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李慧玲
[导读] 摘要: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农业占了非常大的比例。
        定西市安定区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局  甘肃省定西市  743000
        摘要: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农业占了非常大的比例。为了更好的满足我国长远发展的重要目标,在现代化的农业基础建设中,就必须要贴合农业生产的重要管理要求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新。在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过程中,其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期农作物的产量。在三农发展的科技背景下,为了更好的满足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对于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找出问题的存在原因,提出相关的完善措施,更好的推动农业的长效稳定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现状;对策
        1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基本原则
        1.1协调性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必须要满足相关的基本原则,首先要确保其整体管理工作的协调性。在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稳定的同时,必须要保障整个实际水利工程灌溉管理的建设合理性。人们在关注农田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要对于整个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在引进先进灌溉技术和管理政策时必须要时期能够与实际的农业生产吻合。在实现农田水利可持续性发展的同时,将生态治理理念和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引入其中,更好地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安全可靠性,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协调管理。
        1.2生态性原则
        目前我国在农业经济生产过程中非常的重视绿色生态的建设和发展。为了更好的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管理中引入环保创新的改良工程建设方案,首先,相关单位必须要了解到自然环境资源的重要性,在对于周边农业生产地段进行开发和运用时,不能对于生态环境进行破坏,要考虑生物多样性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提供健康的生存环境时,达到农田与生态环境共生存的重要原则。
        1.3服务性原则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系统性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类,在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况下,灌溉管理系统能够更好的提供高效,专业的水利建设项目。在满足服务性原则的情况下,灌溉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所处的建设地段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分析,对于当地的农田规划和建设要求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整理工作。在确保农作物生长规律资料收集完整的情况下,对于整个地区的生态建设和服务性原则,标准进行有效的统一融合,从而更好的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质量。
        2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基本现状
        2.1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在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中部分的地区依旧缺乏比较科学的管理系统,在内部管理职责杂乱无章的情况下,岗位的划分非常的模糊,责任无法分配到个人。在不够细化科学的情况下,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由于我国的地区水资源分布情况非常不均匀,在部分地区出现了供需匮乏的现象。在无法避免浪费问题的情况下,调查其主要出现的原因,主要原因在于监管管理体系不健全的原因促使而成,这也是当下农田水利灌溉单位应当及时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2相关设备使用和操作不当
        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进度和灌溉的实际效果。但是在目前建设项目开展过程中,由于部分的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并不完善,在没有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和知识学习的情况下,后期实际建设于实践水平,不能匹配工作人员在进行灌溉管理师只是依照自身的经验进行管理工作,实际的灌溉结果出现误差的情况下,灌溉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另外,目前我国在引入大量先进的灌溉设备时,由于设备日渐复杂且精密化,需要进行专业的保养和维护工作,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导致设备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养。在降低使用寿命的同时,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2.3灌溉管理人员对于灌溉的安全性和全面性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部分了灌溉管理人员只是按照相关的规程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并没有切合实际的对于整个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相关的细致研究和调查工作。在无法避免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下,管理效率也在不断的降低。由于水利工程是作为我国的基础建设项目之一,具备一定的特殊性。灌溉过程中极易对于周边的农作物和生产环境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灌溉管理过程中,如果对于整体灌溉建设工作的安全和重视程度不足。容易导致周边农业生态环境出现问题,阻碍农村经济长效发展的同时,也不利于后续农业生产的有效开展。
        3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对策
        3.1与时俱进,创新管理模式
        目前国家对于三农的支持力度不断的增强,在这种农业生产推动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提升水利灌溉管理,就必须要改善传统的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系统时创新管理体系。将建设和管理二者统一的情况下,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形式来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将其引入到实际的建设工作中去,优化工作流程并且掌握水利工程灌溉原则。另外,应当积极的调动农户参与活动,在宣传有效的农田水利新灌溉技术时,必须要实现管理的延展性。在宣传活动上要以人为本的站在农民的角度上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宣讲,是农民能够切身的体会到新技术和工艺所带来的优点,从而能够将其大量的引入到实际的灌溉和建设过程中去,满足动态化管理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当地农业的长效发展。
        3.2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区域进行明确划分
        在管理农田水利灌溉区域时要进行有效的划分。在满足灌溉系统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同时,相关人员必须要确保所有的灌溉区域能够满足规划空间范围的具体要求。对于新增的农田用地建设规模进行控制,将基本的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区域进行避让,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禁止灌溉区域的其他用途,避免区域内的零星建设用地过多的占有空间。为了更好的提高资源的整合力度,将新增的建设用地可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能够更好地制定灌溉发展目标,满足区域内灌溉用水的实际使用情况。确保所有的农田灌溉面积和生产规模能够科学用水的情况下。进一步的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3.3对农田水利工程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最后,相关人员应当对于灌溉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工作,在提出有效的节水施工工艺的情况下,掌握农田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时间和空间。灌溉管理过程中应当掌握科学的农田水利学科和气象,农学学科等等。在做到优化配置的同时,应当对于农田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和速度进行科学的调研工作,确保水资源的运用能够更好地促进当地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时,必须要记录和当地农田区域内的实际水利建设情况,根据气象和地质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结合实际农田水利灌溉面积和渠道之间的关系来控制整个农田水量的平衡性利用。在掌握灌溉水量影响因素的同时,必须要调查当地水利灌溉经济效益的提升路径对于灌溉水量系统进行科学建模和计算工作,从而更好的记录精确的灌溉面积和水量需求,达到信息智能的农田灌溉系统建设要求。
        4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发挥农业的长效发展策略就必须结合社会关注的重点,对于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完善和控制。满足农业健康发展前提的同时,对于当下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提出创新的管理模式和相关建议,加大成本投入和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规程,以此为我国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石。
        参考文献:
        [1]高阳光.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000(012):238.
        [2]孔凡丹,王振芬,张作合.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8,009(012):158-159.
        [3]任文豪.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19,013(018):177-178,182.
        [4]蒋小玲.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560(03):114-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