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交科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社会生活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也越发严重。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但是发展过程中往往给社会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现代化的城市管理理念,如果城市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弹性,可以推动城市化建设,也能平衡城市的生态系统,可以让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海绵城市理念构建过程中,应对城市风景园林进行有效规划,达到绿化城市作用。对城市建设进行规划时,可以融人海绵吸水的功效,吸收地表水,达到地下水的补充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疏通作用,避免城市内涝情况出现。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给排水;应用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城市内涝成为基础设施建设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为了优化市政给排水系统、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提出新的理念方式,在给排水建设过程中,使用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能有效地帮助城市在雨季实现水资源的净化、存储、渗透等一系列的功能。一方面,能弥补市政给排水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能有效降低恶劣环境对人们生活产生的消极影响。因此在市政给排水建设过程中,使用海绵城市理念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1海绵城市理论及建设需求
想要对基于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的给排水设计要点进行探究,就必须要深入了解何为海绵城市。所谓的海绵城市是一种比较新颖、比较特殊的城市建设思路,主要是从市政给排水管理的实际情祝出发建立起来的一种理念,它能够提升城市地区给排水系统的稳定性和承载力,以便于在极特殊的天气条件下也能保持城市地区的稳定运行,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特殊情祝的冲击,保证吸水、渗水、蓄水、净水的效果,从根本上解决过去城市地区给排水系统不稳定的问题。在2013年,党和政府就提出了要以有效措施截留保存雨水资源、借助自然条件进行排水、建设优质稳定且具有积极意义的海绵型城市的相关要求,时隔两年以后,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建设海绵城市的相关意见,对海绵城市建设带来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意见,从根本上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各地在建设海绵城市的时候,必须要对(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相关内容进行细致分析,避免不必要的建设失误。另外,想要更好地对基于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的给排水设计要点进行研究,我们还需要了解建设海绵城市的需求。海绵城市的需求也可以理解成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也就是说需要对海绵市政给排水优化设计的科学化建设理念进行综合分析。具体来说,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求可以分成两万面理解:第一,要保证城市地区给排水能力的稳定性,比如说在特殊情祝下的排水能力、对雨水等自然资源进行存储和利用的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排放的能力等等,只有保证了这些能力,才有可能让城市地区给排水系统发挥应有作用,海绵城市的建设才能取得实质成果。第二,要确保城市地区水资源利用的能力,也就是说不仅仅要做到自然水资源的储存,还需要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并投入使用,才符合海绵城市的要求。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中的应用
2.1车行道设计
在我国市政道路施工建设过程中,车行道的设计与施工建设显得极为关键,传统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期间,施工单位大多基于非透水性路面的应用组织开展车行道建设工作,该种建设方式下,一旦出现降雨量急剧增加的情形下,容易导致市政道路路面积水现象,给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带来不便,同时还会阻断地下水的正常补给,引发热岛效应,对城市环境的发展有不利影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在进行车行道排水设计工作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应用透水性路面组织开展施工建设活动,其不仅能够尽可能减少雨水径流总量,而且还能够补给地下水,规避热岛效应的出现。
具体的施工设计内容为:在设计人员进行车行道施工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针对车行道的上方面层,设计人员可应用透水沥青混凝土进行相应的施工设计,针对车行道的中下面层和基础面层,设计人员可应用非透水性材料进行相应的施工设计,在雨水降落至车行道路面的时候,水体通过横坡向盲沟中排放,最终进入市政道路的检查井或者是绿化带中,较好地实现了市政道路排水,同时又能够避免车行道路基结构遭受雨水的侵蚀。
2.2人行道设计
人行道是影响市政给排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其系统的功能,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工程施工情况重点优化,提升市政给排水功能,改变传统的人行道设计理念,创新现有的发展模式,完善当前的发展思想,实现路面给排水系统的均化布局。传统设计中传统材料综合性能较低,容易产生路面积水问题,不仅影响其排水功能,还对城市居民的出行产生影响。因此可以灵活应用现阶段的海绵城市理念,优化现阶段的发展模式,工作人员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城市地形,选择最合理的材料,在实践中设计出具体的人行道给排水系统,以保证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例如,新型的排水系统设计中应随着地形的变化而变化,实现最合理的密度分布,在西高东低的城市中应保证排水系统顺应西高东低的趋势,呈现出样态分布趋势,反之则相反。针对现阶段的材料选择也应加强重视,尽可能选择新型材料,选择性能更为优越、经济性较高、可再生的新型材料设计人行道路面,保证其路面的透水性与透气性良好,提升雨水的渗透效果,优化市政的排水功能,并在设计中提升路面的基础功效,降低整体的施工成本,满足城市现代发展需求,推进城市化进程。
2.3附属设施设计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路缘石和路肩边等附属设施的设计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路缘石属于道路排水系统中的一类设施,主要包括平缘石和立缘石,两者具有不同的优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其中平缘石可以与地面保持相同的高度,能够使雨水顺利流到雨水口或者绿化带中,从而防止出现路面积水情况。立缘石要比路面高度高一些,这样有助于雨水迅速流到雨水口。如果路缘石很难使雨水汇集,需要选择适当的路缘石位置进行打孔,还可以选择间隔铺设方式,这样便于雨水顺利流到绿化带中。另外,在路肩边沟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全面检测混凝土的质量,确保质量符合工程相关标准要求。同时,要采取合理措施避免出现堵塞情况,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在混凝土施工中可以增加美观性。此外,还可以采用种植草沟等方式来提高雨水的净化效率,从而及时排放和输送雨水。
结语
总而言之,整个城市的日常运营与稳定和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有密切联系,对此系统进行设计时需以城市的发展规划作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筹设计。对其中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需全面进行分析,以此对给排水系统建设的可操作性进行保证。市政给排水在海绵城市理念下进行设计规划,需对各个阶段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综合考虑,不断完善市政给排水基础设施,同时妥善处理目前城市中容易出现的内涝问题,让雨水的利用率得以提升,最终让我国城市的长久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冬,雷海东.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7):166-167.
[2]段静静.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9(015):112.
[3]江俊,余俊奇.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渗透[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0):90-91,100.
[4]汤红,胡晓宇.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时代农机,2018,45(0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