在不同施工阶段会发生材料、工艺等方面的变化和调整,同时施工过程变化也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体系承载力发生变化,从而出现钢筋混凝土结构变异的情况。
2 建筑施工中应用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措施
2.1 模板施工技术
作业人员在开展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搭建模板,用多层模板支架系统承载混凝土带来的压力。工作人员在具体使用模板施工技术时要重点注意两个方面:
第一,准确定位标高,详细记录放线测量中各项数据信息。为了提高标高数据的准确性,则要进行复测审核。比如在某住宅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将标高测量定位好后做好基础模板垂直度控制,监理人员进行复测,可以有效减少作业偏差。施工中要用细腻的水泥、砂浆填补好模板和垫层结合部位,避免在浇筑混凝土阶段发生漏浆问题而影响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第二,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要用模板支撑体系承载其重量和侧压力。而在这个阶段有着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要求,所以要保证模板支撑能力,同时还要明确模板易拆卸的特点。主柱是建筑工程模板支撑体系中的主要承力部件,通常采用较多的立柱材料为钢管。在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对模板垂直度进行合理控制,通常用支架连接好立柱,这种连接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支架分散重力的作用。在搭建模板体系时剪刀撑是最常见的连接形式,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有效提升模板支撑体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施工中还要用垫板处理立柱底部、托架和模板之间的间隙,增加彼此的摩擦力,并且有效填补缝隙。
2.2 钢筋施工技术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钢筋施工属于重要的施工环节,钢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稳定性和强度,施工单位需要合理加工和绑扎钢筋。例如在钢筋加工阶段,施工人员要处理钢筋上的锈迹,如果钢筋发生严重的锈蚀问题,施工单位需要更换钢筋。在调直钢筋的阶段,施工单位需要利用卷扬机等设备,利用冷拉方式调直钢筋,保障钢筋的平直度。在钢筋绑扎阶段,施工单位需要结合施工图纸检查钢筋的间距和直径以及型号等,避免引发施工误差。
为了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施工单位需要检查钢筋垫块绑扎情况,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钢筋绑扎方式。在钢筋焊接施工中,施工单位在垫板等位置引弧,因此损伤主筋。在钢筋搭接焊阶段,如果工作人员无法利用双面焊方式,可以利用单面焊方式。例如在帮条焊接阶段,施工单位要统一帮条牌号和主筋牌号。控制帮条焊主筋端面间隙在2-5mm范围内,在焊条搭接阶段,施工单位需要预弯处理焊接端的主筋,在同一直线中控制两条钢筋的轴线。在焊接阶段,在形成帮条焊之前,工作人员需要落实引弧处理工作,注意在端头收弧之前将弧坑填满,有效连接主焊缝和定位焊缝。
2.3 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选择的水泥材料要具备较低的水化热特征,同时需要将高效复合碱水泥加入到混凝土中,因此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同时使混凝土密实度因此提高,保障整体结构的稳固性。施工单位需要合理减少水泥用量,这也有利于减少水化热问题。在混凝土施工之前,需要合理试配混凝土,针对试件开展试压工作,明确混凝土最佳配合比,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混凝土入模施工阶段,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如果在高温施工条件中,施工单位需要注意降低石子温度,采取合适的降温处理措施。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因为整体结构具有较大截面,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分层浇筑方法,在浇筑的同时开展振捣工作,优化混凝土结构散热效果,避免在混凝土结构发生裂缝。
如果气温比较低,在入模浇筑阶段,施工单位需要采取合适的保温措施,可以采取电加热方式和暖棚方式等,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可以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之后,施工单位需要及时养护混凝土,可以覆盖薄膜,也可以喷洒养护液,有效防范混凝土裂缝。在混凝土养护阶段,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养护方法,优化整体养护效果。在养护混凝土结构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硬化中的水分和温度,保障混凝土水化状态,不断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在养护阶段,施工单位同行是选择覆盖和洒水等养护方法,利用这些方式可以控制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差,同时可以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有效控制整体施工成本。
2.4 后浇带施工
建筑物表层或者内部会由于钢筋混凝土施工后产生收缩出现裂缝等问题,进而对结构的整体安全性产生影响,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应当加强建筑结构整体完整性、稳定性方面的控制,避免材料脱落。当前为了解决裂缝问题常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该技术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作用明显,在建筑物渗漏、重复浇筑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不同建筑之间高低不同,可以采用沉降后浇带控制裂缝问题。第二,根据混凝土构件收缩性能设置收缩后浇带。第三,在建筑体内部连接外部的部分设置温度后浇带。
3 结束语
在经济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人们对房屋居住条件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对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一些全新的建筑材料以及新型建筑技术正在不断推广和使用中。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房建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还增强了其抗震性和抗压性,再加上对建筑材料的重重把关,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质量得到最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俞玲.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7):710.
[2]张文智,甄旭广,张旭,等.试论房建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1060-1061.
[3]潘龙.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27):13-14.
[4]刘新建,高辉.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消费导刊,2019(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