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安全管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朱海萦
[导读] 摘要:传统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模式存在效率低、盲点多的特点,对实施高效的全过程安全管理产生明显制约。
        浙江蟠龙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传统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模式存在效率低、盲点多的特点,对实施高效的全过程安全管理产生明显制约。通过水利工程危险源辨识及其全过程安全管理问题的分析,从加快信息库与人才库建设、强化危险源精准辨识、完善危险源评价流程体系等角度,提出水利工程全过程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危险源辨识;全过程管理;水利工程;安全管理
        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和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强调科学管控、精准定位的安全管理模式,其以危险源辨识为导向实现了传统管理模式的转变。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作业条件苛刻、工程体量大,具有危险源多、种类多且工艺技术多的特点,传统的管控模式存在较多的盲点且效率不高,不利于现代化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的实现。因此,强调安全管理优化及危险源辨识的全过程安全管理,能够立足于水利工程特性实行更好的安全管控。依据新版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将危险源的定义概括为:可能对人身健康产生损害或伤害的根源、行为、状态,或各种形式的组合。一般地,危险条件、出发因素、潜在危险为构成危险源的基本要素,各危险源预期出发因素间具有密切关联。工程管理过程中危险源可能导致事故隐患,对此应实施有效的措施整改可能产生安全事故的危险源,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因此,工程上不断防止或消除安全隐患的过程就是危险源管理的实质。对此,文章结合现有研究资料初步探析了水利工程危险源识别办法,针对危险源管理问题提出全过程安全管理对策。
        1水利工程危险源辨识
        水利工程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确保流域防洪安全的重要举措,施工过程中受工程体系的庞大性、施工环境的复杂性等限制面临着诸多危险因子,对全过程管理工程安全产生显著影响。从工程特殊性出发,水利项目具有危险源多、施工专业多和工种多的特点,强调全面落实工程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施工特性的角度,水利工程危险源有:①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且工程施工环境恶劣,如工期受自然条件限制而出现拖延,并使得导流工程、临时围堰出现超负荷运行,显著增大施工的危险性;②工程地质条件不成熟且施工地理环境复杂,因支护不及时或面临丰富地下水深基坑开挖存在危险;③爆破作业多、工程体量大导致安全管理的风险高;④水利工程交叉作业危险性大,投入的大型设备较多;⑤水利工程具有更高的工艺性、施工专业性要求,而极强的专业性和复杂的工艺易形成技术、工艺危险;⑥施工人员繁杂且地形复杂,高空坠落、爆破等危险性极高。因此,施工安全管理实施、工程的特殊性等因素导致了水利工程危险源的复杂性。通过全面辨识工程危险源,可为强化施工安全管理、形成完善的危险预警和全过程安全管理体系提供指导。
        2水利工程危险源管理问题
        水利工程的危险源头多、管理难度大,比较强调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也是管控体系构建的根本要求.。然而,施工建设时落实水利工程危险源管理不到位,尤其是安全监管技术不到位、安全管控效能低和危险源辨识不全面等问题突出,对全过程实施工程管理造成影响,危险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 安全管控效能低
        在构建安全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实施全过程安全管理,然而受危险预警、危险源辨识不足等条件限制,导致水利工程安全管控技术较为缺乏且管控效能极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施工工艺、技术等为构成危险源的主要来源,因危险源管控过程中未能落实相关安全技术,对安全管理时效性造成极大的影响。此外,由于气候环境、工程地质、水文资源、地形地貌、交通等条件的改变或者管理缺失,工程施工时存在安全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因安全隐患排查不及时、违章作业与指挥、持有侥幸心理和熟视无睹等,未能及时消除和整治安全隐患,以发生安全事故。

考虑到危险源种类多、数目多的实际情况,完备的完全监控技术为充分发挥安全管理效能的根本要求。然而对于新工艺、新技术的安全监控还存在一定不足,现阶段尚未建成考虑危险源的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
        此外,现阶段水利工程项目多且专业的安全管理员较少,为了满足工作需求仅有少数2-3a工作人员刚毕业的人员直接参与,现场管理经验及其能力素质远远不足,辨识危险源专家严重匮乏。有的项目危险源清单未实行全过程、系统、全面的辨识,而仅仅通过修改其它类似的项目来确定。
        3 全过程安全管理措施
        为了有效落实考虑危险源的全过程安全管理,应注重突出危险的精准管控以及构建危险预警机制。实践表明,精准辨识危险源为实现安全施工管理的关键,在动态化管理时要不断完善危险源信息库,为科学实施、精准管控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多维环境下,持续优化水利工程全过程安全管理条件,切实提高管控效能以实现工程建设目标。因此,为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3.1 加快信息库与人才库建设
        为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水平以及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应加快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考虑危险源数目多、种类多的实际情况,通过优化安全管理体系及建设危险源信息库,保证有效实施工程安全管理。①以工程建设与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加快建设并不断完善信息库,为实施安全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②以培养安全管理人才促进人才库建设,切实提升信息化管理与安全管理水平,以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满足工程管理需求;③以危险源信息库导入为依托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3.2完善危险源评价流程体系
        在精准辨识危险源的基础上,有效评价危险源为实现层次管控危险源的基础保障。实践表明,应结合危险源的发生条件、危害性及其分类等要素开展有效的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危险源管控措施。以水利工程为例,要全面考虑危险源辨识、工程特性评价分析各危险源要素,并对危险源采取精准的管控。此外,不同类型的水利项目,其危险源性质具有明显的差异,通过有效导入发生条件、危害程度判定等过程,以提高管控方案处理的精准度,确保能够有效实施危险源管控,达到实效控制的基础上。
        结束语
        综上分析,危险源辨识为创新性创建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也是安全管控措施精准实施的重要依据。针对危险源数目多、种类多的特点,通过有效辨识危险源构建水利工程全过程安全管理机制,在科学实施、精准管控的基础上切实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效能。立足于“危险源”精准指导创新实施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以加快信息库与人才库建设、强化危险源精准辨识、优化危险源评价流程和构建动态管理机制等措施,科学实施水利工程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赵尤蕾,高层住宅建筑施工过程危险源分析及安全管理探讨[J].四川建筑,2019(11):302-304.
        [2]曾倩彬,赵伟亮,赵林,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的量化分析与应用[J].水利水电施工,2010(06):96 -100.
        [3]王姝明.探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9(28):31 -32
        [4]庞永青,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分析与控制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22)::17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