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孙俊玲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
        新疆正天华能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新疆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但生态脆弱区域面积较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新疆,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全面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体空间布局体系,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新疆
        引言
        水资源是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干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也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水资源是经济社会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发展的矛盾焦点,也是联系协调两大系统的纽带和桥梁。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大批学者相继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研究。2013年,水利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水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干旱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竞争用水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焦点,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水资源短缺、水生态退化、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开展新疆干旱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探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资源保护利用策略,对新疆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新疆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1.1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对新疆干旱区水资源问题研究相对不足
        新疆干旱少雨、蒸发强烈的气候特点和时空分布不均的水资源禀赋决定了水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新疆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我国东中部省区水生态、水环境等核心要素均有着较大差距,衡量水生态系统健康的河流生态流量满足程度、河流纵向连通性、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水土流失治理,衡量水污染防治水平废污水达标处理率,均与东中部省区存在较大差距。地下水是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新疆干旱区的地下水超采面积、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也是衡量新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而对东中部省区这些指标则相对次要。
        1.2水污染问题
        新疆内陆河平原区降水少、纳污能力非常低,在大规模发展工业和矿业中不重视总体规划,造成大范围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新疆570多条河流都是内陆河,内陆河的特点一是短小,二是污染物无法随着河流排入海洋消解与分化,污染物只进不出,纳污和净化能力很弱,污染会不断累积在中下游人口密集的绿洲。新疆水污染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2加强新疆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
        2.1强化制度法制的保障作用
        建设水生态文明、保护利用水资源,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必须依靠制度法治,才能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在《水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及相关法规的框架下,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细化指标体系,落实责任与考核制度,从法律规章、政策等方面完善水资源保护利用治理体系,让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2.2充分调动农村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与乡村旅游服务接待水平,弘扬与传承乡村旅游地传统文化,营建和谐的社区氛围。通过乡村旅游消费率的提升,进一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乡村文化振兴。
        2.3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助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对违反规定推诿、拖延、拒绝支持协助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造成不良后果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被督察对象应当自觉接受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积极配合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开展工作,如实向督察组反映情况和问题。

被督察对象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视情节轻重,对其党政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他有关责任人,依纪依法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党纪处分、政务处分;涉嫌犯罪的,按照有关规定移送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依法处理:(1)故意提供虚假情况,隐瞒、歪曲、捏造事实的;(2)拒绝、故意拖延或者不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的;(3)指使、强令有关单位或者人员干扰、阻挠督察工作的;(4)拒不配合现场检查或者调查取证的;(5)无正当理由拒不纠正存在的问题,或者不按照要求推进整改落实的;(6)对反映情况的干部群众进行打击、报复、陷害的;(7)采取集中停工停产停业等“一刀切”方式应对督察的;(5)其他干扰、抵制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情形。
        2.4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落实新疆各年度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达标率指标。建立灌溉面积与灌溉水量双控制度,退减灌溉面积,大力发展滴灌、微喷灌等农业高效节水措施,切实降低农业用水比重。建立地下水取用量与水位双控制度,严格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加快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严格落实地下水禁采、限采要求,全面清理非法机井,限时整改完成,防止出现新的超采区域。严格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强化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加强节水型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建设,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2.5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严格保护耕地,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疆。
        2.6加强水污染源头管控
        严格落实限制排污要求,加强入河(湖)排污口管理,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实现水功能区监测全覆盖。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登记及监督管理,全面清理违法违规设置的入河排污口。防止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从源头抓工业废水污染的防治,采用最先进的节水治污技术加强企业内部的节约用水、清洁生产和污染控制,重点加强石化、煤化工、纺织、造纸、热电等重点行业的水污染防治;提高工业园区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引进以色列等干旱地区发达国家先进的废(污)水处理回用技术,提高中水利用效率;将城市污水处理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管网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建立和实施污水收费制度。
        2.7提高乡村旅游管理效率,健全乡村旅游政策响应体系
        完善政策法规及制度规范、引导、扶持与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包括完善投资、财政、金融、税费、土地、人才引进等激励性政策以及有关乡村旅游标准及旅游市场秩序管理条例等约束性政策。
        结语
        综上所述,为让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建议当地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因地制宜地确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多发展生态型旅游产业,并加大环保投资力度,提升环保投资效益,吸引更多社会主体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同时,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从多渠道对公众、游客加强教育引导,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赵胡兰,杨兆萍,韩芳,等.新疆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耦合态势分析及预测[J].干旱区地理,2020(4):1146-1154.
        [2]韩丽红,潘玉君,杨冬琪.云南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20(3):33-37.
        [3]龚艳,郭峥嵘.旅游业与金融业耦合协调发展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旅游学刊,2017(3):74-84.
        [4]吴群.基于动态耦合模型的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15):1-3.
        [5]邓铭江.新疆十大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及其对策探析[J].干旱区地理,2014,37(5):865-8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