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51303019930807XXXX 新疆阿克苏 843000
摘要:在实际工程中,技术问题在水利水电施工中较为常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通过工程建设可以实现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工程建设质量是实现工程项目建设价值的基础,施工技术管理也已成为工程建设管理的重点。水利水电项目建设需要更高的施工技术,对施工水平和技术专业性有严格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策略做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的水利行业也发展迅速。针对目前我国水利水电项目的发展,要想确保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就要加强施工技术的使用和处理。为此,要想水利水电项目得到更好地发展,就必须要充分利用现代建筑技术,使水利水电建筑技术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1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
1.1水闸闸墩混凝土施工
考虑到闸墩结构特点,存在着较高浇筑难度,尤其是门槽部位,由于结构需要,往往涉及有许多的钢筋及预埋件,而且闸墩本身作业空间比较狭小。当浇筑闸墩时,应处理好施工缝问题,通常应结合其实际倾向,确定合适的浇筑顺序。要想保证水闸整体质量,无论是底板还是闸墩,应当重视两者连接问题,连接部位浇筑时要尽可能保持对称,以免因两侧沉降不均匀而对水闸带来新的问题。闸槽往往是浇筑难点,也对闸墩质量有重要影响,一般有两种浇筑模式:预制与现浇门槽,对于后者要求进行一次性浇筑。在闸墩浇筑工作中,最为常用的工艺模式为固定模板施工,在实际操作中,可借助立模工作实现闸墩尺寸数据的控制,但要确保固定模板搭设质量。而闸墩模板支立也有顺序要求,通常徐先后进行平面及圆头模板的支立工作,直至完成闸墩立模工作。
1.2接缝灌浆施工技术
在对坝体进行浇筑时,接缝灌浆也是关键环节,有助于提升坝体整体性。灌浆管路系统的布置对其施工效果有直接影响,主要有骑缝式、盒式以及重复式灌浆等类别,需根据大坝浇筑特点加以选择。首先,骑缝式的优势在于灌浆效率较高,在大坝块缝中也能实现平均升浆,而且堵塞问题几率小;其次,重复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重复灌浆,管路系统利用率高;最后,盒式可达较高的灌浆质量,而且也不易发生阻塞问题,较多应用于纵缝灌浆,然而整体耗材高,灌浆成本大。考虑其隐蔽工程属性,更要重视接缝灌浆工艺控制,这关系着大坝整体质量。在实际进行接缝灌浆操作时,应注意坝体分块的变形情况,以免因此造成接缝变化,若其实际张开度偏离设计值,出现变窄、闭合等情况,会改变其内部应力分布,如不加以关注,接缝灌浆部位可能出现拉裂等问题。要注意灌浆顺序的选择,应当结合坝体受力,更多情况下是横缝为先,而若坝块对侧向稳定性有更高要求,则要以纵缝灌浆为先,但要注意的是横、纵缝的灌注操作必须要错开,以免相互间产生影响。
2边坡开挖支护技术
2.1制定边坡开挖方案
为保障边坡开挖有序性,需在工程实施前完成并论证边坡开挖方案合理性,这对于提升开挖质量很是关键。对水利水电项目而言,需充分考虑边坡开挖潜在风险因素,并做好突发状况应对准备。以岩质边坡为例,在进行开挖方案设计前,需做好边坡地质勘察,合理选用爆破及槽挖技术。要结合实际开挖厚度,合理选择爆破参数,预防边坡超挖的发生。同时,在开挖方案中,还需科学制定施工目标,并约束好边坡开挖各单位任务,使边坡开挖更加有序。
2.1.2技术交底
在边坡开挖具体实施前,严格的技术交底是必须的,需将技术要求、开挖风险、作业内容等加以明确。
边坡开挖技术管理人员要担起责任,履行好技术交底要求,提升边坡开挖施工人员对图纸、设备操作及开挖技术的掌握程度。若在技术交底时,发现有技术问题或者建议,需经技术部门验证许可,方可作为技术交底内容加以实施。
2.1.3测量放线工序
要想确保边坡开挖与图纸设计一致性,测量放线是不可少的工序,在具体操作时,应当结合边坡开挖设计图纸,履行好测量放线技术要求,确保边坡测量准确性。同时,边坡开挖的断面也是质量检测的重点,若未达设计要求,需对开挖段予以处置,并及时调整开挖作业流程。
2.2土质边坡开挖技术
在进行边坡开挖时,首先需要对边坡土质条件有所掌握,以此来制定具体流程并选择开挖支护技术,土质边坡的开挖需依据由上而下原则,有助于安全、有序边坡施工。土质边坡开挖需借助挖掘机械,要求相关人员熟练操控,使坡层挖掘在规定的厚度范围,以实现更加精确的施工。还应结合边坡状况,可将修坡紧随削坡作业,可显著改善边坡开挖整体效率,也有助于边坡开挖质量提升。
3数字化测绘技术
3.1GPS测量要求及标准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通过卫星对地面进行三维定位,定位仪器能够随身携带。GPS选点是测量基础,选择视野较为开阔的地方安装GPS设备,避免周围有大功率的无线设备对信息进行干扰,在定位的过程当中,GPS设备需要平稳的放置在相应的位置,减少外界因素造成设备仪器的不稳定,在选点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地理环境分析,进行实际位置考察。在测量之前需要保证设备的使用性能和网络的稳定性,使数据能够进行准确的传输和存储,观测仪器需要齐全,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观测的章程,例如,测量的顺序、具体数据的要求、报表内容等。在GPS测量的过程当中可以对报建数据和实地数据进行差异对比,再形成对比文件并对对比结果进行评价。GPS能够对海、陆、空实时的进行导航和定位,通过定位测量对象的点、线、面进行三维数据坐标模型的建立,在测量的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工程的基线进行测量精度的控制,可以利用辅助设备进行埋点和标号,保证15°的范围之内没有遮蔽视线的障碍物。
3.2数字化图像技术
在数字化立体摄影测绘完成之后,要进一步完善测绘的准确性,需要使用空三自动恢复技术对模型进行测绘,在测图的过程当中,为了以防信息遗漏,需要以地标和地层两个要素为标准按照编码进行数据确定,《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和编号》GB/TL3989-92中对此有相关的要求。工作人员可以使用CASA软件进行编辑,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AutoCAD转换,格式为dwg,对线宽和线型进行合适的处理,为了能够直观的分析出地形的变化,使用线色进行标记,在编辑的过程当中要注意细节方面的问题,例如,地标与地标之间的参考关系、地界的位置、等高线的闭合等。编辑完成之后进行复查,对图像和原有数据的吻合度进行保证,利用CAD软件相关的功能对封闭区域进行复查。使用相关的三维软件生成DLG三维数据,格式为DXF,对三维图像进行标记之后转换成DEM,使用分幅裁剪工具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最后生产完整的图幅。在空三图像处理完成之后,利用DOM制作软件进行导入,根据图像内部的元素进行分析和纠正,从而得到正影像,将其处理为正影像图形成DOM。
结语
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建立高效合理的施工管理体系,并且通过综合管理工作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同时,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科学性,重视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协调性,提高总体施工质量,最大限度地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卢林.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运用[J].居舍,2019(5):54.
[2]练松涛.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构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3):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